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先 雷華才 夏銘莉 張斌



摘 要:托盤主要應用于石油鉆井過程中的井斜測量,它組裝連接在鉆具組合中。由于老式托盤的結構設計不合理,在鉆進時,高壓泥漿流經此處,極易形成渦流刺損鉆具和托盤,造成托盤側翻測斜儀器遇卡和鉆具被刺所引發鉆具落井事故,加之托盤水眼少、水眼小造成壓力損耗大,嚴重影響了鉆井速度?!胺揽ǚ来掏斜P”托盤的成功研制,有效解決了以上存在的各種難題,避免了各種測斜事故及重大鉆具落井事故的發生。另外,應用該托盤配合“復合單多點儀器”也能實現定向完工后的多點測量,從而減少一趟起下鉆,其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關鍵詞:防卡防刺托盤;壓耗高;鉆具落井事故;測斜
1 防刺、防卡托盤的工作原理及技術特點
1.1 老式測斜托盤被刺發生翻轉,導致測斜儀器遇卡、鉆具被刺的狀態分析
井斜、方位是鉆井過程中井眼軌跡控制的基礎數據。其數據來源主要依靠單點、多點、自浮測斜儀及MWD等儀器獲取,這些測量儀器是井身質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監測工具,使用中需要在井下鉆具的什么位置進行測量,必須在此處加帶托盤來配合固定測斜儀器。在長期的測斜施工中,由于老式托盤的不合理設計,極易被高壓泥漿刺壞發生翻轉,導致測斜儀器頻繁遇卡,尤其自浮儀器不能上浮后,只能通過起下鉆的方式才能取出,嚴重影響鉆井時效。如果采用大排量、含沙高的泥漿鉆進,托盤的刺損更為嚴重,每次起鉆檢查后都得更換,有時一口井需要更換3-4個托盤;加放托盤后也會導致接頭的刺損,其強度受到影響,會引發鉆具刺穿或斷鉆具的情況,另外,加放托盤后壓降大,影響到了機械鉆速。
老式的托盤有兩種:一種是厚度為10mm、外徑為φ70mm,中間孔φ15mm,周圍均布6個φ8mm水眼的托盤。使用自浮儀器測斜時,測斜儀器易進入刺大的水眼內或被刺翻的托盤處而導致儀器遇卡。另一種是投擲式的,在井下常被刺成兩截而導致儀器遇卡,每個隊每年都會有5-6次測斜儀器遇卡事故的發生。
為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對被刺托盤的受損情況、鉆具和托盤結構、水力流動學及泥漿的含沙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導致被刺的原因有:①托盤水眼少、水眼小,在鉆具內加裝托盤后當高壓泥漿流經此處時,泥漿的流動阻力大,就會產生形成渦流,極易將托盤的水眼刺大、托盤和接頭的焊接處刺壞導致側翻;②托盤水眼少,水眼小壓力損耗也大,加放托盤后所產生的壓降,導致一部分供給鉆頭的水力破巖能量在此處消耗,嚴重的影響機械鉆速;③托盤水眼少,水眼小,在鉆具內加裝托盤后,鉆具內的高壓泥漿流經此處受阻后會形成渦流,對此處的鉆具內壁產生強烈的沖刺損壞(見圖1、2)。
1.2 防刺、防卡托盤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首先,在鉆具需要測斜的位置連接內徑小于防刺防卡托盤外徑的接頭。通過時間、空間分離的發明原理,在正常鉆進時,防卡防刺托盤不需要放在鉆具中,這樣能有效避免托盤沖刷被刺的時間、減少壓力損耗的時間,為鉆頭提供充足的破巖能力,需要測斜時,將其從井口鉆具投入,托盤到達測斜位置后,會坐落在內徑小于它接頭上部無磁鉆鋌內,投入單點、多點儀器后會坐落在托盤上進行測量,確保了井斜,尤其是方位精度。完成測量工作后,托盤會停留在鉆具內,當正常鉆進時的高壓泥漿流經托盤時,因其具有流線型的結構,較大暢通的水眼,高壓泥漿不會在此處產生形成渦流,能夠有效避免了高壓泥漿對其造成的沖刷刺壞。另外,它的高度為160mm,在鉆具內無法側翻,解決了測量過程中因托盤側翻而被卡的測量事故的發生(見圖3、4、5)。
1.3 防刺防卡托盤的技術特點
依據鉆具水眼及老式托盤的結構、壓力損耗、水力流動力學及泥漿的含沙量等各種特征,采用了流線型的結構設計,減少渦流的產生,增大托盤水眼內徑,使其具有暢通的水眼來減少壓力損耗,通過增加托盤高度來防止翻轉被卡。
采用不銹鋼材料設計和加工出一種外徑為φ69mm,高度為161.5mm的托盤,其中間有直徑為φ30mm的水眼,周圍有均布5個扇形半徑為φ16mm半圓水眼的托盤(如圖6所示)。
2 現場情況及效果分析
新型防刺防卡托盤的成功研制,有效地解決了以上難題,該托盤至少能夠連續使用5-6口井?,F場應用后,避免了托盤刺損側翻所造成的測井儀器被卡,滿足各種測量儀器防卡要求;降低了壓力損耗,有效的提高了機械鉆速;減少了鉆具刺損所造成的斷鉆具落井事故發生。該托盤得到了井隊的好評,不但在吐哈區域得到廣泛應用,而且也推廣應用到了其他鉆探企業,為鉆井創效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該托盤配合“復合單多點儀器”能夠減少一趟起下鉆,2012年2月7日在溫5-417井進行了首次試驗,取得了成功。2012年3月20日在神2-31井應用了該技術,2次都避免了一趟起下鉆的時間。截止目前共計使用46次,創效188.6萬元。
①項目投入費用:
R=改進單點測斜托盤
=0.3萬元
②選擇成果直接經濟效益公式:節約工時類
△S=(T0-T1)×C×(1-a)-R
=(0.8-0)×5.5×(1-0)-0.3
=4.1(萬元)
單次節約費用為4.1萬元,目前共計使用42次,節約費用為46×4.1=188.6萬元。
其中:△S-鉆機應用井的資金節約額(萬元);T0-應用前平均起下鉆損失時間0.8(天);T1-應用后平均起下鉆損失時間0(天);C-鉆機實際每天成本費用5.5(萬元/天);a-調整系數(0)。即因非技術因素(如管理或員工的努力)引起新增效益在整個效益增量中的比重;R-項目投入費用-0.3(萬元)。
3 結論
①該工具制造簡單,實用性強,投資少。通過使用,可以避免托盤易刺、易翻、鉆井過程中壓力損耗大的問題;
②配合“復合單多點儀器”能夠實現定向完工后起鉆時的多點測量,從而避免起出儀器后再需單獨一趟鉆的多點測量;
③工作可靠性高,對環境無污染,可廣泛的推廣應用于石油鉆井系統的井斜測量。
參考文獻:
[1]羅永中,陳懷高,吳先中,方健,譚山川.CDL測井儀打撈工具的研制與應用[J].天然氣工業,2006,26(7):59-60.
[2]許學剛,反穿心打撈測井電纜時井口防噴工具的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質量與標準,2013(17).
[3]羅榮,蔣建平,崔光.塔河油田測井事故處理及預防探討[J].測井技術,2013(37):5:553-556.
作者簡介:
張耀先(1965- ),男,漢族,中國石油集團技能專家,主要從事鉆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