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華
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設立內部審計以來,經過幾十年完善發展,呈現出蓬勃生機。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一方面加強了黨對審計工作的全面領導,另一方面又恰逢新技術浪潮所帶來的新環境的變化,內部審計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春光無限、生氣盎然。
黨的十九大明確規定要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全面領導,在國家層面設立了中央審計委員會,而在單位內部的黨委之下也紛紛設立了審計工作領導小組,無論在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都得到了切實的加強和落實。而且加強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全面領導,有利于保證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從而使內部審計監督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多的監督效應,也使內部審計工作開創了新局面,形成了新氣象。
全球新技術的浪潮帶來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巨大變化,這一變化直接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發展進程,內部審計的模式也相繼發生了變化。比如遠程審計、大數據審計、人工智能審計、全程審計、跟蹤審計、持續審計等各種審計形式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之所以形成這種繁榮的內部審計景象,無不是內部審計主動利用新技術所帶來的成果。新技術不僅帶來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的變化,更是為審計的組織方式、審計流程和審計方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進而引發了對審計人才隊伍、審計管理體制的進一步變革。一方面內部審計必須主動適應這種變化迎難而上,另一方面內部審計也必然要借助新技術對審計模式、審計方法、審計流程和審計管理體制進行鍥而不舍的創新,使內部審計監督在單位的日常運轉和持續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2020年全國兩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特別是要加強經濟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滿足這些新要求,內部審計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上述四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各企事業單位都必須強化落實責任,這些責任包括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生態責任和高質量發展責任,監督這些責任的履行情況,既是內部審計的職責所在,也是內部審計彰顯自身作用的重要體現。內部審計通過監督這些責任的履行情況,使得內部審計監督的內容和范圍進一步擴大。經濟責任審計、政策落實審計、社會責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環境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等,猶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內部審計從來就是在滿足國家和單位的需要中不斷成長壯大,也是在履行審計責任的過程中更好地突顯了自身的形象,樹立了自己的權威。
伴隨人類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到空前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企業經營的規模不斷擴大,一個企業的經濟總量足以匹國;二是企業的生產經營結構日趨復雜,內部控制難度加大;三是企業的子公司、分公司不斷增加,母子公司、總分公司的有效控制的重要性更加突顯;四是企業的全球化布局也帶來了環境差異、空間距離的控制難度。因此,企業必然更加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而內部審計也需要憑借這一“東風”創內部審計的輝煌。
今天內部審計面臨從未有過的大好發展機遇,只有緊緊抓住這種機遇,進行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時不我待,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