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持:王雅紅
(注:以下學生均來自浙江省平湖市文濤中學,文中不再標注)

《老沈二三事》的寫作提綱
文章的中心:老沈愛抽煙,他很愛我。
1.開門見山,簡單交代老沈愛抽煙,但在家卻很少抽,并選取一個細節加以表現。(略寫)
2.“我”考試失利,老沈的教育,“我”哭了,他給我送水果安慰并許諾給“我”買鞋子。(較詳)
3.“我”想加入籃球隊,老沈由起初的理解支持到后來的勸退(較詳)
4.面對“我”的傷心,老沈寫信來安慰。(詳)
5.點出題旨,收結全文。
◎811班沈添怡

老沈,他愛抽煙,他的口袋里總是會有那么一包“中華”。沒事的時候抽一根,開心的時候抽一根,有難題無法解決時也抽一根……他經常在晚飯后,站在陽臺上,望著遠方,邊吹風,邊抽著煙。他似乎有好多猜不透的煩惱,也許是工作壓力太大了,也許是這幾年熬夜熬太多了,再也許他又在為我的學業發愁了。
老沈,他,就是我的爸爸。
我和媽媽總勸他戒煙,可他卻說:“你們女人懂什么?”可我發現他在偷偷地戒煙。他在家很少抽煙了,實在忍不住的時候,他會跑進廚房打開油煙機抽煙。每當這個時候,我就知道老沈一定又有煩心事了。
記得我上學期一次單元考試考得不盡人意,在接我回家的路上,老沈邊操縱方向盤,邊數落道:“上次考得不是挺好的嗎?驕傲使人退步!你為什么要驕傲呢?……”可我根本就沒有驕傲過,老沈突然給我扣上個“驕傲”的帽子,我心頭一怔。“我看你每天樂呵呵的,到底有沒有把學習放在心上啊?”
我有啊!我當然有!我當時真想吼出來,可我忍住不說話,眼眶里的眼淚不停地打轉,終于一顆一顆地掉了下來。
“好了,好了,說一下你就哭,又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了!”我仍是不作聲,車上一陣沉默……
那天晚上我在寫作業,老沈端著水果進來了,一股煙味隨之撲鼻而來,他肯定剛抽煙了。“吃水果,好好讀書!——你看下喜歡哪雙鞋,下次我給你買。”他又來了,每次都拿買鞋來鼓舞我的士氣。
我知道,老沈是很在意我的,就是不善于表達。
有一次,我得到進籃球隊訓練的機會,放學時欣喜地告訴老沈。他也顯得特別開心,一路上開著車,哼著小曲,好似他進了籃球隊。可好景不長,沒過一周,班主任跟我說,以我的成績如果去了籃球隊,學習就會跟不上。可我還是很想去,認為那并不會影響我的學習。但不知道班主任和老沈說了什么,老沈突然提出讓我退出籃球隊。這如一個晴天霹靂,粗暴地打斷了我對未來的憧憬。那次,我又哭了,眼淚掉下來,滴答滴答地濺在作業本上,可我還是倔強地握著筆寫作業。老沈站在一旁,束手無策。
第二天早上,我的書桌上莫名多了一張紙,上面寫的是關于我進籃球隊的事。當我讀到“你想打籃球,以后我陪你打”時,眼淚又一次潤濕了我的眼眶。再次閱讀了一遍,字寫得歪歪扭扭,還有好幾個錯別字,“沈”的最后一筆拖得很長,只有老沈才會這么寫!他之前從來沒有給我寫過信,還是這么長的信。眼淚“滴答,滴答”又掉了下來,我把紙折起來藏進抽屜,擦干眼淚,上學去了。下車的時候,老沈很溫柔地說了一句“多喝水”。看著他眼睛里布滿了紅血絲,我知道,他昨晚肯定睡得很不好,大概一整晚都在想我的事情吧。“我會的,你也少抽點煙。”我點點頭回了他一句,背起書包,走進校園。
老沈,我的爸爸,他不善于表達,可我知道他是個溫暖的老男孩。
他很愛我,我也很愛他。

【王老師評】
讀完文章,一位愛抽煙又不善于表達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小作者以敏銳的觀察、細膩的文字展現了一位父愛深沉的老爸形象。文章開頭不俗,抓住老沈吸煙的“常態”,寥寥幾筆,傳神勾勒。全文圍繞老沈對待“我”考試失利、鼓舞“我”上進和安慰“我”被迫退出籃球隊三件小事展開。全文運用語言、神態等細節刻畫,塑造了一位雖然不善言辭卻十分關心女兒的父親形象。全文筆力集中,刻畫細致,在記敘“老沈二三事”中,也在讀懂父愛。感情真摯,言淺意深。
◎812班張逸穎

雨絲如飛花般沾濕我的鞋面,公交車怎么還不來?我焦灼不安地看著手表,已經等了半小時了……
周末得空,我來鄉下探望爺爺奶奶,因為父母上班,只能自己乘公交車回家。這趟城鄉公交我是頭一次坐,內心忐忑不安,車子又遲遲不來,我更加慌亂。
咦,我踮著腳努力看去,馬路盡頭駛來一輛車,啊,來了來了。我欣喜地朝車子揮手,等車子停穩,一腳登上了車。
春天的綿綿細雨讓人昏昏欲睡,我坐上位子不一會就迷糊起來……
直到車身猛烈地晃了晃,我才驚醒。怎么了?我茫然四顧,只聽司機嚷著:“快下車,就開到這!”我稀里糊涂地跟著人流下車,直到車輛揚長而去我才傻了眼。
這是什么地方?我無措地四下張望,怎么辦?我搓捻著書包帶子,身上只有兩塊錢,又沒帶手機,無法與父母取得聯系,“不是吧,天要亡我嗎?”我驚惶地想,差一點哭鼻子。向別人借手機,會愿意嗎?走回去?更不現實了……
細雨還在飄著,我左顧右盼,努力回想這里是哪里。腦子里忽然靈光一閃,哦,對了再往前走一段,那里還有一個站臺,也許有回家的車。
我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氣握緊口袋里的兩塊錢,大踏步向前走。我只有兩塊錢,只有一次搭車機會,再搭錯就只能找警察了。我心里盤算著。走到車站,我用手指點著車輛路線,仔仔細細把整塊指示牌一字不差地讀了一遍。確定沒有問題后,我長舒了一口氣。
也真有意思,這一次車來得很快,車門打開后我不敢上去,緊張地問司機我家小區到不到,見司機點了頭,我才敢上車。掏出僅有的兩塊錢,塞進投幣箱,我甚至怕司機突然對我說“車費是三塊錢”之類的話,若再多一塊我就得下車了。好在司機什么也沒說。
坐到位子上,我只覺得如釋重負,才發覺后背已經濕了一大片。一路上我一直死死盯著車窗外,直到眼前出現熟悉的街景……
雨已經停了,天空露出了夕陽的余暉,映得西邊一片橘黃。剛到家,正好撞到了媽媽,她一臉驚訝地看著我:“你怎么現在才回來?打了好幾個家里的電話都沒人接,我才趕回來看看。”
我無比委屈,立刻把今天的“離奇”事件對她說了,末了,還控訴了一番公交車的不靠譜。媽媽也很驚訝,立刻和我查了一下交通平臺網,原來我坐的那班車最近分出一支開往人民醫院,屬于臨時線路變動。此刻我腦海中陡然間想起車上的標識,好像寫著“往人民醫院”幾個字,當即懊惱不已,被老媽一陣嘲笑。
條條大路通羅馬,也許在人生中總有各種意外,不過沒關系,不慌亂,沉著應對,總會找到方法解決。今天我回家晚了,感謝這一次難忘的經歷。
【王老師評】
誰說人生會一帆風順呢?小作者從親身體驗中得到的這一感悟,肯定更為深刻。文章主要記敘了一次乘車發生的“小插曲”。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寫,真實再現了小作者這次經歷時的情感變化。等車的“忐忑”、上車的“慌亂”也為下文坐錯車埋下伏筆。全文從“雨天等車”開始到“夕陽余暉安全到家”收尾,蘊含深刻,層次清晰。文章結尾點題,用心獨具。
◎811班金華璋

“什么,采訪?”當語文老師布置完本周寫作實踐,教室里頓時炸開了窩“學校那么多的老師,該找誰呢?”思來想去,我決定選擇嚴厲、較真的閆老師作為我采訪的首選對象。
午餐一結束,我一路小跑,興沖沖地來到閆老師的辦公室,剛想敲門,突然發現手不自覺地有點抖要知道閆老師在我們心中一直都是很“威嚴”的。我深深吸了三口氣,再輕輕地叩了三下門。
“請進!”一聲清脆的聲音傳來,我打開門的那一刻,我的手腳有點不聽使喚,當看到閆老師的那一刻,我的眼神又無處安放了。
“怎么,來批作業?”閆老師放下手中的紅筆。
“不是,閆老師,”我忙搖頭,“我想采訪您……”
看到閆老師一頭霧水的樣子,我馬上作了解釋,老師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訪。
采訪開始!我小心翼翼地提出了第一個問題:“老師,您為什么想做一名人民教師?”閆老師嘴角咧開了一度,微笑地對我說:“老師從小就喜歡做教師呀!”我馬上追問:“閆老師,您報考師范院校的想法,是在中學時代就規劃好了的嗎?”“不,是在高考結束后,根據自己的目標,同時也聽取了家長的意見。”閆老師的回答簡潔又明了。
此刻,我那顆緊張了許久的心漸漸放松了,繼續提問:“老師,在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您希望扮演的是一個什么角色?”閆老師略加思索,說:“老師希望能與你們做朋友,在生活上是你們的長輩,在課堂上是你們的嚴師。”
“那么,什么樣的學生令您印象深刻?”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同學最關心的。只見閆老師挪了一下位置,繼續對著我說:“印象深刻的(學生)有兩種,第一種是調皮、有怪癖或不聽話,擾亂課堂紀律的。”說到這里,我感覺到老師的眉頭微微皺起,但很快又舒展開了,繼續說:“第二種是可愛、聽話,上課效率高的學生。”聽到這里,我第一反應是,肯定是后者更讓老師記憶深刻吧!
接著我又問一個較為敏感的問題:“老師,您認為一名初中生,成績重要還是素質重要?”閆老師微笑的面容變得嚴肅了,斬釘截鐵地說:“素質比成績重要,素質影響著一個人的品行。當然,全面發展是最好的!你說是嗎?”“是的!”老師的回答讓我既佩服又尊敬。之后,又陸陸續續地提了其他的幾個問題。
“老師,我們以后也會參加中考、高考,也想進入自己心儀的學校,請從您的角度和經驗出發,給我們一些建議,好嗎?”談到這個問題,閆老師好像早有準備,脫口而出:“一、課堂45分鐘極為重要,要時刻跟著老師的思路,上課專心聽講;二、要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死板,要靈活;三、平時的預習、復習很關鍵,為課堂學習打好基礎,對錯題要及時整理;四、平時主動提問也很重要,要提有價值的問題;五、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負責,努力做好自己!”
“好的,非常感謝您!我的采訪結束了,謝謝老師!”我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閆老師也會心地笑了。當走出辦公室的那一刻,我感覺無比自豪。
閆老師的回答都是滿滿的“干貨”,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通過這次采訪,我受益匪淺,同時對閆老師的了解也更多了。

【王老師評】
小作者的這次采訪,以身邊的老師為對象,話題源于生活,讓人感覺十分親切。全文圍繞采訪的過程,從開始前的緊張到采訪中的逐漸放松,到采訪后無比自豪,真實再現了小作者的內心變化。采訪中提出的五個問題層層深入,不僅展現了小作者的理性思維,而且也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嚴謹而愛生的閆老師。整個采訪十分流暢,文字的背后也透露了小作者對理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