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東

“你是蔣曉峰?”日本審訊官問道。“是的!”香港鳳凰衛視記者蔣曉峰回答。
“你是中國公民?”
“是的!”
“那為什么到日本尖閣諸島上來?”
蔣曉峰敏銳地發現這是一個陷阱,沒有順著回答,因為如果回答為什么來就上當了,中了日方的圈套。這是2012年8月12日,蔣曉峰與香港保釣人士一起前往釣魚島,15日被日方扣押,接著展開了一系列的審訊。
蔣曉峰馬上解釋說:“你們所說的尖閣諸島是中國的釣魚島,這是中國領土,這在國際上早有公論。我倒要問問你們,為什么扣押我們?”
接著審訊官又問:“你出來有沒有帶護照?”
一般人會本能地回答帶了或沒帶。但蔣曉峰警覺起來,因為他意識到審訊官的詢問處處是陷阱,他們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口供進行宣傳,這往往比定罪意義更大。蔣曉峰馬上意識到護照是出國用的,如果說自己帶了,潛意識就表明自己把來釣魚島當成了“出國”,就掉入日方挖好的坑。如果說沒帶,相當于承認了審訊官提問題的正確性。
蔣曉峰馬上說:“釣魚島是中國的島,我為什么要護照?我只是帶了我的出港身份證。”審訊官又沒撈到什么便宜。
最后,日方讓蔣曉峰簽署調查報告書,指出他有兩點違法行為,其中一點是“非法登陸日本的領土”,蔣曉峰不簽字,并強調說:“我們是在海上來到中國釣魚島的時候,被你們強行帶到日本海上保安廳的海岸警衛艦上,然后帶到沖繩那霸非法扣留的,這是強加給我們的罪名,我不能簽字。”
蔣曉峰在兩天兩夜被關、被審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這樣處處設了陷阱的審訊,他一直與日方斗智。日方沒有撈到便宜,最后只好釋放了所有人。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