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崗

摘要:以某公司23daN推力級微型渦噴為例,探討了微型渦噴發動機典型輕量化結構設計特點;其次,對該款發動機潤滑、燃油、起動等系統進行研究;最后,對轉子系統零件結構設計進行分析,結論有助于幫助更好開展微型渦噴發動機輕量化結構設計。
關鍵詞:微型渦噴發動機;結構設計;潤滑
自威廉姆斯制造了第一臺微型渦噴發動機,全世界就開始對其進行研究,其先后應用在巡航導彈、靶機以及無人機等飛行器,并在反恐、對地精確攻擊及無人電子空戰、軍事偵察等方面占具重要地位[1]。近些年,以Olympus、Jetcat等為代表的國外微型渦噴發動機公司發展迅速,本文正是以某公司23daN推力級微型渦噴為輕量化結構設計研究對象。
一、總體結構
微型渦噴發動機為了適配飛行器,往往提高渦輪進口溫度、減小直徑、擴大速度來實現,這并不容易:首先提升了渦輪進口溫度,材料未必承受,可能帶來轉子早期破裂;其次體積縮小,加工困難;最后轉速上升,強度不足。這些問題給設計師提出很高要求。
該發動機設計推力23daN,空氣流量0.45 kg/s,耗油率1.67kg/daN.h,最大排溫750 攝氏度;采用經典0-2-0形式,重量輕、尺寸小、零件數目極少,直徑130mm,總質量2.9kg,分析發現:它采用單元體設計,結構易于拆解;起動電機置于進氣道中心椎體,進氣道與機殼形成封閉內腔安置管路及附件,整機外圍渾然一體,整體上簡潔、輕量化特征明顯;零件數量少,加工也簡單;取消了滑油潤滑,取消了類似于封嚴篦齒、冷卻葉片等結構,轉子零件輕薄,空間布局游刃有余,這些設計確保了推重比以及燃油經濟性。
二、燃滑油系統
渦噴發動機的渦輪與后軸承處于惡劣的高溫條件,環境溫度達到500-600K,這是導致其壽命故障的重要原因,如非線性振動、滾道金屬淺層脫落等[5]。為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從潤滑冷卻角度去降低軸承熱負荷,另一方面,提高軸承鋼耐熱性能,選用混合陶瓷軸承,降低離心載荷、陀螺力矩等造成的影響,降低滾珠接觸應力。該發動機采用燃滑油一體設計思路,取消單獨潤滑節省空間,讓冷燃油進入燃燒前,先進滑油通道噴射潤滑;另外也起到預熱燃油的作用,提高燃油霧化,一箭雙雕。燃油系統沒有采用霧化噴嘴,而是簡單的直噴供油蒸發管,充分利用了燃油循環折返帶來的預加熱、預摻混效應,焊接加工方便可靠。
設計采用擴壓器背腔冷氣通道,引入后軸承腔道空冷,冷氣通過前軸承以及軸套內腔不斷到達后軸承冷卻,從渦輪盤根部流出,與動葉高溫氣流集合流出[6]。軸套的周向氣孔輔助氣流流通,避免流動死區,導向器支板上小圓孔把低溫氣體引向渦輪盤葉根以強化冷卻。冷卻結構簡單易調整,實驗證明,該結構可以充分確保渦輪以及后軸承的安全。
三、起動系統
微型渦噴多用于航模,典型啟動方式包括空氣吹轉起動和電機起動,空氣啟動由于攜帶空氣瓶較為累贅,電機啟動就更為輕量簡潔,該發動機設計了簡易的自脫落螺旋聯軸器,靜摩擦傳扭,發動機點火后聯軸器在主軸反作用力下自行脫開,結構緊湊不冗余,另外,為實現一鍵啟動控制提供支撐。
四、轉子系統
(一)轉子系統結構
為了減少零件數量,轉子系統往往采取單級壓氣機、渦輪結構,并采用一根主軸聯結,尤其要注意在保證輕量化的基礎上,強度可靠、轉動穩定。該發動機采用離心壓氣機、軸流渦輪結構,葉片以及輪盤都盡可能短而薄,便于一體加工,降低成本提高剛度[3]。壓氣機葉尖到葉根等厚度,輪緣直徑87mm,線速度494m/s,采用高強度LD7鋁合金,主副葉片各7片,壓比3.8,楔形擴壓器一體成型,軸徑擴充分發揮擴壓功能。渦輪葉片29片,選用K418材料,耐溫達1200K,設計點不超過1080K。主軸采用一體鍛造,合金材料42CrMo,經調質熱處理后耐磨耐疲勞。轉子系統通過螺紋連接并緊,剛性好且易于裝配[1]。
(二)零件強度校核
微型渦噴動輒上十萬轉速,需要對轉子進行強度校核。壓氣機溫度最高也就500K,離心力是核心負荷,渦輪轉子熱負荷與離心載荷同等重要,要確保轉子葉尖形變不能超過預留間隙,否則就會碰磨[4],計算可知壓氣機變形約0.38mm,渦輪約0.3mm,預留間隙均不得低于0.4mm,壓氣機最大應力約190MPa,渦輪512 MPa,均滿足設計要求。
(三)轉子動力學
轉子臨界轉速、模態應變等帶來的結構性破壞是造成微型渦噴故障的主要來源。臨界轉速在設計上要求與工作轉速至少有10%至20%的轉速裕度,尤其在輕量化要求下,轉子結構空間有限,難以采用彈性結構。采用ANSYS軟件進行了有限元仿真,軸承采用COMBIN14彈簧單元模擬,假設周向剛度對稱,后軸承采用經驗值2x107N/m計算,前軸承由于是橡膠支撐,采用2x106N/m、3x106N/m、4x106N/m、5x106N/m、6x106N/m計算,其一階臨界轉速分別為29644、32124、34500、36790、38800rpm,安全裕度從34%下降到14%(慢車45000rpm),二階臨界轉速分別為111824、113810、115280、116795、118316rpm,安全裕度從12%上升到18%(額定100000rpm),隨前支撐剛度提高,二階臨界裕度提高,一階臨界裕度在下降。如果一階臨界極度接近,那么極有可能出現起動過程葉尖碰擦故障,在設計中應降低前支撐剛度,然而設計彈性油膜結構并不現實,通過選用合適橡膠圈則可輕量化解決該問題。當然,由于橡膠不耐磨,會老化,所以壽命也會受到影響限制。設計過程中對整機進行了臨界轉速測定,最終一階臨界實測35000rpm,二階臨界實測115400rpm,安全裕度達成設計要求。
五、結論
通過對某微型渦噴發動機結構設計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采用單元體設計、包絡隱藏式設計有助于輕量化設計;
2)采用燃滑油一體結構、電機一鍵啟動結構可簡化系統設計復雜度;
3)單級轉子結構聯結形式直接影響發動機輕量化程度,其支撐耐磨性與柔性矛盾往往成為微型渦噴輕量化設計的矛盾焦點,需要設計師從整機壽命及可靠性角度權衡決定。
參考文獻:
[1]李永生,李小柱,劉建國,等.渦噴發動機轉子溫差法裝配過盈量研究[J].彈箭與制導學報,2017,v.37;No.178(04):183-186.
[2]劉倩,王洋洲,潘亮,等.預冷渦輪噴氣發動機氫燃料燃燒室仿真和試驗研究[J].熱能動力工程,2019,034(004):40-48.
[3]熊恒,呂瓊瑩,謝緣,等.一英寸離心壓氣機測試實驗臺的設計與分析[J].新型工業化,2018,008(011):12-17.
[4]黎明,吳二平,索建秦.微型渦噴發動機燃燒室的設計研究[J].航空動力學報,2009(6).
[5]王磊,楊麗英,張宏達,等.渦噴發動機起動過程建模及時序仿真[J].系統仿真學報,2019,31(01):82-88.
[6]汪文君,徐友良,吳雪蓓,等.基于增材制造的微型渦噴發動機輕量化設計及試驗[J].航空動力,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