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官地礦地質構造復雜,斷層、陷落柱等特別發育,綜采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形成了常態化,能否安全快速高效通過構造段,對礦井生產效益能否最大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提高過陷落柱期間的回采效率,提高產量,先后在28416、33417、22610綜采工作面采用中深孔預裂爆破陷落柱技術,但在應用此項技術應用過程中發現使用祥德原液壓坑道鉆機,爆破孔最小抵抗線過大,爆破效果差;鉆機角度調整范圍小,無法對底部構造進行打眼爆破;打眼過程中,由于鉆桿是光面,無法帶出渣子,裝藥無法充滿炮孔,影響爆破效果。為既能保證安全,又能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效,研究決定在在22610綜采工作面過陷落柱期間對中深孔爆破預裂技術應用研究,并對液壓坑道鉆機進行優化改進。
關鍵詞:乳化液鉆機;中深孔爆破;過陷落柱
官地礦隸屬于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礦井始建于1960年,建礦初期,設計能力為90萬t/a,后經過數次環節能力改造,2016年核定礦井生產能力為390萬t/a,核定通風能力為500萬t,是一座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都較強的大型現代化礦井。
因礦井地質構造復雜,近年以來官地礦采煤工作面揭露斷層陷落柱頻繁,原始的過斷層陷落柱的方法都是打短眼放炮,每次打眼只能推進0.6-0.8m,而且工序多,從打眼到放炮,工序多而且準備時間長,人員在機道的時間及次數也相應增加,火工品使用數量及使用次數相應增加,開機效率很低,嚴重影響了礦井原煤產量任務的完成,安全系數也相應的降低。為了實現礦井安全高產高效回采,在對北四采區33417工作面、中六采區22610工作面采用中深孔預裂過陷落柱的技術進行了應用研究。
1 22610及33423工作面概況
1.1 工作面井下位置及四鄰采掘情況
22610工作面地面位于黃冶溝及其兩側山梁上,蓋山厚度:300-652m,平均約476m;33423工作面地面位于位于石盒子溝及神底溝之間,北石崖進風井南部;蓋山厚度200-430m,平均厚度325m。
1.2 頂底板情況
1.3 地質構造情況
1.3.1 褶曲
22610工作面整體呈向斜構造,軸向70°,兩翼傾角3°-11°。33423工作面范圍內整體為單斜構造,工作面內煤層傾角2°-11°。工作面東北部有一背斜構造,兩翼傾角2°-5°。
1.3.2 斷層
22610工作面副巷掘進過程中,在1#點前64m處、9#點前63m處、11#點前22m處、12#點前22m處、14#點前29m處、18#點前65m將分別揭露落差1.2m、2.0m、6.0-9.5m、1.8m、1.3m、1.0m的正斷層。33423工作面在正巷掘進過程中揭露落差0.6m的逆斷層1條,副巷掘進過程中揭露落差0.8m正斷層1條、1.5m逆斷層1條,33423工作面內預計將揭露落差2.8m、0.5m、0.6m、0.8m正斷層4條,落差0.5m、4.5m逆斷層2條。
1.3.3 陷落柱
22610工作面掘進過程中,工作面正巷在46#點處揭露Z6-48陷落柱,22#點前33m揭露Z6-47陷落柱。工作面副巷在7#點前38m處揭露Z6-45陷落柱,20#點前14m揭露Z6-51陷落柱。33423副巷掘進過程中揭露N3-25陷落柱,正巷掘進過程中揭露Z4-35陷落柱,工作面內預計將揭露N4-46、N4-15、Z4-105、Z4-104、Z4-101陷落柱,煤柱內存在N4-14陷落柱。
2 詳細技術方案和路線
2.1 在22610工作面過陷落柱60×30m全巖范圍內施工爆破孔
工作面長60m(80#-122#架)時采用了中深孔爆破預裂技術,開始試驗7個炮孔,布置“三花”孔,底孔距底板1.2m,頂孔距底板1.8m,布孔方案見下圖1。
采用65的大孔徑--孔間距2m即可,由于陷落柱主要是預裂底板附近巖石,因此底層孔向下偏斜10度,側向偏斜30-45度。孔內有殘渣碎屑,采用掏孔鉆機進行清理。
2.2 大孔徑打鉆
以往采用42mm左右的小孔徑,裝藥時經常發生炸藥填裝卡堵現象,造成封泥長度過短、沖孔。本次采用大孔徑,利用65mm鉆頭施工,大孔徑能夠顯著提高裂隙圈半徑,且不耦合系數稍大,有利于裂隙擴展。
2.3 采用2m長凹槽筒填裝炸藥
以往由于填裝小卷炸藥時需多次向孔內推送,容易碰落孔壁碎屑。建議采用2m長的凹槽筒(外徑50mm)提前裝藥炸藥,一次送入。將大量節省時間,而且不會碰落孔壁碎石。
2.4 采用65*500mm的炮泥袋孔口封泥
目前用的封土袋太小,填裝耗時且容易卡堵、封孔效果差。本次采用與凹槽筒配套的50mm直徑、長500mm的炮土袋進行封孔。
3 主要創新點
①鉆機改進后,炮孔角度范圍擴大為30-60度,爆破時最小抵抗線縮小,改進后對陷落柱爆破預裂效果好,無需再補打炮孔,極大提升了通過陷落柱效率;②采用螺旋大孔徑鉆桿打鉆,有利于出渣,解決了裝藥時經常發生炸藥填裝卡堵現象,造成封泥長度過短、沖孔的情況;③孔口封泥采用65*500mm的炮泥袋,大量節省封泥時間,在封孔和預裂效果上能明顯改善。
4 結論
每個循環只能推進0.6-0.8m,而且工序多,從打眼到放炮,工序多而且準備時間長,人員在機道的時間及次數也相應增加,火工品使用數量及使用次數相應增加,開機效率很低,嚴經過在33417、22610綜采工作面采用中深孔預裂斷層陷落柱技術應用研究,每次打眼可回采3-4個循環,從打眼到放炮,工序減少而且準備時間縮短,人員在機道的時間及次數也相應減少,火工品使用數量及使用次數同時相應減少,人工勞動強度減輕,有效提高了回采效率,提高了回采產量,應用此項技術可提高效率150%左右,為礦井的生產銜接節省了寶貴時間,降低了煤炭開采成本,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5 存在的問題
官地礦地質構造復雜,不同采(盤)區、不同工作面的斷層陷落柱也不同,中深孔預裂炮眼的布置方式、裝藥量、封孔炮泥長度等都均不同,需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施工方案。
參考文獻:
[1]張建麗.孤島工作面過堅硬陷落柱技術研究[J].煤礦現代化,2019(4):30-33.
[2]耿貴剛,劉鳳錢.中深孔爆破大塊產生的原因分析及降低大塊率的技術措施[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1(4):104-108.
作者簡介:
趙樹豐(1969- ),男,山西汾陽人,2017年1月畢業于重慶大學采礦工程,采煤工程師,主要從事采煤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