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明 崔宏亮 張喜儉
摘要:現階段,以造林工程為主的綠色資源保護工作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造林成活率的高低決定著造林工程的速度以及林木質量。但是在整個造林工程的進行過程中,其成活率高低也受到內部或外部諸多因素的影響。
關鍵字:造林成活率;影響因素;建議
造林工程是林業的生產經營中比較重要的部分。造林的成活率直接影響到造林的速度以及林木的質量。但是在進行造林工程時,林木的成活率受到內部或外部的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與限制。那么該如何提升造林的成活率,保證林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構建和諧穩定的綠色資源環境,是每一個造林工作者都應該去實踐思考的問題。
1 影響造林成活率的因素
1.1 栽種樹苗自身的質量
現階段我國的造林工作面積較廣、工程大,但是高質量的樹苗缺口很大,除此之外我國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優質樹苗培養產業鏈,目前樹苗質量與我國造林速度和規模不相符。
1.2 栽種樹苗的運輸與檢疫
在對被栽種樹苗進行運輸之前,首先要對樹苗進行檢疫,檢測其病蟲害情況,對樹苗進行篩選,選擇其中質量較高的樹苗進行運輸。具體實踐過程中發現,運輸時無法對樹苗進行很好的保護,究其原因是因為過分強調運輸效率,而忽視了對樹苗的保護,國家也沒有相關法律制度對樹苗運輸管理過程進行監督,因此很多樹苗在運輸過程中受損嚴重,影響質量。
1.3 栽種樹苗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造林過程中的一些人為因素也會影響到造林成活率。當健康鮮活的樹苗被運輸到造林單位時,要及時檢查樹苗的病蟲害問題,酌情進行澆水或是保濕處理。此外,對不同地區的樹苗栽種工作也有不同的時間要求。在樹苗栽種完成后,樹苗的后期照顧、預防治理病蟲害以及外界環境等因素也會影響到造林的成活率。
2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實踐措施
2.1 在造林當地成立苗圃基地
要想提高造林成活率,應采取就近原則,在造林工程開展地建立苗圃育苗基地,這樣就能夠降低因長距離運輸而給樹苗帶來的影響,能夠保證樹苗擁有充足的水分支持,樹苗質量也會有所保證。出圃的樹苗要及時煉苗,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樹苗的抵抗力,降低防治病蟲害工作的難度。山地環境相對于普通造林環境來說更為惡劣,外界因素對于樹苗的影響較大,如水資源供給不足、土壤堅硬養分不夠、灌溉難度較大等,因此更要選擇高質量的樹苗進行栽種,提升樹苗的成活率。
2.2 科學合理地運輸樹苗
首先,要根據本地自然、經濟、氣候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栽種生長的樹苗,并且在運輸前要對樹苗進行檢疫工作,避免出現因不適應環境或是自身原因而產生的成活率降低的情況;其次,在樹苗的運輸過程中注意保濕,如可以在樹苗根部留存大量帶有水分的泥土,并使用塑料布纏繞包裹起來;最后,當樹苗被運抵目的地以后,是不能馬上進行栽種造林的,要先進行科學的堆放,在此過程中要保證樹苗始終處于濕潤蔭蔽的環境中。對即將栽種的樹苗需要進行再次選擇,把因人為或機械操作失誤、自然原因等因素造成了損傷的樹苗進行剔除,同時要注意栽種的時間與栽種的環境,比如北方造林通常是選擇在春季栽種樹苗,樹苗這個時期處于休眠期,因此更容易存活下來。
2.3 提升造林人員的栽種能力與技術
樹苗栽種以前,要對造林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其業務水平與技能,培訓內容主要包含樹苗的挖掘、樹苗的保濕處理以及樹苗的栽種和后期維護。除此之外,還要提高造林人員的責任意識,保證其在整個栽種以及后期管理過程中能夠將每一項工作做好。豐富造林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
3 結束語
我國林業工程面積較大,隨著現階段社會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也越來越高,對于造林的關注度也逐漸提升。因此要不斷提升造林的成活率,提升樹苗栽種技術,保證我國林業資源環境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董曉明(1985-),男,工程師。研究方向:造林綠化、種苗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