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距離產生美”,這話真的有道理。也許離開故鄉的小山村太久了,記憶中小山村春天的顏色都變得靚麗起來,藍色的馬蓮花,黃色的蒲公英——
在城市呆久了發現,其實,故鄉真正的春天基本上是從立夏才開始的。最早長出來的綠色是一種叫辣麻麻的草。早春時分,在漫天的黃沙中,父母開始平整土地。只有六七歲和七八歲的妹妹和我哭鬧著不讓媽媽去干活。媽媽就說:乖乖在家,媽媽去給你們拔辣麻麻,去晚了辣麻麻葉子長出來小燕子啄過就不好吃了!于是,擦干眼淚的我倆就開始在家翹首以待,因為這可是自從過完大年就再也沒吃過的“零食”,還沒有長出綠芽就被挖出來的辣麻麻白嫩白嫩的,有一股特別的辣香味。有時候運氣好,媽媽還會帶回來幾根粉紅粉紅的“狼泡泡”,吃到嘴里甜甜的。
當立夏節氣來臨的時候,平整好尚未耕種的土地里會長滿蒲公英,金黃色的花朵、毛絨絨的小球在一片黃色的土地上特別鮮艷。不過,那時候只知道叫它苦菜。媽媽總是摘來苦菜葉子用水焯一下,熗了扎蒙花涼拌了與莜面一起吃。那時,這兩樣都是我極不愛吃的食物。雖然,媽媽每次都會苦口婆心地勸:好不容易才見到點綠菜,你多少吃點啊!因為那時,整個漫長的冬天及春天,鄉親們只靠土豆和自家腌的酸白菜過日子,蔬菜基本都是被遺忘的物品。但是,記憶中的苦菜味道極苦,我其實也只吃過一回,有一天放學,還是鄰居送來的腌苦菜放在廚房里,餓得急不可耐的我以為是菠菜,就吃了一口,從此,苦菜的苦味讓我回味了差不多四十年。那時的莜面味道也很大,蒸莜面時如果和饅頭挨著,饅頭也會有了濃濃的莜面味道,我覺得很難下咽。只是時光在不經意間會改變很多人和事,莜面、苦菜如今竟成為我的最愛。
故鄉的春天,在小時候的我的眼里,最充滿希望的事情不是耕種之后對秋收的期盼,小孩子的眼光沒有那么長遠,我最期待的是剪羊毛。當漫山遍野開滿粉的、藍的馬蓮花的時候,吃飽了青草的羊兒熱得開始在墻角蹭身上的毛,于是,每天早早起來,父母就腋下夾著大袋子、手里小心翼翼握著剪力去剪羊毛。說是小心翼翼一點兒也不過分,那時家里窮,據說一把剪刀很貴的,父母從來都不會讓我們動一下,一是怕劃手,主要是怕弄壞了剪刀。等羊毛都剪完了,老爸就會騎著自行車馱著羊毛去十多公里的供銷社去賣。于是,我和妹妹就知道下學期的學費又有著落了。如果羊毛價格好了,老爸偶爾還會買一袋米花糖回來。
于是,故鄉的夏天才姍姍來遲了,小伙伴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瘋跑,打鬧的日子又開始了。
也許,鄉愁是一種記憶,無論你身在哪里,只要心里有故鄉,故鄉就在。譬如在這初夏的傍晚,行走在城市的公園綠地,卻讓自己穿越回四十年前故鄉的春天。再或許,鄉愁是一種傳承,所以我把我的感覺寫出來,與久居城市、卻有濃濃鄉愁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