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家里孩子剛上幼兒園的家長來說,多數人都會有這種困擾:我家孩子從上幼兒園后,放學回家就喊“餓”,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翻冰箱,水果、零食全部吃光!
也有家長說:幼兒園倒是每天都有食譜,可是吃啥樣我們也看不到啊!我每天都問老師孩子的吃飯情況,老師都說吃得很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新入園的孩子尤其容易“餓”
首先,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在新的環境中,面對新的老師和不熟悉的小朋友,常會感到不安和緊張,有些孩子的不安和緊張會表現得很強烈。這種緊張的心理狀態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幼兒的食欲。孩子在進餐時表現出心神不定,進食量減少。老師問孩子還要不要添飯時,孩子會說已經吃飽了,當孩子離開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回到家里時,緊張和不安消除,食欲也隨之產生,這時孩子感覺到饑餓是正常的。
幼兒園的飲食結構不同
由于幼兒園的飲食結構和孩子家中的飲食結構有一定的不同,幼兒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同時,孩子在家中經常是成人喂,孩子被動地吃;而幼兒園就需要自己吃,喂養方式的不同導致孩子“不愿吃”。當然,也有些孩子在家里本來就有偏食的習慣,幼兒園會根據孩子吃飯情況,對不會自己吃的孩子進行喂食,或多次提醒孩子添飯。
幼兒園活動量大
一般幼兒園會根據孩子的班數,活動場地的大小,孩子的年齡特點,對戶外活動統一安排,分別活動,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情況下每天不得少于2個小時。
鑒于以上三種原因,新入園的孩子在適應幼兒園生活后,喊“餓”的情況會逐漸減少,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回家喊“餓”,我們家長應該提供什么樣的晚餐?是不是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孩子晚餐該如何安排?
對孩子的晚餐安排,首先要考慮的是熱量,即晚餐熱量應高些,約占全天熱量的40%為宜,少食高脂類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提高晚餐質量可有效地改善人的營養狀況。
因此,身體較瘦弱的孩子,家長更應重視孩子的晚餐,利用改善晚餐質量來提高孩子的體質。相反,若孩子體重已經超重甚至發胖,則應堅持“晚餐吃少”的原則,但這個“少”指的是熱量要少,而不是減少數量,因為數量少了,孩子吃不飽,還會影響晚上的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