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鮮花枯敗凋落,落在地上會成為珍貴的養分,而當鯨魚死亡后,也會給大海留下一個持續數十年或數百年之久的“綠洲”,科學家給這過程起了一個飽含詩意的名字——鯨落(Whale Fall)。
海洋浩瀚無際,在鯨魚死亡后完全沉到海底之前幾乎不可能發現它。不過日前美國海洋研究團隊在加州海岸幸運地撞見這個罕見又駭人的鯨落現場,只見周圍還有一群章魚、清道夫魚跟食骨蠕蟲在大快朵頤。
據《Science Alert》報道,非營利組織“海洋勘探信托組織(OET)”的“鸚鵡螺號探險隊”日前在蒙特雷灣國家海洋保護區操作無人潛水器(ROVs)探索戴維森海山(Davidson Seamount)時意外拍到這個海底奇景。團隊原本是打算尋找雌章魚等活體標本,沒想在水下3200米(10500英尺)深處發現許多深海章魚、螃蟹和多毛綱(polychaetes)等生物附著在鯨魚尸體上“開party”的畫面。
有一位女船員表示:“Oh!這是鯨落,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太神奇了。”
探險隊領隊Nicole Raineault表示:“這是探險最讓人興奮的事情之一,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會找到什么。”
從畫面上可以看到,很多章魚、清道夫魚和螃蟹等生物爬在鯨魚骨架上,差不多屬于鯨落的第二階段過渡到第三階段間。團隊初步判斷,這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鯨落”,大約只形成4個多月,里面還殘留一些內臟器官和脂肪。而鯨魚尸體全長大約4-5米,推測屬于灰鯨,因為須鯨的特征在其顎骨上清晰可見。
團隊計劃搜索周圍想看看有沒有其他的鯨落現場,如果發現尸體確實是灰鯨,或是搜索到其他灰鯨尸體,那么有可能為今年北美灰鯨大量的異常死亡提供一絲線索。
由于科技水平的關系,海底對人類來說,很多地方都是未知的陌生領域。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的看到“鯨落”現象是在1987年,由Craig Smith率領的團隊第一次仔細探索由鯨魚身體創造出的生態系統。后來科學家們為了研究鯨落,多次尋找自然死亡的鯨魚進行實驗(在過去15年中,科學家在不同的水深沉下了5只死亡鯨魚尸體),看看鯨尸沉海之后發生了什么?
多次實驗研究得出,鯨落主要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鯨魚尸體沉至海底:鯨魚死亡時,體型越大,越難下沉,第一個被鯨魚尸體吸引過來的是鯊魚,被鯊魚大吃一頓后的鯨魚就開始緩緩沉下。剛沉入海底的鯨魚還有很多肉,隨后海底瞬間沸騰,睡鯊、鼠尾魚、雪蟹、陽遂足、端足類、盲鰻等食腐動物爭先恐后地搶肉吃,它們一天能吃掉40-60公斤的肉。
第二階段是無脊椎動物的盛宴:鯨魚肉已經被吃得差不多,但是還有很多肉屑。這時甲殼類、軟體類、多毛綱動物出現,如Osedax屬的食骨蠕蟲吸食鯨魚骨頭內的豐富油脂。
第三階段是大量厭氧細菌進入鯨骨和其他組織,分解骨骼中的脂質,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鹽作為氧化劑,產生硫化氫。
最后一個階段是鯨魚骨架中的營養(有機物質)被吃光,變成礦物遺骸作為礁巖成為微生物們的聚居地,告訴大海曾經有只鯨魚存在過。
簡而言之,鯨魚死亡后創造的生態系統可以持續數十年或百年之久,這就是鯨落。大海用這么多資源將鯨魚養得這么大,鯨魚死掉后,這些資源就歸還給大海,這是海洋上層到底層的資源循環,周而復始。倘若沒有了鯨落,海洋的下一代就無法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