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琛



摘要:本文以一臺單缸進氣道噴射式氫內燃機為對象,利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基于L25(56)的正交試驗表,選取當量比、點火正時、噴氫壓力、噴氫正時和EGR率對嘉陵JH600氫內燃機的動力性(指示功率)、經濟性(指示熱效率)和排放(NO質量分數)進行綜合性研究。結果表明:各參數對指示功率、指示熱效率和NO質量分數的影響顯著性不盡相同;當量比為0.95,點火正時為702°CA,噴氫壓力為2.0bar,噴氫正時為421°CA,EGR率為4%時,氫內燃機的指示功率及指示熱效率最大且NO質量分數處于可接受的水平;通過優化參數取值可以最大程度上獲取較優的氫內燃機綜合性能,但是無法使各項性能達到最優。
關鍵詞:正交試驗;指示功率;指示熱效率;NO質量分數
1 引言
氫內燃機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但直到20世紀初期,實用性的氫內燃機才開始出現。隨后,掀起了研究氫內燃機的熱潮。L.M.DAS等人[1]闡述了氫氧反應機理對氫發動機燃燒的影響;楊振中等人[2]較早地對氫燃料發動機點火正時和噴射系統的最優控制進行了研究。
本研究從仿真試驗角度出發,基于正交試驗,利用嘉陵JH600單缸氫內燃機三維模型,研究了當量比、點火正時、噴氫壓力、噴氫正時和EGR對嘉陵JH600單缸氫內燃機的動力性(指示功率)、經濟性(指示熱效率)和排放(NO質量分數)的顯著性影響。
2 計算模型和仿真試驗方案
2.1 計算模型
本文以嘉陵JH600汽油機為原型,在原有技術基礎上將其改裝為進氣道噴射式氫內燃機。其連桿長度為137mm,缸徑為94mm,行程為85mm,壓縮比為9.7。
2.2 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
進氣道溫度、壓力分別為300K、0.1MPa,燃燒室溫度、壓力分別為950K、0.108MPa,排氣道溫度、壓力分別為900K、0.106MPa,氣缸壁溫480K,氣缸蓋壁溫600K,活塞表面溫度600K。
2.3 仿真試驗方案
在n=2000rpm工況下,選定當量比(0.5/0.65/0.8/0.95/1.1)、點火正時(684/693/702/711/720°CA)、噴氫壓力(2/2.5/3/3.5/4bar)、噴氫正時(394/403/412/421/430°CA)和EGR率(0/4/8/12/16%)。根據綜合試驗設計,需要進行55次模擬來完成這項研究,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鑒于正交設計的優良特性,故采用具有L25(56)的正交試驗表進行仿真計算。
3 結果及分析
3.1 指示功率計算分析
3.1.1 指示功率的極差分析
由上表1可知,各因素對指示功率均有一定影響,各因素對指示功率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A(當量比)→E(EGR率)→C(噴氫壓力)→D(噴氫正時)→B(點火正時)。
3.1.2 當量比與指示功率之間的關系
圖1給出了指示功率隨H2/air混合氣當量比的變化規律。從圖中可以得到:指示功率隨當量比的增加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當量比為0.95時達到最大,此時的指示功率為7.182KW;當量比由0.5增加至0.95,指示功率迅速升高,這說明在該范圍內指示功率對當量比的變化較為敏感;當量比由0.95增加至1.1,指示功率逐漸降低,這可能是混合氣過濃,空氣不足,使得燃燒不充分,進而導致指示功率降低。
3.1.3 點火正時與指示功率之間的關系
指示功率隨著點火正時的推遲先升高后降低,在點火正時為711°CA時指示功率最高,其值為6.666KW;適當推遲點火正時有利于提高氫內燃機的指示功率,但過度推遲點火正時會使氫內燃機的動力性遭到嚴重損失。
3.2 指示熱效率及NO質量分數的極差計算分析
同理,按照同樣的計算和分析方法,列出相應的極差計算表,畫出各參數與指示熱效率及NO質量分數的因素-指標圖,最終可得:(1)各因素對指示熱效率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E(EGR率)→C(噴氫壓力)→A(當量比)→B(點火正時)→D(噴氫正時);(2)即各因素對NO質量分數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E(EGR率)→A(當量比)→D(噴氫正時)→C(噴氫壓力)→B(點火正時)。
4 結論
(1) 各因素對指示功率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A(當量比)→E(EGR率)→C(噴氫壓力)→D(噴氫正時)→B(點火正時)。
(2) 各因素對指示熱效率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E(EGR率)→C(噴氫壓力)→A(當量比)→B(點火正時)→D(噴氫正時);
(3) 各因素對NO質量分數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E(EGR率)→A(當量比)→D(噴氫正時)→C(噴氫壓力)→B(點火正時)。
參考文獻:
[1] L. M. DAS. Hydrogen-oxygen reaction mechanism and its implication to hydrogen engine combustion. Int J Hydrogen Energy 1996; 21:703-715.
[2] Zhenzhong Yang, Jianqin Wei, Zhuoyi Fang, Jinding Li. An investigation of optimum control of ignition timing and injection system in an in-cylinder injection type hydrogen fueled engine. Int J Hydrogen Energy 2002; 27: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