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理


[摘要]本文介紹的工程項目關鍵節點管理審計,以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和數字化審計方法為支撐,應用于輸變電大型復雜工程,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有利于以較低的審計成本實現較高的審計效率。
[關鍵詞]創新? ? 審計? ? 方法? ? 應用
電網輸變電工程項目關鍵節點管理審計是指運用標準審計底稿實施過程管理審計,將審計工作覆蓋工程項目建設的各個節點,及時發現并糾正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較低的審計成本,達到較高審計效益的一種具有創新特點的審計方法。該審計是在當前企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有效結合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和數字化審計方法,針對輸變電大型復雜工程的一種專門審計。
一、關鍵節點管理審計的創新意義
輸變電工程項目審計是電網企業內部審計的重點內容,現行輸變電工程項目審計中主要分為傳統審計和全過程跟蹤審計兩種方式,兩種審計各有不足:一是傳統審計主要是事后審計,不能及時發現問題,難于起到風險防控作用,同時審計發現問題也存在整改阻力。如圖1所示,工程建設過程越到后期,整改的可能性也因糾錯成本和阻力變大而降低。二是全過程跟蹤審計雖具有審計時間長、覆蓋范圍廣等優點,但這種地毯式的審計存在僅注重造價、重點不突出,且需要較大的成本的投入,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而關鍵節點過程管理審計在各類傳統審計模式的基礎上,全面關注工程項目各個階段的風險分布情況,彌補了傳統事后審計模式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立查立改等缺陷;關鍵節點過程管理審計有利于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并及早采取控制措施,從而利于控制項目整體風險;還有利于以較低的審計成本實現較高的審計效益,在“成本—效益”最優前提下,有效實現“突出重點,防范風險,量力而行,明確責任”的目標。因此,電網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管理審計,具有較強的創新意義。
二、關鍵節點管理審計模型構建的依托
關鍵節點管理審計模型的構建是以前沿風險防控、促進管理提升為宗旨,以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為指導,結合數字化審計方法及“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應用,優化了輸變電工程建設關鍵節點管理的系統化、模塊化的審計方法,有利于科學引領工程審計的發展,進而提高工程項目綜合管理能力。
(一)以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為指導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是在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的基礎上,由國際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聯合學術界研究而成的審計方法,并被學術界和實務界接受并認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于1976年發表名為《從戰略系統觀組織審計》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出了畢馬威的審計模式。這種審計方法是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地理解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的基礎上,以戰略分析、經營環節分析、風險評估、業績計量和持續提高等五個原則來分析企業經營風險,得出剩余風險結論對審計的影響,再用剩余風險指導實質性測試,自下而上地完成審計工作。之后,安永、普華永道、德勤等國際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也及時跟進,相繼研究開發了各具特色的風險導向審計方法。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管理審計基于上述審計理論與方法,靶向發展輸變電工程這一特定戰略和特點,以全過程關鍵節點管理為內容,相對于傳統工程審計偏重于造價,將審計關鍵節點拓展到安全、質量、履職等全方位風險管理方面,從而形成一種全面服務于輸變電大型工程發展戰略而開展的全面風險防控的創新審計方法。
(二)引入數字化審計方法
在當前信息化飛速發展,ERP(企業資源計劃)、SAP(智能應用解決方法)成為主要使用平臺的新形勢下,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解決業務和管理問題逐漸成為企業關注的核心問題,數字化審計已成為當前主流審計方式。與傳統審計不同,數字化審計是基于底層數據對整個系統的全面風險篩查,可以在非現場便開始審計工作,實現審計時點前移。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管理審計,引入數字化審計方法,在信息共享與上下互聯的信息環境下,充分運用財務ERP-SAP系統、物資管理模塊、項目管理模塊及經法系統等的源數據,開展聯網在線遠程審計,以大幅提高審計效率。
(三)應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采用數學、經濟方面的知識,按照特定的規則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通過分析對比與財政收支相關的項目,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最優化的方案,以較低的投資成本,達到較高的社會效益。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管理審計屬于內部審計,相應的人力和時間投入較大,“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考量的是通過優化配置、合理使用審計資源,將相對精簡、必要的人力、時間投入到關鍵節點核心環節,切實控制關鍵風險、大幅減低審計成本,達到較高的審計效率與效果。
三、工程管理審計關鍵節點的確定
在輸變電工程審計中,審計人員根據輸變電工程不同階段的業務特點,綜合分析關聯數據信息的異常情況,并結合歷年全過程跟蹤審計發現的問題,掌握項目管理審計不同階段的重要風險點,并依據其分布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審計的關鍵節點。
(一)分析運用歷史數據,確定審計節點問題
審計人員應當全面收集并分析歷年來工程審計(包括但不限于竣工結決算、全過程跟蹤方面)的成果數據信息,掌握各階段關鍵節點的審計問題分布情況,運用經驗總結法確定各關鍵節點可能存在的問題點,后續根據關鍵節點管理審計推進實施的情況,建立節點問題動態管理機制,持續優化節點問題管理庫,充實關鍵節點管理審計問題內容,并科學總結檢查問題方法及路徑。
(二)科學確定關鍵節點,強化管理風險防控
關鍵節點審計,重在實施風險(問題)精準定位,降低工程管理風險。為此,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管理審計以工程全過程為操作基礎,根據擬實施審計項目特點,通過結合同類項目歷史數據分析,針對規劃可研及投資計劃、初步設計、招投標、工程實施、竣工驗收、竣工結算、竣工決算和后評價等完整建設程序篩選出重要環節,以確定關鍵節點。以某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管理審計為例,審計組結合實際通過綜合分析,將重點定位于項目前期階段、施工階段(地面以下)、施工階段(地面以上)和竣工驗收結/決算等四個階段。同時,依據電網輸變電管理標準和歷年全過程跟蹤審計發現問題,結合財務ERP-SAP系統數據信息的異常分析,結合審計經驗、數據分析、業務特性,確定輸變電工程各個階段的審計關鍵節點主要為政策處理、招投標與合同簽訂、核準開工、物資供應、基礎施工、業務分包、變電施工、海底電纜敷設、線路施工、造價審核、決算審計等環節,并重點關注與檢查各環節業務鏈上的關鍵節點的管理情況。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四、關鍵節點管理審計支撐機制的優化
(一)建立內外協同團隊,保障審計工作深度
一是建立跨部門協作組織,形成審計陣容寬度。關鍵節點管理審計以風險防范和成本效益為導向,審計范圍已拓展到工程造價以外的內容,因而需要審計人員具備更全面的專業能力,審計工作需要更加專業的人員支撐。基于此,結合工程管理特點及涉及部門,關鍵節點管理審計組織以審計部為牽頭部門,橫向聯合基建部、財務部、經法部等部門,引進基建、財務、法律等行業專家,提高審計陣容深度,提升審計問題的診斷分析效果,有效降低審計風險。
二是引進外部中介力量,拓展審計專業的深度。隨著國家監督體系的逐步完善與健全,企業內部審計也需與時俱進,尤其是中央企業內部審計,其作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內部審計工作任務和內部審計深度均要求引進中介機構力量作為必要補充。工程關鍵節點管理審計立足于公司自身審計團隊知識結構,適度借用外腦,引進外智,從中介機構引進造價工程師、注冊會計師以及管理咨詢專家等,借鑒吸收外部審計與咨詢的先進方法及成功經驗,從而有效拓展審計專業深度。
(二)創新審計技術方法,推行數字化聯網審計
關鍵節點管理審計重在精準定位問題,以較低的審計成本達到較高的審計效果。其所運用的審計技術方法,通過應用審計信息化管理平臺,充分運用歷史數據信息分析結果,明晰審計檢查問題、檢查方法及檢查路徑,并逐步優化固化于系統,形成關鍵節點審計管理模塊。
一是科學制定審計策略,降低問題的影響程度。關鍵節點管理審計應實現方法科學、工作高效、效果明顯的目標。審計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審計策略,確保審計效率和效果。某個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審計策略兼顧審計成本與審計效果,充分結合該工程特點,針對變電工程、線路工程、海纜工程實施定向審計,采取多頻次審計策略等;在審計時間管理上,積極追求審計及時性,做到立審立改,有效減少問題對工程的影響。
二是采用數字化審計方式,提升審計時效和效果。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管理審計采用在ERP環境下實施在線審計為主、現場審計為輔的審計方式。審計組充分運用財務ERP-SAP系統、物資管理模塊、工程管理模塊以及經法系統等共享環境,獲取包括工程物資、資金、費用、合同等審計信息,并通過信息分析查找風險源、問題點,確定審計方向和重點,進而實施聯網遠程審計,必要時采用現場審計作為補充、輔助手段,保證質量,提高效率。如在某個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審計中,審計組充分運用ERP-SAP系統(物資模塊、工程模塊)、財務管控系統、經法系統以及固定資產精益管理系統,對工程相關合同、資金、物資、成本等進行聯網遠程審計。對于聯網遠程審計后尚存的疑點,補充采取現場審計手段,現場審計重點為檢查基礎資料、現場盤點工程物資以及核實工程進度情況等,確保審計質量和風險控制效果。
三是優化審計檢查工具,推行審計模塊化管理。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管理審計充分發揮審計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功能作用,將經過優化的審計問題檢查表,按照審計內容、審計方法、檢查路徑固化在審計信息管理系統中,形成關鍵節點管理審計檢查模塊。如在某個輸變電工程關鍵節點審計中,審計組有效利用審計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歷史數據分析問題點存在的可能性,將通過審計分析確定排除存在可能性的問題點直接排除于檢查范圍之外,從而提高審計效率。
四是科學設計審計底稿,推進問題閉環管理。科學的審計底稿能涵蓋審計的每個環節,并拓展審計整改跟蹤管理。基于立審立改管理理念,關鍵節點管理審計應積極創新審計底稿,既要把審計底稿當成審計工具,更要把審計底稿當成管理工具。同時,通過優化“一稿一問題”機制,從問題描述到問題整改及后續觀察等進行全程、全方位跟蹤管理,形成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整改問題”的管理閉環,保證關鍵節點管理審計效果。
(三)優化立審立改機制,強化成果應用管理
在審計問題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健全立審立改機制,積極拓展審計成果應用和設置系統預警功能,可以及時改正發現的階段性問題,從而降低問題的持續影響。
一是限期整改,定期通報。關鍵節點審計問題管理過程中,除細小問題能夠現審現改外,其他問題均需下達審計整改通知書,要求所有單位根據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法,明確相關責任人,規定整改期限,并定期發布整改情況通報。
二是全面整改,督促閉環。審計問題整改應點面結合、全面整改,具體措施包括:首先,舉一反三,全面整改。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做到“當事單位立即改,其他單位全面查”,以點及面、點面結合,全面梳理排查薄弱環節,及時找出問題根源并嚴加整改,杜絕后續再發生同類問題。其次,協同監督,形成合力。協同工程建設部、財務部等專業部門共同指導、督促各基層單位做好整改工作。最后,跟蹤落實,閉環管理。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公司審計部建立臺賬,實行整改銷號制度,持續跟蹤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三是強化考核,持續提升。關鍵節點審計應堅持后序階段對前序階段發現問題“回頭看”,全面核實問題整改到位情況,結合問題臺賬銷號制度,對各單位的問題整改及閉環管理情況進行量化考核,持續推動提升項目管理水平。
四是完善預警,防范重燃。在關鍵節點管理審計模塊中設置系統預警功能并充分運用,不僅能發出預警引起重視,還可以密切關聯問題全過程管理信息流,起到提高處理問題效率的作用。
(作者單位: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郵政編碼:310007,電子郵箱:331808958@qq.com)
主要參考文獻
王寶慶.內部審計管理[M].上誨:立信會計出版社, 2012
謝榮,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研究和實務發展[J].上海國家會計學院, 2004(4):47-51
徐政旦,謝榮,朱榮恩,唐清亮.審計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1
閆玥.我國數字化審計的未來發展趨勢[J].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6(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