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現場會”7 月24 日在江蘇徐州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并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胡春華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三農”領域短板必須如期補上。各地要對照各自全面小康定性定量指標,有針對性地強化政策舉措、加大工作力度,按時保質完成補短板任務。要堅決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因地制宜加大農村廁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推進力度,做到一體化建設維護、一體化治理,把質量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確保建一個成一個。要深入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加快農村垃圾治理和健康鄉村建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衛生健康水平。
胡春華強調,明年“三農”工作重心將全面轉向鄉村振興,要對標國家現代化目標認真謀劃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任務舉措,抓緊研究制定分類推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要全面加強耕地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行為,防止耕地過度“非食物化”。要堅持不懈抓好糧食和生豬生產,扎實做好農業防災救災工作。
7 月13 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召開半年工作總結大會,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安排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確保“農業多貢獻”。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秀彬出席會議并講話,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楊朝波主持會議。廳領導卿足平、楊波、楊暉、毛業雄、肖小余、陳孟坤、伍修強等出席會議。
會上,楊秀彬傳達了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主要精神。
會議指出,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豬瘟疫情雙重迭加的特殊困難,全廳干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聚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堅持一手抓農村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做到了“兩手抓、兩手硬”。聚焦擴面增產要求,確保了糧食應播盡播、應種盡種;嚴防死守非洲豬瘟,生豬生產加快恢復;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引領的“10+3”產業體系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農業農村改革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穩住了農業基本盤、夯實了“三農”壓艙石。
會議強調,全廳干部職工要將學習、宣傳和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切實將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全省“三農”事業發展的實際行動,按照省委“農業多貢獻”的要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拼勁,繼續抓好下半年各項重點工作,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7 月26 日,四川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主持召開全省生豬生產穩產保供工作座談會并講話。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楊朝波,省委農辦專職副主任、副廳長毛業雄,廳總經濟師廖蔚出席會議。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有關負責同志,各市(州)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同志,廳有關處室(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會上,楊朝波傳達了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赴川督查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和相關政策落實情況反饋會上的講話,毛業雄通報了國家要求四川生豬出欄6 000 萬頭任務由來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最新要求等。與會同志就各地7 月生豬補欄進展、完成全年生豬生產目標任務的辦法措施建議、各地好的經驗做法等進行了發言和討論。
會議指出,圍繞完成生豬出欄6 000 萬頭的目標任務,各地要立即做好“三個計劃”。要做好生豬有序補欄計劃,鼓勵民營企業和國有平臺加快生豬補欄,在最晚7月底前完成仔豬補欄;要做好生豬有序出欄計劃,鼓勵大型規模養殖場和中小養殖戶加快生豬出欄,引導養殖場戶在12 月20 日前盡可能多的出欄生豬;要做好成都市200萬頭生豬異地保供計劃,確保完成出欄任務。
會議強調,各地要爭取統籌更多資金用于發展生豬生產,積極協商林草部門優先解決用地指標問題。加快在建養殖場項目實施進度,爭取8月底前投產一批,為完成全省生豬生產任務做貢獻。
7 月9 日,全省畜牧業“十四五”發展推進方案論證會在成都召開,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楊朝波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廳總畜牧師趙勇主持,廳一級巡視員舒軍、二級巡視員富剛和廳屬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上,四川省畜牧總站站長徐旭、推廣研究員曾仰雙分別解讀了《四川省“十四五”牛羊禽兔蜂飼料飼草業發展推進方案》《四川省“十四五”生豬產業發展推進方案》,就兩個推進方案的編制過程、指導思想、目標制定、重點工作舉措、保障措施等進行了報告。來自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和推廣機構的14 名教授專家,針對兩個推進方案進行了深入交流,提出切實可行的修改意見。最后,與會專家同意通過評審論證。
楊朝波在講話中肯定了編寫組的工作,明確要求編寫組應根據與會專家的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推進方案,并結合國家、省委省政府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新要求、新布局,突出重點,科學設置要素,補齊短板,提升規劃的權威性、準確性和執行性。
7 月31 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召開四川省貫徹實施《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新聞發布會,通報四川學習、宣傳、貫徹《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情況,回應社會關切的問題,推動《目錄》貫徹實施。
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小余介紹,《目錄》的發布建立在詳盡的資源調查和嚴謹的學術論證基礎之上,取得了“兩大突破”:一是確定了區分家養畜禽與野生動物的基本原則;二是明確了“畜禽”的概念?!赌夸洝返墓?,有助于現代畜牧業發展精準施策、精準管理、精準調控,進一步提升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水平和質量安全水平,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和現代化發展步伐。《目錄》涵蓋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兩大類33 個物種,基本實現了家養畜禽應納盡納。通過科學界定,某些在民間具有一定飼養規模的動物未列入《目錄》,有效防止了通過將野生動物列入《目錄》,進而規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禁止濫食野生動物的要求。貫徹落實好《目錄》是當前四川省畜牧業和種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農業農村廳黨組高度重視,廳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動,要求全面做好《目錄》的貫徹實施工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講政治、顧大局,充分認識做好《目錄》宣貫工作的重要性,擺到重要位置,整體謀劃,深入推進,層層抓好落實,確保四川《目錄》的貫徹實施取得良好效果。
當前處于高溫高濕季節,生豬發生高熱病的風險增加,為加大夏季生豬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力度,四川省非洲豬瘟防控應急指揮部專家委員會于2020 年7 月7 日舉辦了全省生豬高熱病防控技術視頻培訓會。會議邀請四川農業大學徐志文教授,尹華江研究員講授生豬高熱病防控技術,利用“刀兒匠”QQ 群課堂上直播講授,采取個人電腦觀看、移動終端觀看、集中組織觀看等多種學習形式,惠及群內2 萬余名全省各市(州)、縣(市、區)、鄉鎮獸醫人員、部分村干部、養殖場主等,會議由省非洲豬瘟防控應急指揮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陽愛國主持。
陽愛國介紹了生豬高熱病的種類(豬鏈球菌病、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弓形蟲病、非洲豬瘟等)、癥狀及防控注意事項,尤其強調當前應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開展好夏季“大消毒、大培訓、大宣傳”專項行動,做好做實網格化管理、疫病監測、應急處置、生豬調運監管等工作。
近年來,阿壩州按照“做大做強現代草原畜牧業”的總體思路,以牦牛產業為重點,適度發展西藏羊、藏豬、藏雞、阿壩中蜂以及牧草等特色產業,著力開展畜禽標準化建設。
一是以紅原、若爾蓋、阿壩為重點,輻射帶動壤塘、松潘、馬爾康、金川、小金、黑水等縣(市),發展牦牛產業帶,建成牦牛標準化養殖小區(場)205個;二是以若爾蓋和阿壩縣為重點,輻射全州西藏羊養殖區,發展西藏羊產業,建成西藏羊標準化養殖小區(場)80 個;三是以金川、小金、汶川、茂縣、理縣、黑水、九寨溝為重點,發展生豬產業,建成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場)84 個;四是在農牧過度區因地制宜發展臧雞、阿壩中鋒等特色養殖業,建成藏雞養殖小區(場)10 個;五是以阿壩縣為核心區域,發展優質牧草業,高產優良牧草人工種植 面 積199.4 萬 畝(1 畝≈667平方米,下同),建成優質牧草標準化生產基地30萬畝。
江油市中壩街道畜牧獸醫站主要監管江油市城區8 個大型農貿市場豬肉攤位、4個小型農貿市場豬肉攤位和7 個超市豬肉專柜。農貿市場豬肉攤位和超市豬肉專柜是非洲豬瘟傳播的高風險點,為徹底阻斷非洲豬瘟傳播鏈條,中壩街道畜牧獸醫站積極做好農貿市場豬肉攤位和超市豬肉專柜的定期休市消毒工作。
自2019 年9 月以來,中壩街道畜牧獸醫站將8 個大型農貿市場、4 個小型農貿市場和7 個超市豬肉專柜按區域排序,嚴格執行每月2 天定期休市消毒制度。休市前1 天下午指導農貿市場商販全部撤出,晚上用高壓水槍清洗干凈,休市第1 天上午用3%燒堿水無死角噴霧消毒,待休市第2 天上午干燥后用火焰對農貿市場豬肉交易區和超市豬肉專柜火焰消毒,下午用3%燒堿水第二次噴霧消毒,確保市場安全無疫。
(江油市中壩街道畜牧獸醫站嚴平江油市農業農村局曾躍久)
日前,中國畜牧業協會252家會員企業代表聯合發出倡議,提出畜牧行業企業家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愛國情懷、堅持銳意創新、堅持誠信守法、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不斷拓展國際視野,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作出應有的貢獻。
倡議書表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畜牧生產經營秩序回歸正常。但生豬市場供應仍未恢復到正常水平,非洲豬瘟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畜牧業總體競爭力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推動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
倡議書提出,畜牧行業企業家要提高政治站位,千方百計保障肉蛋奶市場供應。要增強愛國情懷,帶領企業奮力拼搏,實現質量更高、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要堅持銳意創新,培育、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堅持誠信守法,嚴格行業自律,與同行公平競爭,遵守市場秩序規范,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能力。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以企業健康的發展穩定就業崗位,同員工攜手渡過難關。要不斷拓展國際視野,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行業綜合實力,在開放中持續增強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