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薇

[摘要] 目的 探究護理標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該院于2018年10—12月實施常規手術室護理管理,該期間選取的7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在2019年1—3月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加入護理標識,該期間選取患者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共納入79例手術治療患者。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評價以及護理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物品準備、無菌操作、無菌物品管理、護理文書等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室護理管理中運用護理標識,能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質量顯著提升。
[關鍵詞] 護理標識;手術室;護理管理;護理質量;風險事件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9(b)-00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label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Methods Routin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was carried out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18 in the hospital. During this period, 79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logo was added to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19. The patients were the subjec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total of 79 surgical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fter nurs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during the nursing perio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scores on article preparation, aseptic operation, sterile article management, and nursing document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n dat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s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ata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nursing signs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Key words] Nursing identificatio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Nursing quality; Risk events
護理過程中不安全因素會直接或間接導致患者死亡、傷殘,存在一定的護理風險。除了具有一般風險性以外,還具有不確定性、風險復雜、風險水平高等特點[1]。手術室是醫師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場所,護理標識在手術室中的運用是指根據不同手術的需要,提前在手術室設置好相應的標識,目的是提醒手術中的關鍵步驟和重要環節,讓醫師和護士均能采取準確的護理操作,最大程度上降低圍手術期的失誤和危險事故[2]。然而目前,實際手術過程中因技術、時間等因素,其流程更為復雜,且手術的成敗直接關系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預后,護理標識在降低風險、提升護理效果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2],即使實施的難度較大,也應推薦使用。鑒于此,該次研究于2019年1—3月將護理標識管理運用在手術中,通過對比觀察組護理標識管理運用于常規護理管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0—12月實施常規手術室護理管理,該期間選取的7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在2019年1—3月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加入護理標識,該期間選取患者為觀察組,共納入79例手術治療患者。觀察組79例,年齡20~41歲,平均(30.12±5.34)歲;病程2~8個月,平均住院天數(9.33±3.12)d。對照組79例,年齡21~43歲,平均(31.37±5.52)歲;病程3~7個月,平均住院天數(9.16±3.54)d。另選取10名護士作為護理管理對象,男性2名,女性8名,平均年齡(32.12±7.44)歲,平均工作年限(10.11±2.22)年。兩組患者均對該研究知情并簽署相關知情文件,經統計學分析后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手術前1 d訪視,簡單告知手術準備事項和手術流程,解答患者疑問。根據手術類型準備合適的器械,滅菌處理,準備相關敷料、引流物品以及其他儀器等。術中核對患者信息,協助麻醉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入護理標識:①培訓:上崗前,對10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護理標識使用的意義、使用方法、標識管理制度等。要求所有人員熟悉并了解護理標識相關內容,經考核后上崗。②護理標識種類:按照制度,要求護士根據不同需求將護理標識進行分類,分為警示類、環境類、患者類等。患者類需要讓患者佩戴腕帶,標注姓名、性別、年齡、病區等信息,患者進入手術后由護士主動核實信息。特殊情況患者應使用紅色腕帶進行區分。警示類主要用在配置不同藥品,使用不同顏色標簽加以區分,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種類的藥物。患者在手術臺時用藥應根據藥品名稱,制作白底紅字標簽。環境類應根據手術室不同區域和功能粘貼不同顏色的警示標識,如污染區使用紅色,清潔區使用綠色。③護理標識運用:手術實施過程中多種藥物混合配置時,應將藥品抽吸至注射器內后粘貼相關標識,標注混合后藥物名稱、濃度、劑量和時間。管道標識:醒目標注患者使用的輸液管、引流管。切口標識采用藍色或黑色油性標記筆標記,使用碘酒固定。④落實審查和監督:安排專人監督護理標識落實工作,包括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后,監督不同時段護理標識是否落實,制定評分表,綜合考察護理標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開展效果。
1.3 ?觀察指標
護理質量[3]:選取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護理人員對物品準備、無菌操作、無菌物品管理和護理文書進行評分,每項100分,取平均分。分值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高。
風險事件發生率:記錄護理期間兩組出現用藥錯誤、壓瘡、意外事故、感染等風險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比較經t檢驗;以頻數和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差異比較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
觀察組在物品準備、無菌操作、無菌物品管理、護理文書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術室具有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專業性強、人流量大等特點[4]。因此,手術室較之普通病房更容易出現差錯和事故,這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創傷和痛苦,還容易引發醫療糾紛,護患之間關系被破壞,也不利于創造和諧的醫療環境。手術室風險管理的實施可以有效降低風險事件出現,確保患者預后良好,其中手術室標識的實施,經過臨床多位學者證實可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是值得臨床臨床推廣的一種護理方法[5-6]。
現階段,護理標識被廣泛運用于臨床之中,護理標識工作是指為保證各項治療與護理工作在安全狀態下順利進行,使用圖標、文字、顏色等對醫療工作中潛在風險進行標識,實現提醒與警示目的。其應用優勢主要為:①主治醫生以及護理人員在進行查對工作時,能夠盡快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無需在工作過程中反復查閱患者相關資料,并可依據護理標識制定個性化護理干預[7-9]。②護理行為更為規范標準,例如管道使用類型復雜,且各個導管均具有各自作用與特點,通過設置不同標識可起到提醒、警示效果,保障各項操作的正確性與規范性[10-13]。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各項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護理標識以后,護士能按照各項制度進行工作,護理質量顯著提升。③由于護理工作往往由護士交接班交替完成,詳細準確記錄該時間段內護理工作進度以及內容,可方便護理工作順利交接,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14-16]。由該次研究可知,觀察組風險事件發生率為5.06%明顯低于對照組15.19%(P<0.05)。謝春紅等學者[12]選取114例患者根據其治療順序分成護理標識組(A組)和常規對照(B組),護理后發現A組護理質量優良率為93.0%顯著高于B組的78.9%,A組無患者投訴等各項風險事件發生,B組出現3例患者投訴事件。這與該次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管理中使用護理標識,可顯著提升護理質量,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是值得臨床推廣的護理方法之一。即使患者未能夠完全理解風險防范意義,但仍能夠遵從相關規定。從患者以及醫護人員的雙重角度出發,保障護理人員充分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做到個性化護理,在方便醫護人員開展工作的同時,提高患者護理安全性。但因為文化程度、家庭環境、社會支持、個人因素等方面原因,患者對標識的認識存在不同程度差異,未給予科學有效護理工作充分重視,加大各種安全隱患的存在。需要以座談會、社區會談等形式加強患者自我管理與保護意識,積極預防各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江秀琴,洪清慧.護理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靜脈采血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15(11):44-46.
[2] ?朱明珍.探析護理標識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161,166.
[3] ?曾瑩,姜紅.手術室護理風險控制應用護理標示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4):411-412.
[4] ?成翼娟,李春玉,馮先瓊,等.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5,5(4):26-28.
[5] ?李小平.護理標識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藥,2015,37(18):2875-2876.
[6] ?李紅梅,代曉強.特征性警示標識預防院內感染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5,5(1):756.
[7] ?張建.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危險因素與對策探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161.
[8] ?張軍花,張春華,鐘奕,等.手術室護理質量控制指標模塊化設計與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28):3526-3527.
[9] ?高陽,高薇.護理標識在手術室護理風險控制的應用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5(20):136-137.
[10] ?魏鴻,郭碩.手術室護理敏感質量指標構建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392-396.
[11] ?王欣,姜麗維,劉佳.護理標識應用于泌尿外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7):121,125.
[12] ?謝春紅,黃莉華,賴美梅.護理標識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醫學,2016(1):233-234.
[13] ?張莉,李娜.風險意識對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效果評價[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1):403.
[14] ?陳琴,夏麗,ChenQin,等.手術室管理中護理標識的應用價值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8):1174-1176.
[15] ?曹志麗.護理標識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4):130.
[16] ?沈文靜.護理標識對重癥監護室護理管理中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86.
(收稿日期: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