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晴晴
摘要:豬肉在市場中最受歡迎的肉類之一。隨著消費者對豬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豬的養殖事業也開始茁壯發展。本文對豬在養殖中常見的疾病進行介紹,比如腸炎、豬瘟、藍耳病以及豬口蹄疫。對豬疾病的防治現狀進行分析,現階段豬舍的環境較差并且預防疾病較為困難。根據實際的情況分析豬疾病防治技術,應該優化養殖環境、加強飲食管理、及時清除病豬、進行系統化的監管、應用科學防治技術。
關鍵詞:豬;疾病;防治技術
引言:隨著養殖豬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戶應該提高對豬疾病防治的控制力度,從根本上保證豬的健康生長,滿足人們的日常飲食需求。養殖戶們應該堅持科學、穩定、健康的養殖理念。在日常的養殖工作中應該積極改變現有管理中的疏漏,優化注射的環境,加強對疾病預防的執行力度,建立系統化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機制。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社會的穩定性,還能增加養殖戶的實際經濟效益。
一、豬在養殖中常見的疾病
(一)腸炎
在晝夜交替氣溫變化、飼養員缺乏嚴謹的管理以及喂養的飼料質量較差等因素的作用下,豬的腸道出現問題。腸炎是豬較為普遍的一種病癥,并使得表現為上吐下瀉,嚴重的情況在嘔吐物中會伴有一定的血絲或者膽汁,此外在豬的排泄物中會有難聞刺鼻的氣味,并且會存在糞便帶血的情況。在發病的初期,豬的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嚴重的時候會出現大小便失禁、器官衰竭等情況。如果沒有進行科學且及時的治療,豬將會因為消化問題出現脫水的情況,甚至發生死亡的危險。
(二)豬瘟
豬瘟又名“霍亂”,是一種具有極高危險性的傳染病。主要的發病癥狀為豬持續處于高燒的狀態、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如果不進行妥善治療甚至會出現死亡的情況。這種疾病在各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生,并且不受溫度和季節的限制。豬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16大傳染病之一,會對豬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三)藍耳病
藍耳病的主要病癥為主出現流產和呼吸困難的情況,這種疾病的傳染的幾率較大,屬于二類傳染病的范疇,妊娠的母豬和小豬仔都是最易感染的群體,現階段這種疾病還沒有妥善的治療方法,沒有特效藥能夠治愈。所以養殖戶應該建立系統的疾病預防機制,進行系統化的消毒和監督管理,把危險扼殺在搖籃里。
(四)豬口蹄疫
這項疾病的常見表現為,豬的腳趾之間出現斑紋或者水泡。發病的主要原因為豬的生活環境較為惡劣,這項疾病主要在空氣中進行傳播。小豬仔是最易感染的群體,并且波及的范圍較廣,存在著死亡的危險。養殖戶在3或者4月份時應該加強注意。
二、豬疾病防治的現狀
第一,豬舍環境落后?,F階段主要采用舍養的模式,但養殖戶沒有此阿武規范化的養殖操作,為了減少經濟成本的支出,沒有制定完備的清潔計劃,發生細菌滋生的情況,嚴重影響豬的健康生長。第二,預防疾病困難。政府的相關動物衛生部門和檢疫部門沒有進行系統化的宣傳工作,養殖戶缺乏對豬疾病的正確認識,在預防和監控的過程中不能進行嚴格地控制。養殖戶沒有認真聽從專業人員和合理意見和建議,增加疾病預防的難度。
三、豬的疾病防治技術
在2019年安徽省六安市發布《關于落實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給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對養殖戶的養殖工作進行明確的要求,應該進行科學的管理,保障豬的質量。
(一)優化豬的養殖環境
豬患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養殖戶缺乏對豬生活環境的有效把控,養殖場垃圾遍布,導致細菌大面積滋生,增加妊娠的母豬和幼崽患病的幾率。養殖戶應該為豬提供適宜的生長溫度、濕度,此外還應該重視養殖的密度,不能發生大量主圈養在同一區域的情況,提升它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如果豬生長的環境中氣溫較高、密度較大,豬的死亡率會不斷加大[1]。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某豬場的600多頭豬因為溫度問題患上嗜血桿菌和傷寒病,雖然通過了妥善的治療,但是效果并不明顯。所以養殖戶安排員工們進行系統的清潔和整理工作,優化養殖場的衛生條件,定期進行全面的消毒工作。但是員工們缺乏對清潔工作的重視度,在工作中忙于應付,清潔工作不徹底,只是進行表面工作,這就導致細菌的進一步滋生。部分已經痊愈的豬又開始患病,最終導致有一半的豬死亡,給養殖戶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傷害。通過這個案例可知,良好的養殖環境的重要意義,部分養殖戶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只要通過藥物就能治療豬的疾病,不需要構建預防機制,缺乏對豬疾病復發的考慮、沒有對患病的豬進行隔離,在特殊時期沒有進行嚴格的管理,還讓豬們進行隨意活動,導致整個養殖場都處于患病的陰霾中。
此外在養殖場內不能隨意地宰殺豬,這樣可能造成病菌的進一步擴散,從而導致并發癥的發生。此外,因病死亡的豬居住過的地方應該進行對此的清潔和消毒處理,通過檢疫后才能重新引入其他的豬。
(二)加強食物衛生管理
豬的體內有寄生蟲的主要原因就是飲食不健康,使用了含有寄生蟲的食物或者水資源。這就要求養殖場的工作人員應該對食物的來源進行有效把控,一定要從合法合規的渠道采購豬飼料。產品需要附帶完備的檢疫合格證書和生產資質,必要情況下可以采取抽樣的模式進行隨機檢驗操作,保障飼料能為豬的健康生長進行助力[2]。此外還要保障水資源的干凈,利用過濾和消毒設備后,才能提供給豬,從根本上消滅寄生蟲。在喂食的過程中應該貫徹適量的原則,防止食物和水長期地暴露在空氣中,產生細菌滋生的情況。工作人員一定要提高對食物安全的重視度,促進豬們健康成長。
(三)避免引入病豬
養殖戶們在養豬的過程中最好降低引入的幾率,要首選自繁自養的模式。在母豬即將妊娠之間就進行疾病的預防和監控工作,確保母豬和小豬仔都處于健康舒適的生長環境。如果發生不得不引進的情況,就應該對需要購買豬仔的養殖場進行實地調研,貫徹擇優購買的理念,在進入自己的養殖場前要進行系統的殺菌消毒工作。新買的豬仔需要先單獨圈養在一起,2周之后沒有存在問題才可以進行群養。
(四)定期進行監測和控制
飼養場應該引入信息技術,對內部的環境進行實時地監控,并采取科學的疾病預防規劃。根據以往總結的經驗,結合豬患病的時間、疾病的誘因和癥狀等制定對應的預防措施,優化養殖場的建設水平[3]。此外應該定期對豬圈進行消毒,要使用一次性的消毒設備,不能多次反復應用,避免發生交叉感染的問題。如果豬群內發生感染的問題,養殖戶應該全力查明病因和發病源,不能隨意進行用藥。如果情況較為嚴重應及時進行上報,避免疾病的進一步蔓延。
(五)制定緊急防治技術
因為豬患病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不具備固定的時間,在養殖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緊急防治工作,加強臨場應變的能力。當豬發病的時候,應立即把它隔離,之后在探究發病的根源,那些病情較為穩定的豬可以采用藥物治療的方法,隨后進行消毒殺菌工作,銷毀病豬用過的物品。那些因為疾病死亡的豬,應該進行火化處理,從而遏制疾病的進一步蔓延。此外在夏季時應該對蚊蟲額外注意,他們也是疾病傳播的重要途徑,工作人員應該進行全面的驅蚊工作,避免細菌的傳播。
結論:綜上所述,豬的疾病類型多種多樣,并且會隨著實際情況產生不同的病癥。在進行養殖工作時,應該優化疾病的預防效果。一旦發生集中患病的情況,應該及時與當地的獸醫管理部門和檢疫部門聯系,結合實際的病癥,采取對應的優化措施,切實保證自身權益。在養殖場運行過程中,應該最大程度地上減少細菌的滋生,提高豬的質量,增強免疫力,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小洪.保育豬的飼養技術與疾病防治[J].吉林畜牧獸醫,2020,41(08):17+19.
[2]徐偉輝.保育豬飼養技術與疾病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07):84.
[3]李艷茹.芻議新生仔豬疾病防治技術[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