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微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服務開始朝著新的方向發展。本文分析“微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傳統服務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微信、微博等“微時代”公共平臺,改善讀者服務的效果,闡述公共圖書館在“微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網絡效應和跨邊網絡效應,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措施。
關鍵詞:“微時代” 讀者服務 網絡效應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微信、微博在人們生活中的普遍應用,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了“微時代”。圖書館匯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讀者學習和娛樂提供了平臺,不僅能夠提升讀者的自學能力,也能改善讀者的文化修養。在“微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要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為讀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體驗,改善自身信息服務的能力。
一、“微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讀者到館率和館藏利用率低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公共圖書館已經實現了轉型,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模式已經與讀者的實際需求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利于讀者對信息的獲取。海量數字資源的出現使讀者的傳統閱讀模式被徹底打破。因此,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人員也應完善自身的工作模式,實現工作方式的轉型,采用新的平臺,確保各類服務能力得到延伸,改善服務實效性,成為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服務時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在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受到時空的局限。公共圖書館讀者不愿意到圖書館閱讀,館藏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圖書館的經營存在很大的局限,盡管近年來我國通過各類宣傳工作推廣各類閱讀活動的開展,讓群眾積極走進圖書館,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大量資源,但是其效果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公共圖書館應憑借有效的激勵措施,促進社會參與,結合完善的宣傳工作,完善宣傳效果,改善館藏利用率。以中文期刊為例,數據庫技術可以建立作者、篇名、關鍵詞、刊名等檢索方式,方便讀者查找信息,讀者完全能夠在網絡上查找各類閱讀資源,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取自己想要的閱讀資源,節省了時間。在微博和微信高度普及的今天,大眾會通過微博和微信閱讀的方式,實現碎片化閱讀。在“微時代”背景下,微閱讀得到普及,導致讀者的到館率非常低。
(二)公共交流平臺薄弱,讀者服務效果不佳
公共圖書館結合交流平臺,可以對讀者進行有效的引導,促進讀者與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交流,改善讀者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境界。然而,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下,公共圖書館交流平臺存在一定的問題,無法滿足民眾的現代化需求。盡管公共圖書館每年都會定期開展讀者座談會和讀者征文及演講等活動,但是讀者的交流互動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實時性比較差,主辦方積極推廣各類活動,但是讀者由于時間、年齡、知識層次的差異,導致其無法有效地參與其中,各類活動非常形式化,僅僅停留在活動的配合上,交流效果不佳。隨著“微時代”的到來,讀者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獲取知識,這就對圖書館的服務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不僅要求改善書籍的數量和內容。也對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應打破傳統方式,朝著“微時代”和現代化方向發展。例如某圖書館采用微信和微博等公眾交流平臺,開展各類圖書的分享,各類創意品牌的建立,完善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效果,讀者可以采用微信與微博自主觀看各類書評,與其他作者進行書籍內容的溝通。在“微時代”影響下,公共交流平臺的建立非常必要。公共圖書館內建立交流平臺,受到社會各界讀者的青睞,為全民閱讀的推廣起到推動作用,完善讀者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微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改進措施
(一)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
1.拓展服務方式和空間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其滲透在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憑借微信公眾服務平臺的建立,可以及時地將各類信息發布給讀者,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有效銜接,將各類有關聯的信息聯系在一起,讀者通過移動終端在任何時間及時地掌握事件發生的脈絡,確保讀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拓展知識面。平臺為大量讀者提供了廣泛的閱讀條件,拓展了服務方式和服務內涵,使讀者隨時隨地查找各類文獻,數字化移動閱讀的方式,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
公共圖書館應充分挖掘微信公眾服務平臺的優勢,建立服務微信門戶,從而滿足廣大讀者的要求,結合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自動借閱系統等,為讀者提供圖書查找、借閱等自動化服務。公共圖書館內的書籍融入了地方文化,呈現出明顯的地方性元素與特征,通過地方文獻的查找,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民間與民俗文化,借助專題性文獻的總結,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大量文化、歷史信息,通過各類主題模塊的設計,在微信公眾平臺上與讀者進行及時的交流,帶動讀者掌握當地的地域文化內涵。在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建立時,應從單獨的閱讀服務功能走向多元化的互動形態,實現與讀者零距離交流,是公共圖書館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要求。采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建立讀者互動中心,讀者與館員相互溝通,結合話題和公眾號的推送,帶給讀者更多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2.加快完善圖書館微信官方認證,強化對微信公眾號的重視
微信認證后,公共圖書館可以在公眾號上發布真實的信息,產生號召力和吸引力。微信認證完成后,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高級化接口,以便在公眾號為粉絲提供更加具有個性化的服務。借助公眾號的開發,在微信平臺上與特定的群體進行溝通,完善圖書的訂閱。公共圖書館應該著力提升自身的核心服務能力,在微信公眾號建立環節,確保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提升讀者的忠實度,有效利用圖書館對電子文獻進行積極整合。通過微信的認證,確保各類用戶與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相互關聯,增強互動,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方式。
圖書館是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的地方,也與新媒體技術有很多的交集。然而,目前公共圖書館在各類電子平臺的建立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通過優秀公眾號的建立,才能快速積累大量讀者。
3.強化微信訂閱號內容的管理
微信訂閱號的建立可以為讀者提供及時的閱讀信息,通過對各類好書內容的宣傳,改進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微信推送的內容應具有時代特征,結合讀者的興趣愛好,策劃一些具有方向感的主題模塊,吸引廣大讀者,促進讀者積極地投入到閱讀中。借助自媒體訂閱號的設置,吸引大量的粉絲,公共圖書館應結合自身的條件,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微信公眾號。微信推送的內容應結合圖書館的特點,實現內容的專業化。圖書館微信應融入原創內容,定期發布各類講座通知,讓讀者可以積極地參與到講座中。借助各類書評和書摘的推廣,及時將好書推廣給讀者。
(二)基于微博平臺,建立“微話題”
1.注重精品內容的分享
微博是一個傳輸大量資訊的平臺,將微博作為媒體,可以改進書籍推廣的效果。公共圖書館應有效結合微博的特征,完善自身的服務能力和閱讀推廣能力。“微話題”是在微博上進行的用戶互動,融入讀者的個人愛好和讀者的討論,形成多元化的圖書推廣模式,形成獨特的魅力,吸引廣大讀者,這樣才能拉近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距離,提升讀者的忠誠度。在文字描述環節應結合不同的群體,將不同類別的書籍推廣給大眾,在對讀者訪問閱覽室和書籍外刊數據整合的基礎上,找出不同類型讀者的愛好,明確書籍推廣的對象,改善書籍推廣的針對性。采用淺顯易懂和幽默詼諧的語言方式對各類書籍有效推廣,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針對年輕人,可以設置一些緊跟時代潮流的話題,如旅游等話題的書籍,針對老年人可以推廣一些養生類的書籍。在微話題設計過程中,要結合讀者的興趣愛好,對讀者近期閱讀的書刊有效整合,改進推廣的契合度。公共圖書館內開展各項活動應推出新的書籍,在世界讀書日推廣各類好的書籍,讓讀者積極地參與互動,產生共鳴。通過征集好的原創文章,在微博上共享,使讀者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2.注重同邊網絡效應和跨邊網絡效應的應用
公共圖書館應該促進各類宣傳與交流工作,建立一個個符合觀眾口味的微話題,從而推廣各類好書,及時改善服務能力,與讀者進行書籍內容的溝通,實現各類好書內容的共享,擴大對社會群體的服務影響力。實現讀者粉絲的大量聚集,確保公共圖書館更好地發揮服務能力,結合同邊網絡效應和跨邊網絡效應,使服務具有即時性特征。同邊網絡效應指的是群體用戶規模增加時,會影響其他的讀者。跨邊網絡效應指的是用戶規模的提升也會引起其他讀者對此類書籍的閱讀興趣。公共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同邊網絡效應和跨邊網絡效應,有效改善讀者的閱讀滿意度。圖書館的閱讀群體主要是一些持閱覽證的閱覽人員,如今,讀者的到館率越高,持證者人數就越多。因此,圖書館內的讀者交流互動效果就更好。圖書館內的服務人員應在微博、文獻推送時結合同邊效應,產生良好的推廣與互動效果。針對到圖書館的讀者,服務人員通過有效的推廣活動,可以讓他們告訴身邊的朋友,將書籍介紹給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從而吸引大量的讀者,逐步形成良性循環,激發同邊效應,對整個圖書館的發展產生非常好的效果。圖書館也可以采用線上和線下推廣閱讀的方式,線下采用流動書車的方式,為各類讀者提供不同類型的書籍,線上主要通過網絡推廣的方式,二者結合,起到無縫推廣的效果。
三、結語
在“微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要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結合各類微產品的應用,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拉近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微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還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滿足讀者的各方面需求,通過微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公共圖書館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薌.從“互聯網+”到“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融合與創新[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06):14-16.
[2]張志偉,張志慧.試論全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知識服務能力的再提升[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11):154-155.
[3]朱忠瓊.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自動化集成系統選型及遷移策略研究——以佛山市聯合圖書館為例[J].科技視界,2020(16):182-185.
(作者簡介:李思墨,女,本科,徐州市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