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提升組織力的理論探源與實踐路向,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就針對于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提升組織力的理論進行探源,并指出新時代黨的基層黨組織在組織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如何提升黨的基層黨支部組織力的實踐途徑。
[關鍵詞]組織力;理論探源;實踐路線
[作者簡介]袁盈娟(1983-)女,漢族,寧德柘榮人,中共柘榮縣委黨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黨的制度建設與黨內法規研究。
[中圖分類號] D262.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0)12-0031-02
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關鍵是從嚴抓好落實。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層組織,優化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系,創新活動方式,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新時代,要加強黨建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提升組織力,提高黨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戰斗力。
一、黨的基層組織提升組織力的理論探源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0年—1890年全面分析了無產階級的政黨建設問題,并提出“共產主義者同盟”,此后兩人協同合作,編寫了“共產黨宣言”。在編寫“共產主義者同盟”過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介紹同盟組織結構,闡述了基層結構的重要性,并研究了其功能以及建設方式。因此,從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早期對無產階級的闡述中就能看出,在當時已經十分重視基層組織的建設。恩格斯和馬克思也為推動基層組織的建設提供了新的建設理論,其主要內容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是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以及辯證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二是建立獨特的政黨,使無產階級政黨具有先進性;三是在推動黨支部建設的過程中,需滿足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求。
在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無產階級領導者列寧在其著作中寫到,在建設基層黨組織的過程中需嚴格遵循民主集中制,且在整個建設過程中黨員要擔當領頭羊的角色,發揮模范帶頭角色。
黨中央歷來十分重視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思想。毛澤東主張,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與當地實際發展的情況相掛鉤,并希望黨員可以積極并主動的肩負起責任,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鄧小平在肯定基層黨組織建立意義的同時,強調了在完善黨支部和小組生活制度建設工作的時候需要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便為基層黨組織順利發揮其作用及功能提供支持。江澤民在建黨70周年的大會上提出,基層組織是黨建設的基礎,是黨工作的落腳點。建設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政策、方針以及聯系群眾的基層黨組織,使其成為紀律嚴明且戰斗力強的堡壘,改變部分基層黨組織工作渙散的狀態,提升黨員的素質,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的重要基礎”的觀點,并強調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科學化需要不斷提升。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黨的建設理論進行了不斷創新,為加快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理論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指導。在《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系列講話中,提出了基層黨組織是黨中央開展工作的基礎,是黨中央帶領廣大群眾實施理論路線的前沿陣地,且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希望黨的基層組織能夠主動深化建設,推進黨組織的全面發展,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時刻為人民的利益著想。
從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政黨組織建設理論,到習近平的基層黨組織建設理論,都為建設基層黨組織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且成為了黨能夠充滿生機活力的力量來源。
二、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提升組織力存在的問題
新時代 ,從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和群眾組織力方面,黨的基層組織的組織力提升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
(一)領導力不強
1、為民服務意識不到位,組織建設不扎實。習近平強調:“基層是黨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因此在進行社會治理的過程中,務必將重心落實到城鄉和社區。但不論是鄉村社區還是街道社區,均存在為民思想不到位的問題。黨在城市中最基層的機構為街道社區黨組織,出現了部分社區突出政治功能的定位和黨組織書記的思想認識不適應的情況,說明街道社區存在基礎不牢固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黨組織書記認為居委會為群眾自發性的組織,主要負責處理社區內發生的大小事務,即使社區業主委員會為未規定的自治組織,但其主要作用是為管理與物業服務相關的經濟事務等,其管理社區天經地義,因此認為黨建工作只是可有可無的虛假政績,是社區業主委員會附屬品,且擔心對社區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過度管理,因此在思想上相當猶豫。
2、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弱。造成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弱的原因在于其內部人員渙散的問題,且組織內部各崗位人員之間缺乏交流,從而無法建立足夠的信任。在農村地區此問題更甚,由于黨組織成員的自身素質水平低下,因此在工作中,過于循規蹈矩,缺乏創新能力,從而導致無法完成新時期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工作要求。由于長期以來基層黨組織領導不重視對員工的溝通和要求,從而致使整個團隊缺乏凝聚力。
(二)思想引領力不足
結合基層黨組織內政治生活的現狀對基層黨組織進行分析后發現: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庸俗化和形式化過于嚴重。從形式層面來分析,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一是黨內選舉存在“走過場”的現象。在進行選舉過程中,存在領導人員指定候選人的問題,對國家的民主選舉制度置之不理,暗箱操作,從而形成了形式且庸俗的政治生活,致使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得不到提升。二是組織內的政治生活制度落實程度不夠。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組織成員對基層黨組織政治生活制度的了解不夠全面且出現認知偏差,簡單認為黨組織政治生活為基本內容,例如看文件、讀報紙等,從而對黨內政治生活的時效性帶來影響。
(三)群眾組織能力弱
由于基層黨建整體建設以及系統建設理念還未完全確立,因此,許多基層黨建組織仍處于自我運轉、自我獨立的現狀,且組織之間互不交流,與上級缺乏溝通和交流,整體呈現出各自為政的狀態,組織之間缺少常態化的正式溝通協調機制,人員不熟、信息不暢等問題,導致各個組織難以實現工作標準化、政治生活規范化,各組織對黨紀黨規的執行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在黨建資源獨自享有且互不開放的情況下,基層黨組織很難實現整體效應。
三、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提升組織力的實踐研究
(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
明確黨委負責制,即制定負責清單,確立基層黨組織的責任要求。從學習上級的指示精神開始,從而制定完整的黨建工作計劃,以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為重點,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進行規范,確立日常工作的規章制度,明確民主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工作制度。與此同時建立任務、問題、整改清單,以便于上下級黨組織能夠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及時溝通解決。
(二)規范基層黨組織的規章制度
一是加強理論創新能力,對組織力的提升進行專項研究。對群眾訴求以及有關矛盾的解決方案進行歸納匯總,成立專項組織對復雜問題進行合理的商討。利用建立黨日活動、黨員組織學習、研究黨建難點等方法來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能力。通過創建微黨課以及黨建連心橋等方式,構架群眾與黨之間的溝通橋梁。
二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水平,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在理論學習方面,可以邀請優秀黨建工作者為黨員授課;積極鼓勵黨建人員針對國內黨建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從而達到提升基層黨建工作人員的能力。
(三)構建全方位的基層黨組織體系
研究健全基層黨建的全領域思路。為了充分發揮城市的聚集性,需要不斷提升資源的共享性,將黨建資源進行充分整合,以便用于開展黨建活動,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將街道、城區以及社區黨建組織假設為中心軸,各領域的基層黨組織為點及面,將區域內的機關單位進行整合,黨建資源共享,打破了死板制度的限制,形成了整體合力。推進基層黨組織整體融合提升的同時,實現各領域黨建組織的平臺共建、資源共享以及工作共抓。
整體和系統的建設是黨組織建設的基礎,要建立以“縱向同心、橫向同力”為中心思想的組織體系和責任體系。建立健全的、以縱向同心為基礎的黨工委、區委以及基層黨組織,并注重體系的整體推進。引用相關的改革機制,建立健全以橫向同力的工作體系,從而增加統籌協調的能力。為激發基層黨組織的能力,充分發揮其政治功能,需要將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的資源進行整合。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能力,激發黨員的工作能力,營造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積極參與、同頻共振和多方攻堅的局面。
綜上所述,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提升組織力的理論探源與實踐路向不只是針對一個方面,而是多個方面,只有將理論探源和實踐路向相結合,才能使新時代下黨的基層組織力更具中國特色,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振崗.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提升組織力的理論探源與實踐路向[J].探索,2018(2):101-106.
[2]張沛.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路徑選擇[J].西部學刊,2019(12):17-20.
[3]劉舒君.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路徑研究[J].長江叢刊,2019(25):187-189.
[4]孫宇軒.新時代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歷史邏輯[J].黨史博采(理論版),2019(8):31-33.
[5]江家城,寇清杰.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內涵解析、生成邏輯與提升路徑[J].黨政研究,2019(4):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