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華
摘? ? 要: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各個行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大多數變化都是正面的,但是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仍然使生態環境受到了難以挽回的損害。因此,需要完善相關措施以保持生態環境的穩定。在維護生態穩定發展的過程中,林業產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造林綠化也受到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基于此,分析了造林綠化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意義、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求通過相應規劃的有效落實,更好地推進生態環境的發展,凸顯造林綠化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造林綠化;生態環境保護;意義;對策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1-0115-02? ? ? ?中圖分類號: S732? ? ? ?文獻標志碼: A
林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資源,不僅能夠積極協調公益事業和基礎性產業發展,還承擔著資源培育和保護,以及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任務。同時,林業產業的發展對民族生存以及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也有著直接影響,因此要高度重視林業發展情況,積極開展造林綠化工程,發揮其凈化空氣、保持水土、防止污染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從而實現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統一,改善生態環境,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造林綠化的積極意義
1.1? ?改善生態環境
首先,造林綠化有著重要的生態意義,能夠起到凈化空氣的積極作用。城市進程的快速發展導致空氣質量逐漸下降,污染問題愈發嚴重,通過造林綠化工作落實生態建設任務,對凈化空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造林綠化的過程中,綠色植物能夠充分吸收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并釋放出氧氣,從而起到改善空氣質量的作用。
其次,造林綠化還能有效緩解全球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因素,通過造林綠化工作的不斷落實,能夠有效緩解全球溫室效應。
再次,造林綠化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能夠強化土壤的蓄水能力、控制水土流失,全面整合林地以及林網等,從而擴大綠化面積、改善水質、控制水土流失,最大程度上防止土地沙漠化現象的發生。
最后,開展造林綠化工作能豐富物種多樣性,發揮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由此可見,造林綠化具有防風固沙、緩解溫室效應、凈化空氣、涵養水源等功能[1]。
1.2? ?改良土地荒漠化
目前,我國的土地荒漠化問題十分嚴重,因為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木材資源需求量過高,很多地區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亂砍濫伐,導致防御風沙侵襲的樹木被大量破壞,森林資源明顯減少,土壤荒漠化問題嚴重,不僅使生態平衡受到影響,而且也造成了環境污染問題,導致社會經濟發展受到阻礙。通過造林綠化能夠對土地荒漠化進行改良,確保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3? ?緩解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氣體含量增加。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山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使城市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能夠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改善城市的空氣環境,確保溫室效應得到有效緩解[2]。
1.4? ?凈化空氣
除了溫室氣體之外,人類每天的日常生活和生產都會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這些有毒有害氣體沒有經過凈化,會帶有大量的腐蝕性,而隨著雨水降落形成酸雨,造成建筑物腐蝕、植物枯死等,給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干擾,通過植樹造林能夠快速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減少固體顆粒物,提高空氣的總體質量,同時綠色植物也能夠美化城市環境,維護城市生態平衡,促進城市的全面發展。
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資源。我國很多城市卻存在水資源嚴重污染的問題,水資源日益緊張,必須通過造林綠化工程涵養水源,有效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避免水土流失。
1.5?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造林綠化還具有獨特的社會意義。生態建設中造林綠化工作的有效落實,在社會意義方面的積極作用十分顯著,能夠有效提高當地旅游業發展,擴大經濟效益。通過現代造林法的大面積應用營造自然意境,對風景疏密以及層次的注重能夠突出主景,創造美麗風景,從而提高當地風景環境質量水平。造林綠化工作的有效落實還能夠培養群眾的文化素養。現階段造林綠化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象征,在造林綠化過程中能夠拓寬人們的視野,豐富人民知識累積,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數,通過創造空氣清新的良好環境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
2? ?造林綠化現狀及問題
現階段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同時還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也是造林綠化事業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相關人員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生態環境脆弱的現狀[3]。首先我國綠化建設指標水平較低,綠化面積少,在國際上的競爭十分激烈,人們對于經濟建設的需求更高,而綠化建設所受到的重視程度較低。其次,區域不平衡的綠化發展也是我國現階段造林綠化的基本狀況。部分地區領導未能重視綠化建設,使綠化建設仍處于滯后狀態。最后,我國現階段仍未完善法制建設以及綠化建設管理,在進行綠化建設時很難找到有關法律,沒有堅實的法律保障。同時,當前我國未能投入充足的造林和綠化維護經費,無法保障后續維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造林綠化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提高林木的栽培成功率,從林木栽培、后期養護以及管理方面入手,提高林業生產效率。在林木栽培經營階段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篩選出性能優良的個體,以保證其在惡劣環境下也能生存,并通過扦插、組織培養等關鍵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3? ?造林綠化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優化措施
3.1? ?制定造林綠化規劃目標
首先,生態建設中造林綠化工作的有序開展,需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目標規劃,造林綠化工作能夠有效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這對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從而發揮其重要的社會作用。這意味著在造林綠化規劃過程中,需制定長期目標和短期發展目標,幫助造林綠化區域的分布更加科學合理,因地制宜進行造林綠化目標的制定,從而建立健全管理法規,優化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才能從實際出發,真正有助于生態建設目標的有效落實。其次,生態建設中造林綠化工作的實施需從實際情況出發,強調策略與現狀相結合,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科學規劃工作是保證造林綠化質量管理工作完善的基本步驟,正因如此,當前林業管理部門需強調規劃工作的落實情況,在具體規劃工作中,管理部門需掌握整體造林綠化地區的實際情況,包括該地區的地質條件、地形、氣候等,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深入分析,隨后開展樹種和種植方式選擇工作。最后,林業管理部門在制定規劃時要從長計議,實現造林綠化工作的可持續性,樹種種植過程中需嚴格秉承適地適樹的原則,使林木種植層次和密度達到最優化,只有從林木資源配置上實現科學規劃,才能提高造林綠化的整體質量和水平[4]。
3.2? ?加大管理措施落實力度
造林綠化工作流程煩瑣且工作內容繁雜,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秉承相關管理措施,提高綠化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實際造林綠化工作中,林業管理人員需嚴格按照相關管理措施開展造林綠化工作。同時,相關管理部門需嚴格落實管理措施,有效融合管理制度,使其充分融入各個管理環節。林業管理部門需嚴格審查種苗并加大種植活動的監督力度,保障各個環節的活動落實到位。除此之外,林業管理部門還需落實好總結管理工作,優化管理調控措施,提高管理質量水平。
3.3? ?優化綠化過程模式
綠化工作中包含的內容較多,除了河流、房屋、道路等區域的建設外,還需強調造林綠化工作,保障境內覆蓋大量森林資源。為進一步做好綠化工作,要確保山林的造林綠化工作及時落實到位,通過重點綠化工程建設,創建多層次、多樣性、多功能的生態林業綠化建設,借助退耕還林、荒山綠化等工程做好山上造林工作,充分發揮生態農業優勢。在綠化建設過程中,要對各個可綠化區域以及一些零星面積的綠化區域實施空地滿植的管理方式,有效實現植被覆蓋面積的進一步擴展,可以將適合本地種植的林木作為綠化建設的基本發展方向,從整體上提高林業建設的質量。
4? ?結語
造林綠化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在落實具體措施的過程中,要秉承基本原則,進行多方面考慮,有效實現生態建設目標。同時,人們也要充分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重視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推動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盡管我國現階段在造林綠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然而在落實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生態建設中造林綠化工作的推進受到一定阻礙,因此要繼續開展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積極解決水土流失問題,降低土地沙漠化現象的發生,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薛剛.林業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探討[J].山西農經,2020(15):117,119.
[ 2 ] 解國營.生態林業循環經濟的有效發展策略[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8):12-13.
[ 3 ] 王建軍,邊園園,王興偉.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要點[J].鄉村科技,2020,11(22):87-88.
[ 4 ] 張奎穎,潘晶,郝英.造林綠化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及對策[J].江西農業,2020(1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