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炳
摘要:配網自動化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電子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對配電網進行智能化、自動化管理。本文通過對配網自動化建設的系統進行分析,從站所自動化、自動定位故障、饋線自動化等功能出發,分析了配網自動化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
關鍵詞:自動化;配電網;電子技術
前言:2015年,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制定《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加大對配電網的資金投入。在2015-2020年期間投資已超過2萬億元,配網自動化在發達國家起步較早,如今在國內也逐步發展起來,是電網發展的重心,若不能達到配網自動化,就不能說是現代化智能配電網。
1配網自動化建設的系統模式
1.1配電系統
配電系統在整個電力系統中有著重要地位,是保障線路安全、電變壓器正常運行的重要系統。配電系統由高壓配電線路、低壓配電線路、變壓器和配電場所以及相應的保護設備共同組成,配網自動化的配電系統的線路一般使用寬帶技術,運用DIS線路、ISDN線路和纜線調制解調器三種組合的方式組建寬帶線路,用來在一定程度上分頻道傳輸電能。
1.2定位故障
配網自動化的網絡系統可以及時的檢測并定位到發生故障的位置、發生故障的原因,提出故障的解決方法等。其原理是在配網自動化系統中安裝一定的警報器和指示器來收集發生故障的基本信息,然后自動上傳的數字化信息平臺系統,方便處理故障。要注意的是,配網自動化的定位故障系統的信息是不夠完善和智能的,在實際情況中,還需要人工進行查看故障原因,以免系統判斷有誤影響故障的維修。
1.3調配一體化平臺
調配一體化平臺是指將配網和自動化結合起來,使其不只具有本身的系統技術,還具有計量系統和GIS系統,可以將信息匯總到數據平臺進行,再進行成產和銷售的綜合平臺。調配一體化可以通過相關系統由上到下相互合作來實現各個方面的自動化模式,可以提高電網的經濟效益和智能化[1]。
1.4就地、集中饋線系統
就地饋線系統是指管線自制區域化網絡管理系統,每個區域之間有一定的獨立性,設有子站,通過子站傳輸信息給主站,可以及時反饋信息。集中饋線系統則大不相同,整體的配網系統信息都是直接反饋到主站的終端設備。在出現故障時,前者可以縮小故障范圍,快速檢測,后者則是可以直接反饋信息節省反饋時間,在配網自動化中兩種系統都必不可少。
2配網自動化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
2.1站所自動化
站所自動化建設包括配電系統自動化和變電系統自動化。配電自動化主要指對終端系統的配電設備進項自動化管理,工作人員通過通訊網絡和計算機的配合,通過遙控等方式實時監測供電系統,及時了解相應數據參數并做出控制措施,快速恢復供電,提高系統運行中供電的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變電系統是在配電系統的基礎上,將外部電壓轉變為所需要的電壓,變電系統由綜合自動化系統和變電監控系統組成,自動化系統保證變壓器高效有序地自主運行,變電監控系統來保障變電過程中所發生參數變化的及時監測,整個系統呈數字化、規范化、集成化,更好地實現了供電的可靠性的提高。
2.2自動定位故障
配電網的故障自動定位技術是基于通信技術,地理信息技術,故障指示技術等多種技術于一體的能夠自動高效地監測定位故障的一種技術。自動定位功能主要有三種技術,即小范圍模糊定位、精細化故障定位以及信號定位技術。跟傳統方法相比,有效提高了定位的速度。故障自動定位技術運用在配網自動化過程中各個可能發生故障的部位,主要涉及故障區段定位、故障選線和測距等。工作人員可以指示器的提示,準確定位到故障發生位置,并對故障發生的原因進行判斷,然后進行修復。在傳統的電網故障問題中,工作人員需要進行一個個區域的現場檢修,費時費力,遇到惡劣天氣時,還會影響檢修的速度,造成停電時間過長的現象,不但不能夠保障供電的及時,還可能造成安全隱患,故障自動定位技術則更好地保障了供電的可靠性[2]。
2.3饋線自動化減少受損
饋線自動化技術的原理是通過自動化智能終端對饋線線路進行遙信監測,饋線自動化具有狀態監測功能,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在系統正常的情況下,通過自動化系統進行用戶監測、資料的測量、優化運行、將有關數據進行自動傳輸、為決策提供依據,使電網系統達到智能化調節;二是事故狀態下對故障進行實時檢測。當發現某條線路出現故障時,可以通過和終端自動化系統的配合,對故障線路進行隔離,主要技術是開關的自動分閘操作保護線路,可以有效的減少線路的受損。在農村地區,就地式饋線自動化比較常見,就地式饋線自動化在農村更具有可靠性和實用性。饋線自動化的監測狀態功能,隔離正常線路功能以及自動恢復供電功能都對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有著重要的意義。饋線自動化技術的人工操作部分較少,可以高效的實現電網系統的調度,為供電系統的運作提供保障,提高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
2.4設備檢修提速
我國傳統的電網檢修、電路檢修工作還是由人工負責。但我國的電網覆蓋面不斷擴大,而檢修電路有事一個有安全風險的工作,電路檢修人手不足,檢修工作通常需要消耗大量時間,檢修工作復雜,不能及時的修復電路故障,造成停電時間過程等情況的發生。再加上遇到惡劣天氣時,尤其是雨天,更加大了檢修工作的難度,嚴重時甚至造成安全隱患,有一些在架空中的電纜線路的檢修工作更是費時費力。配網自動化在電路中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電路超負荷的問題,減少了電網發生故障的次數,降低了檢修的頻率。同時,配網自動化還具有自動斷閘開關功能和開關的自動修復功能,開關自動修復可以減少對開關的檢查,自動斷閘可以保障帶電作業的安全性,節省時間,提高檢修工作的效率。但通常配電房都是在地下,地下的環境對配網自動化系統的信號接收產生影響,所以應該加大在檢修自動化系統中的投資,才能使電路檢修工作提速。
2.5優化配網管理
為了提高供電的安全性和及時性,配網自動化相比于傳統配電,一是優化了配網的網絡結構,使接線模式更加完善,例如,某地區實施兩供一備的接線方式,即由兩條線路主要負責電源供電,留用一條線路做備用電源,當其中一條主供電源或兩條主供電源都斷電時,備用的線路可以承擔部分電負荷或全部的電負荷,這種方法充分的利用了各項自動化設備,更好地保證供電的穩定性,避免造成大面積停電的現象。二是在供電的電源及電量的輸送方面也進行了優化,對線路進行了升級,對內部元件進行修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統承擔電負荷的強度,提高輸電質量,降低停電頻率。三是達到了配電智能化的要求,其具有自愈能力、能夠與用戶互動、管理信息化、更高的資源利用率、對配電網的可視化管理等智能化功能,對于供電的安全性和準確性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3配網自動化下供電可靠性的提升意見
為了提升配電自動化下的供電可靠性,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一是及時的明確配網自動化的目標,根據當前配網自動化的發展情況,分析其需要,制定科學的改造措施;二是科學地應用配網自動化,結合城市建設因素和配電網的發展情況,提高配電效率,保障供電安全;三是繼續優化配電自動化的系統結構,雖然配網自動化給供電系統帶來了很多方便,但依舊需要改進。在原有的基礎上,優化系統結構,保障信息監測的準確性,達到高效性供電,提升供電系統的可靠性。
結論:綜上所述,配網自動化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供電可靠性,達到高效、及時供電。由本文分析可知,配網自動化可以運用人工智能提高電路的工作效率;自動定位故障,提高檢修效率;饋線自動化可以減少線路受損;設備自動檢修解決費時費力的問題,從多個方面提高供電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馮培軍.配網自動化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石化技術,2020,27(08):284-285.
[2]李國偉.配網自動化建設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J].電力安全技術,2020,22(0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