袁祎蔓
2020年12月23日,中偉股份(300919.SZ)正式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據了解,中偉股份主要聚焦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領域,其核心產品三元前驅體和四氧化三鈷目前已成功進入三星SDI、寧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廈門鎢業等全球材料及電池知名龍頭企業供應鏈,2020年3月中偉股份更與特斯拉成功簽訂了供貨協議。隨著上游行業產品需求的持續放量以及頭部客戶的快速成長,中偉股份規模效應凸顯且未來業績持續大增的確定性明顯。
公開資料顯示,三元前驅體用于生產三元正極材料,并最終生產成為三元鋰電池以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而四氧化三鈷用于生產鈷酸鋰正極材料,并最終生產應用于以手機電池為主的消費電子電池。眾所周知,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極其迅猛,從而形成了對三元前驅體的巨大需求,根據GGII的統計,全球三元前驅體出貨量由2017年的14.2萬噸增長到2019年的33.4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3.37%,預計到2025年全球三元前驅體的出貨量將達到148萬噸,未來市場需求量仍十分巨大。
作為行業龍頭,中偉股份無疑將優先享受到產業發展的巨大紅利。與此同時,其經過多年深耕,已與新能源汽車廠商、鋰電池廠商、正極材料廠商等眾多知名頭部公司都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此舉進一步保障了公司三元前驅體銷量的快速增長,據招股書披露,中偉股份2017年到2019年三元前驅體銷量已由1.32萬噸增長至4.54萬噸,出貨量占全球比例也由9.2%提升至13.8%,位列全球第二。與此同時,根據IDC的統計,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19.2億部、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2.4億部,下游需求的持續增長也使鈷酸鋰電池需求量實現了不斷增長,而受益于鈷酸鋰電池以及鈷酸鋰正極材料的增長,中偉股份的四氧化三鈷出貨量也實現了不斷提升,2019年占全球的比例已高達15.5%,位列全球第三。
憑借兩大核心品種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提高,中偉股份銷售收入也同步實現了快速增長。招股書顯示,其2017年到2019年營收分別達到了18.62億元、30.68億元和53.1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8.89%,同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實現了0.18億元、0.63億元和1.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16.23%,同時,主營業務毛利率同期也分別實現了9.90%、12.36%、12.50%,呈現出逐年增長之勢。可以看到,中偉股份核心產品競爭力十分強勁,隨著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其未來業績持續增長的確定性可謂十分明顯。
據了解,中偉股份堅持自主研發三元前驅體和四氧化三鈷,為了在正極材料前驅體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其研發投入也在不斷增加,招股書顯示,其研發投入2017年到2019年分別達到了0.69億元、1.08億元和1.75億元,而隨著研發投入的持續加大,中偉股份也順勢取得了大量技術成果,截至當前其已獲得國內專利95項,其中發明專利43項。且值得一提的是,憑借著領先的技術實力,中偉股份還參與了《鎳鈷錳酸鋰電化學性能測試-放電平臺容量比率及循環壽命測試方法》《鎳鈷錳酸鋰電化學性能測試-首次放電比容量及首次充放電效率測試方法》《鎳鈷鋁三元素復合氫氧化物》等諸多國家、行業標準的編寫工作。
同時,基于強大的研發積淀和技術創新,近年來中偉股份持續以高鎳低鈷三元前驅體、高電壓四氧化三鈷為研發方向,當前已取得優異成果和顯著的效益,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中偉股份高鎳三元前驅體產品出貨量已突破3.3萬噸,占公司三元前驅體出貨量的比例已超過70%,同時,4.45V以上高電壓及摻雜四氧化三鈷出貨量也已突破8000噸,占公司四氧化三鈷出貨量的比例也已超過80%。此外,近年來,中偉股份還將高校基礎研發、聯合實驗室、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究院、研發車間構建成了“五位一體”高效的研發體系,該體系的構建使公司年開發與改進的新品數量超1000種,各類產品也已批量供貨全球知名客戶。
對于未來的發展規劃,中偉股份則表示,以LG化學、三星SDI、L&F、ATL、比亞迪、寧德時代、巴斯夫等國際、國內優質鋰電池產業鏈企業為目標客戶,以高鎳三元前驅體、高電壓四氧化三鈷為核心產品,不斷優化快速協同能力,構建起多樣化、定制化產品快速開發、量產的全球產業鏈技術服務能力,持續引領行業發展,矢志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新能源材料綜合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