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摘? ? 要:我國作為農業與林業大國,同時也是林業病蟲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對林業病蟲害進行防范和管控,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不可挽回的影響。在這一問題下,林業病蟲害的防護技術成為我國必須重視的一大課題,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管控病蟲害等自然災難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對傳統意義上的林業病蟲害也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和了解,多個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措施也應運而生。現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了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的專業大國,對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有了極其深刻的認識和思考,經過幾代人不斷的堅持與努力,無公害去蟲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管控技術措施也變得豐富多樣。基于此,從實際出發,深入探討了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技術與措施。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措施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1-0105-02? ? ? ?中圖分類號: S763? ? ? ?文獻標志碼: B
現如今,我國林業病蟲害種類日益增多,突發區域蟲災或地質災害所伴隨的林業病害頻率也逐年提高,林業病蟲害不僅影響到我國林業資源,甚至還影響到我國的農業水利等資源。因此,為了保護我國林業發展,開發新型高效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方法的技術措施刻不容緩。傳統治療林業蟲病的方法較為落后,其治療措施往往使用大劑量的農藥,對區域的林業、農業、水源、附近人員健康都起到不可逆的危害。所以,目前我國提倡無公害或者是少量公害的技術措施,不但大大保護了環境生態,對于人們的健康也起到促進作用,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保證了對林業可持續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現如今,我國在林業設計、建造、規劃的方式不夠正確科學,許多人工種植培育的人工林業管理效率低下,林業人員往往只把目光放在林中樹木的生長速度、成林時間、木材經濟比方面,從而忽視了林業應有的生態平衡。這種不正確、不科學的建林方式會導致嚴重的影響,極易造成林中大量樹木植物出現病蟲害。原因有多種:如在建林時,樹木之間間距過小,植物的密度過大,使得樹木的密度過高,太陽無法充足照射,導致林區的透氣性、透光性差,空氣不流通[1];部分區域過于潮濕,導致蚊蟲害蟲的大量繁殖,從而使得區域內植物快速、成片成區域地患病,大大增加了暴發蟲害的風險。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林木的消耗也是極其巨大,天然林比例越來越少,所以,我國不斷開發偏遠地域的林木和大量培育新的大片林業種植地,隨著國家政策正確化穩步實施,我國林業森林覆蓋率有了顯著的回升,生態逐漸趨于恢復狀態。然而這種方式的恢復也有其不足之處,主要在于種植林木的種類過于單一,種植體量有限,使得整體林區的環境穩定性、蟲害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引入害蟲的天敵十分困難,導致林業蟲害率不降反增。
2?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價值
經濟增長與人們所生活的環境密不可分,如今生態環境隨著我國的林業工程飛速發展,林業也成為了許多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與騰飛的重要產業,如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其對于原木及熱帶植物十分看重,這些也是新時代下諸如此類國家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因此林業病蟲的防治也成為了此類國家的重中之中,科學防治技術應運而生。通過大量林業人員的齊心協力,保證了當地林業的健康發展,提高了林木的健康,優良的林木材質提高了林木的生長速度,以此來促進國家的經濟更加穩步地發展[2]。而無公害的防治應用不但使得傳統農藥劑量大量減少,在確保林木與周圍環境穩定的同時將毒害率降到最低,而且在保護林區樹木免受蟲害的同時,有效提升了林區樹木的整體生長質量和生長速度,促進了林業產業鏈的高效健康與可持續的穩步發展。
3? ?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無公害技術的具體應用
3.1? ?育苗對于林業病蟲害防治的積極影響
培育抵抗林業病蟲的樹木和植物幼苗成為無公害技術的重點對象,由于幼苗極易被害蟲所破壞,因此幼苗階段是林業病蟲害的高峰時期,育苗人員應當從這一時期著重入手,培養出能夠抵御惡劣壞境、抵御病蟲為害的幼苗,并將其大量有效地生產出來,加以篩選優質品種,從而對林業蟲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將大量林業病蟲害扼殺在萌芽中。
3.2? ?合理規劃造林
合理規劃造林是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無公害技術應用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造林時相關人員應該考慮到當地的天氣氣候、水利條件、干旱程度、人工技術實力等問題,篩選出適合當地條件與人員需求的樹木品種,這樣合理化造出來的林子,能夠大大增強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降低害蟲的感染率,把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3.3? ?優化森林撫育管理
在實行林業病蟲害防治時,需要林業技術人員根據因地制宜的理念來恰當選擇所要種植的苗木。全面考察本地區的地形、土壤及氣候條件,并結合具體情況來優化選擇樹種,選擇病蟲害抵抗能力較強的品種來進行栽種[3]。同時還需要科學搭配植被,以此來建立一個有序的森林生態體系,進一步優化苗木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此外,林業技術人員務必要嚴格落實林木的管理和養護工作,依照相關的規范,定期對樹木進行撫育管理,最大程度上抑制病蟲害的發生,達到良好的預防目的。
3.4? ?建立健全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
就傳統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而言,其多是呈現重治療、輕防御的模式,即林業技術人員往往會忽略前期發病期,待病蟲害問題大面積發生之后才采取治療措施,且基于病蟲害問題有著較快的蔓延速度,越是到后期越是很難控制,從而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到林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因而,林業管理部門需要強化預防為主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深入分析病蟲害的成因,構建出完善的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最大程度遏制病蟲害的蔓延速度,提升病蟲害治理的有效性。此外,相關部門還需加強日常監督力度,結合實際的氣候特點來加大病蟲害的防治力度,以此來最大程度上提升林業經濟效益。
3.5? ?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
針對于林業病蟲害防治而言,需要加強多種無公害防治手段的應用力度,控制化學藥劑的使用量,以此來優化病蟲害防治的科技水平。在實行無公害林業病蟲防治中,需要林業技術人員充分發揮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優勢,可以引入山雀、喜鵲、麻雀等病蟲的天敵來控制病蟲害,將鳥巢建立于林區,以此來吸引更多的益鳥,并促進林區病蟲害抵御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還可以應用微生物治療法來加強對病蟲的防治力度,即將微生物天敵引入到病蟲害防治中,以此來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治療。
3.6? ?規劃防護內容
林業防治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在具體防治過程中需要技術人員定期做好防治記錄并安排檢查。當地政府有必要加大對于林業人員的知識考核,安排林業人員定期為群眾集體做有關林業病蟲害知識的普及。工作人員要做好在防治中所出現問題的記錄,定期加以總結、研討,以此來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蟲害問題的發生率,促進我國林業效益的有效提升[4]。
4? ?采用科學手段防治林業病蟲害
4.1? ?生物防治措施
針對生物防治病蟲害而言,其主要是借助生物之間的食物鏈效應來預防病蟲害,其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發揮著顯著的作用,也是病蟲害防治手段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應用生物防治技術還能有效控制林業病蟲害防治成本,獲得突出的防治成效。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①科學且合理地引入病蟲天敵,此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遏制病蟲害的蔓延,還能夠進一步維持林業生態平衡,推動林業經濟更好地發展。例如,針對大多數害蟲而言,其天敵就是鳥類,因此一部分林業工作者可以將啄木鳥引入到病蟲害防治環節中,借助食物鏈效應,來減少病蟲害的侵襲。②借助于微生物防治技術。一些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對病蟲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例如,白僵菌能夠對馬尾松毛蟲起到有效的分解作用,進而最大程度上控制病蟲害的數量,推動林業健康、穩定發展[5]。
4.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治療是指利用物理手段來處理病蟲害問題。通常情況下,大多數林業的枝蔓或是葉片多是為病蟲害創造生長的環境。因此,相關林業人員在開展病蟲害防治時,可以采取修剪枝蔓等方式來進行針對性處理,以此來有效規避病蟲害的侵襲,為林木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林營林方式不正確是目前我國天然林木成材比率低下、害蟲及自然災害為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科學的林業防治對于現階段的林業國情十分重要。林業人員可以通過科學的規劃建林,嚴格篩選幼苗,從建林初期科學把關,對其實現有效管控和科學防治,建立一整套完備的林業病害蟲防治檢測預警機制,從而提高我國的林業成活率,以推動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于弘遠.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措施研究[J].綠色科技,2018(15):245-246.
[ 2 ] 陳良.淺談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19):129.
[ 3 ] 郝志平.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鄉村科技,2018(7):53-54.
[ 4 ] 彭干,焦桂萍.小議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措施[J].農技服務,2017,34(16):74-75.
[ 5 ] 黃彬.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J].農業與技術,2019(2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