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地中小學因疫情原因停課,基礎外語教育教學受到了很大沖擊。各校雖迅速建立了線上教學平臺,建設了教學資源,但線上教學無法保障基本教學評價的問題仍非常突出。具體來說,目前絕大多數教學平臺并不能很好地支持復雜問題診斷(如需要師生多輪次交互的評價情境)、多方評價互動(如基于對子、小組互動等形式的評價活動)和即時反饋調整(即教師根據評價結果實時給予學生反饋并調整教學安排)。換言之,對外語教學至關重要的線下教學中常見的診斷評價、交互評價和動態評價均難以在線上教學中有效實施。若不能及時解決以上問題,將給線上教學帶來重大隱患,對基礎外語教育教學質量將產生長期影響,最終損害教育公平。
我們于2020年3月迅速展開了教學評價現狀調查,具化并梳理了基礎外語教育線上教學診斷評價、交互評價和動態評價三類問題的具體表現形式,并系統、深入地分析了2020年上半年線上教學評價實踐的數據。調查研究聚焦線上教學的評價需求、評價行為和評價效果三個方面,擬回答以下研究問題:
(1)評價需求:線上教學中,教師在實施何種評價時遇到較大困難和障礙?學生又感到何種評價缺失最嚴重?線上教學評價的困難、障礙和缺失因何引起?如何解決?
(2)評價行為:線上教學中,教師如何設計、實施教學評價?基于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學生情況,教師對診斷、交互、動態等各類評價方式的使用呈現出什么特點?教師的線上教學評價行為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段、不同學校、不同技術條件下存在哪些不同特點?
(3)評價效果:教師、學生、管理者、家長如何認識目前線上教學評價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線上教學評價又對學生的外語學習產生了哪些客觀影響?
此外,評價需求、評價行為、評價效果之間存在何種關系?
目前,我們已獲得一些發現,并邀請了多位專家于本期“熱點·觀點”欄目集中探討線上教學評價問題。馬瑞和冀小婷老師的《基于形成性評價理念的線上教學設計》針對疫情期間線上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教師可以利用形成性評價的運行模式,在教學設計和實施時遵循四步流程:誘導表現—解讀表現—提供反饋—實施改進,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賈添琦和黃麗燕老師的《英語線上診斷性測試的設計與實施》梳理了已有文獻中關于診斷性測試的重要觀點,隨后基于有關觀點對線上診斷性測試設計的原則與方法展開討論,最后結合一個線上閱讀診斷性測試的案例,對線上診斷性測試的設計與實施進行評述,以期為線上診斷性測試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劉曉斌等老師的《新技術支持的在線教學評價方法》結合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問題,從技術支持的角度出發,介紹了利用技術對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