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 丁新華 楊亞萍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工程項目在建設中都會形成邊坡,而為了保持邊坡的穩定性,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在傳統的邊坡治理中主要是通常各種工程加固處理技術來對邊坡進行固定。而隨著邊坡治理思路以及施工技術的發展,在邊坡治理中要在保持邊坡的穩定性的基礎上,還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以及人文等多種因素,并采取綜合性的治理措施,以全面提高邊坡的安全性、美觀性和生態性。
關鍵詞:邊坡;綜合治理;人文因素;環境因素
0 引言
邊坡主要包括自然邊坡以及人工邊坡這兩大類,而保證邊坡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對這兩類邊坡都十分重要。隨著我國邊坡治理技術以及治理理念的不斷進步,在邊坡的治理方面也從串入的被動單箱治理逐步向主動、綜合性治理發展,在積極應用各種施工技術對邊坡進行加固的基礎上,還要在邊坡治理中更多的融入人文元素,并提高環境保護意識,通過合理運用生態環境保護方法來提高邊坡的生態功能,使邊坡與其周圍環境更加協調統一。
1 邊坡綜合治理的基本原則分析
1.1 保證邊坡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在基于人文、環境等因素的邊坡綜合治理中,保證邊坡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仍然是邊坡治理的根本出發點,因此必須根據邊坡的實際情況進行穩定性分析,并根據邊坡的剝落以及風化程度等采用相應的支護加固措施[1]。只有在保證了邊坡結構安全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后續的表層景觀處理。
1.2 充分考慮邊坡治理的環境因素
在基于人文、環境等因素的邊坡綜合治理中,要充分考慮邊坡景觀的生態性和協調性。植物的選擇應因地制宜,盡量選擇本地的原生植物。同時邊坡治理工程的體量、結構型式以及風格等都應與其周邊區域環境形成有機的整體。此外,在邊坡治理工程的綠化中要避免采用單一植物,應通過各種植物的合理配置來實現生態多樣性,從而使邊坡能夠具備一定的生態功能。
1.3 充分考慮邊坡治理的人文因素
在基于人文、環境等因素的邊坡綜合治理中,還要注意對人文特色的體現,可以通過對邊坡治理工程結構層次、體量大小、不同質地色彩、構筑物的進退關系以及剛性以及柔性設施的配置來體現邊坡工程所在地區的人文風情,以滿足當地群眾的審美需要,從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邊坡景觀,以防止邊坡千篇一律的現象。
1.4 要為后續的管理維護提供便利
基于人文、環境等因素的邊坡綜合治理中,既要保證邊坡結構的安全,提高邊坡景觀的生態性和人文特色,同時也要為后續的管理維護提供便利,以實現邊坡綜合治理的長效化。因此在邊坡支護技術和支護結構的選擇、植物的配置以及人文景觀的造型處理等方面等需要充分考慮管理維護的便利性要求,同時要做好相關設施的配置。
2 基于人文、環境等因素的邊坡綜合治理分析
2.1 邊坡治理的基本加固處理方法
在傳統的邊坡治理中主要采用的是削坡控制坡率、漿砌片石、錨噴支護、設置擋土墻和抗滑樁以及相關的排水措施等處理措施,這些被動治理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邊坡的穩定性,不過由于其材料和結構型式較為單一,坡面大多為剛性板面,不僅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問題,而且也基本不具備生態和景觀功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隨著邊坡治理技術的發展,SNS柔性護坡技術以及生態護坡技術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SNS柔性防護技術主要是通過在邊坡坡面覆蓋固定鋼筋網來對邊坡進行加固處理,主要包括被動防護以及主動防護兩大類。而生態護坡技術則是通過度植物學、巖土工程以及生態學的綜合應用來實現對邊坡的植被護坡效果[2]。
2.2 基于人文、環境等因素的邊坡綜合治理思路
在邊坡的綜合性治理中,首先應對邊坡的實際工程條件進行詳細的勘查,充分了解其地質水文特點,并科學分析邊坡穩定性以及造成其失穩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合理選擇相應的加固處理措施,并要充分考慮邊坡治理工程的人文以及環境因素,通過生態環境工程、工程美學等多種工程技術的綜合運用來實現對邊坡的有效治理。
2.3 某邊坡的綜合治理實踐分析
2.3.1 某邊坡的剛性加固處理措施
保證邊坡結構的穩定性是邊坡綜合治理的基本出發點。某邊坡屬于巖質邊坡類型,且在邊坡范圍內有2組發育裂隙,邊坡高度約為15m。經對該邊坡的穩定性分析發現,兩組裂隙由于與邊坡的傾向交點處在邊坡外側區域,因此并未對邊坡穩定性構成明顯影響,因此可以通過坡率法來治理該邊坡。
在治理中應根據破裂角理論將邊坡傾角控制在72.5°以內,并應按照1:0.35的坡率來進行該邊坡工程的坡率設置。對于小于75°坡度且具有較好穩定性的邊坡破題應首先對坡面進行徹底的清理,然后敷設安裝加固金屬網,以提高坡體的穩定性。對于坡度達到75°以上的邊坡部分則應首先按照穩定性分析結構來對坡度進行削坡處理,在完成削坡后還要徹底清理坡面,之后才能進行金屬網的敷設安裝。而在對穩定性相對較差的邊坡部分進行治理時,應采用格構梁對坡面進行支護加固,并將金屬網敷設按照在格構梁內。對于邊坡坡體存在明顯起伏變化的部分,應采用人工作業方式將土袋堆填在格構梁內,之后在將金屬網鋪設按照在土袋上,以解決邊坡坡度較陡以及格構梁較深等問題,從而保證邊坡的加固處理效果。由于在該邊坡部分坡頂存在明顯匯水點,因此在邊坡治理中應結合坡頂的具體情況采用截水溝等方法將匯水向坡地引排,以防止降雨時水頭對坡面的土壤培養基以及坡體造成沖刷侵蝕。
2.3.2 某邊坡的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在完成邊坡工程各部分的基本加固處理后,還應進一步采用高次團里噴播技術對邊坡進行綠化。高次團粒噴播(FSA)技術是應用較為成熟的一項邊坡綠化技術,其主要是采用團粒技術來進行優粒土壤培養基的制作,使土壤在團粒結構的作用下能夠與金屬網形成較為穩定的巖層坡面結構。同時由于團粒結構具有較高的透氣性、透水性、保水性以及保肥性,因此能夠滿足植物種子生長發育的需要,為邊坡生態植物群落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該技術還具有較好的抗風蝕以及雨水侵蝕的功能,能夠避免水土流失現象的出現。
在對邊坡進行綠化治理時還應注意植物類型的配置選擇問題。在植物種類選擇上應盡量選擇對立地條件要求相對較低,具有較好耐貧瘠能力的本地原生性植物,同時還要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態、顏色變化以及其季相等,盡量實現植物的多樣性,從而使邊坡能夠形成具有生態性功能的植物群落。這樣既可以實現邊坡的景觀功能,同時也有利于邊坡生態系統的自維持,以降低邊坡維護管理的難度。
2.3.3 某邊坡工程的人文治理措施
在邊坡工程的綜合性治理時還要充分考慮人文要素。在該邊坡工程的治理中通過對邊坡、擋墻等建筑設施以及綠化植物等的合理利用來體現當地的人文特色。在整個邊坡工程中通過對當地歷史文化以及人文風俗的了解,綜合采用了能夠體現相關內容的浮雕以及壁畫來作為部分邊坡的坡面,充分體現了地方文化特色。同時在綠化植物的選擇中也充分考慮了當地人民群眾的偏好以及審美習慣,選擇了能夠廣受當地群眾喜愛的植物和花卉作為邊坡景觀的植物材料,也體現了地域性的精神文化內涵,從而使邊坡工程更富有人文氣息。
3 總結
隨著我國工程技術和邊坡治理理念的發展,在現代邊坡治理工程中除了要根據邊坡結構特點以及實際情況采用先進的加固處理技術來保證邊坡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外,還要充分考慮邊坡工程所在區域的環境條件以及人文特點,通過植物的合理選擇以及邊坡景觀的營造提高邊坡的美觀性,并彰顯其人文特色,使其能夠更好的與周邊的自然人文環境融為一體,減少剛性支護工程的突兀感,從而推動我國邊坡工程綜合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邱崗.失穩邊坡及擋土墻的綜合治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8):67-69.
[2]寧智勇.巖質高邊坡穩定性分析及綜合治理的研究[J].區域治理,2019,(5):199.
作者簡介:
陳香(1978- ),女,漢族,河南省西平縣人,本科,工程師,西平縣環境監測站,環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