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虎 竇秉德 李學偉 佘奎軍 程晉龍 王麗娥
摘? ? 要:寧甜糯1號是2019年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以自交系SY180為母本、自交系K2為父本組配選育的甜糯型鮮食玉米雜交種,其鮮穗產量高、商品率高、風味好,抗逆性強,適宜寧夏及活動積溫2 400 ℃以上的地區種植。
關鍵詞:鮮食玉米;寧甜糯1號;選育;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1-0025-02?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文獻標志碼: B
鮮食玉米營養豐富,風味好,適合于多種方式靈活種植,且種植效益較高。近年來,鮮食玉米的生產和消費增加較快,人們對玉米的口味、營養等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選育出口味香甜、風味獨特,滿足人們多樣需要的鮮食玉米新品種,推動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和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引進鑒定優良鮮食甜糯玉米種質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種質材料創新,輔以雙單倍體技術,擇優配制新雜交組合,經過多年、多點、多生態環境鑒定選擇,選育出了甜加糯型鮮食玉米新品種寧甜糯1號[1]。
1? ?寧甜糯1號選育過程
1.1? ?母本SY180選育過程
母本SY180是2010年冬季在海南以“范弘偉博士提供的甜糯雙隱群體NKs”為基礎材料,田間去除病株、劣株、生長發育不良的植株后,群體內擇優混粉,生長后期進行株選穗選,收取生長正常、株型好、植株穗粒無病的玉米穗子進行考種,擇優輪流在海南、陜西、寧夏多點種植穗行鑒定選優,優良單株通過多代擇優自交等方式在2014年選育而成。
1.2? ?父本K2選育過程
父本K2是2011年冬季在海南以“新疆農大白光紅博士提供的SNTs糯玉米群體”為基礎材料,在海南、陜西、寧夏多環境種植鑒定,低代采用群內擇優混粉選優、優良單株擇優自交等方式,并結合雙單倍體技術快速穩定,于2014年選育而成。
1.3? ?雜交種選育過程
在雙親自交系改良創制的過程中,于低代開展測配,測驗配合力并試配雜交組合,估算材料選育效果。2013年初步測試出2個改良群體后代株系間存在較好的雜種優勢,鮮食風味較好,2013年冬季在海南種植重新配制雜交組合;2014年多點測試表現突出,2014年冬季在海南種植進行組合擴繁;2015年和2017年以“SK1802”為代號參加寧夏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2018年進行鮮穗食用品質觀察品嘗鑒定和干籽粒品質分析;2019年6月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寧甜糯1號(審定編號:寧審玉20190020)。
2? ?品種產量結果
于2013年進行玉米選種鑒定,小區鮮穗平均產量達20 944.5 kg/hm2,比對照增產5.5%。2014年進行多點測試,小區鮮穗平均產量21 765.0 kg/hm2。
2.1? ?試驗設置
寧夏鮮食玉米區域試驗設計在平羅、賀蘭、永寧和中寧設置4個試驗點,以試驗平均值作為對照產量。參試品種以滾動形式進行,即產量比對照增產口味好,或者品嘗口味表現突出的參試品種繼續試驗。同時,根據試驗容量加入新申報的品種一起組成參試品種。試驗設3次重復,品種隨機排列,小區面積12.5 m2,行距0.5 m,株距0.3 m,5行區,行長5米,全小區收獲,四周設2行以上保護行,密度為4 445株/667 m2。為防止花粉直感影響籽粒品質,每品種花期套袋自交10株(穗),套袋隔離直至采摘品嘗。甜玉米最佳采收期為授粉后21~24 d,糯玉米最佳采收期為授粉后23~26 d,各試驗點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最佳采收期,調查植株和鮮玉米穗性狀,統一種植和采集樣品進行鮮玉米穗的外觀和食用品質鑒定、籽粒品質、病蟲害等性狀的檢測。
2.2? ?鮮食玉米區域試驗結果
2015年寧夏鮮食玉米區域試驗所有承試點的鮮玉米穗產量全部增產100%,平均產量達25 201.5 kg/hm2,比試驗平均值增產26.6%;2017年寧夏鮮食玉米區域試驗,4個試驗點的鮮玉米穗產量是3個點增產、1個點減產,增產點次75%,平均產量20 001.0 kg/hm2,比試驗平均值增產12.4%。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22 602.0 kg/hm2,平均增產點次87.5%,平均增產19.5%。
3? ?品種特征特性
3.1? ?時間和溫度控制
寧甜糯1號在寧夏春播露地種植,出苗到鮮食采收時間100 d左右,即在4月中旬播種、5月1日左右出苗、8月上旬左右鮮食玉米穗采收,屬中早熟鮮食玉米雜交種。適宜在≥10 ℃有效積溫2 400 ℃以上的地區露地種植。如果采用地膜、大棚等方式種植,適宜種植地區的有效積溫還可以再低一些,表現出較廣的種植區域。
3.2? ?形態特征
寧甜糯1號玉米的幼苗生長勢較強,葉片呈綠色,全株18~20片葉,株型半緊湊,株高231 cm,穗位高109 cm,雄穗散生,一級分枝數10~13個,散粉吐絲正常,穎殼綠色、花藥黃色、花絲淡紫色;果穗長錐形,玉米穗長21.0 cm,穗粗5.1 cm,每穗行數16.6行,每行粒數40.8粒,鮮食籽粒的百粒重34.8 g,鮮食玉米穗的籽粒出籽率達64.8%;籽粒呈白色,同一個玉米穗子上甜質籽粒和糯質籽粒的比例是1∶3。
3.3? ?病蟲害情況
依據病蟲害鑒定項目和標準田間鑒定寧甜糯1號在區域試驗中的結果:大斑病1級,小斑病1級,絲黑穗病1.1%,莖腐病0.6%,黑粉病1.1%,矮花葉病1級,心葉期玉米螟為害為3級。
3.4? ?外觀和食用品質
統一組織專家對寧甜糯1號鮮食玉米穗的外觀和食用品質進行觀察鑒定表明,鮮玉米穗子有該品種應有的特性,穗子形狀和大小整齊一致;鮮玉米穗基本有該鮮食玉米品種鮮食時應有的色澤,且稍有差異[2];玉米籽粒排列整齊緊密,無禿尖和蟲口;玉米鮮穗籽粒飽滿,籽粒柔嫩適口,手掐有白色嫩漿。品嘗鑒定的結果是鮮食玉米穗有本品種鮮食玉米特有的香味,沒有異味,黏軟香甜,鮮玉米籽粒的皮較薄,有少許殘渣。
將寧甜糯1號生理成熟的干玉米籽粒晾干,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品質測定,其粗淀粉(干基)含量為71.03%、粗蛋白(干基)含量為11.14%、粗脂肪(干基)含量為5.03%、賴氨酸(干基)含量為0.33%、直鏈淀粉占粗淀粉(干基)含量為2.97%。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隔離方法
寧甜糯1號鮮食玉米生產需要隔離種植,防止其他玉米花粉授粉,影響鮮食外觀、營養品質和風味。若采用時間隔離,要與其他玉米錯開花期;若采用空間隔離,要與其他同期開花玉米間隔在150 m以上,或者用高大建筑物、樹木、高稈作物隔開[3]。
4.2? ?適時播種
選擇適當時間播種,寧夏鮮食露地種植是在4月上旬到6月中下旬左右播種,具有地膜、小拱棚的地區可適當早種一點,但要考慮預防霜凍;其他地方種植可考慮鮮食生長期的積溫滿足情況選擇播種時間。為保證穗子大、整齊和較高的鮮穗商品率,建議種植密度為4 500株/667 m2左右。種植方式采用寬窄行或等行距方式,為方便田間采收等作業和發揮邊際優勢,建議寬窄行種植,機械或人工精量點播,采用包衣種子。播種時帶的種肥要與種子分開,防止燒芽,影響出苗及苗的正常生長[4]。
4.3? ?播種后管理
播種后及時查看發芽出苗情況,遇到地濕或下雨時要及時破除板結;地膜種植的要及時放苗封口。出苗后,地溫較低,應盡早中耕,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空氣流通、提高地溫,蹲苗促進玉米根系生長,及時定苗和除草[5]。
4.4? ?施肥
按玉米需肥規律均衡施用N、P、K肥及硫、鋅等微肥。視玉米生長情況灌水,注意玉米小喇叭口期到灌漿期不能缺水受旱。
4.5? ?病蟲害防治
苗期需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為害,玉米生長期注意防治玉米螟、黏蟲等為害,使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鮮玉米采收期前禁用化學農藥。采用人工搖株或用吹風機、無人機等設備輔助授粉,增加花絲授粉量,防治禿尖花粒現象。
玉米籽粒灌漿程度對鮮食口味影響很大。要適期采收、及時保鮮加工或者食用。寧甜糯1號鮮玉米穗采收后,秸稈鮮活、適口性好,可以切碎制作青飼料飼喂家畜,進行綜合利用,增加種植收益。
參考文獻:
[ 1 ] 趙久然,盧柏山,史亞興,等.我國糯玉米育種及產業發展動態[J].玉米科學,2016,24(4):67-71.
[ 2 ] 陸大雷,孫世賢,陸衛平.國家鮮食甜玉米區域試驗品種產量和品質性狀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13):164-171.
[ 3 ] 楊國虎,竇秉德,佘奎軍,等.甜玉米新品種寧單37號的選育及配套技術要點[J].中國種業,2018(3):81-82.
[ 4 ] 盧柏山,史亞興,徐麗,等.新型甜加糯鮮食玉米品種農科玉368的選育[J].種子,2016,35(12):106-107.
[ 5 ] 沈峰,張亞靜,邱華峰.鮮食甜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上海農業科技,2019(6):56-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