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莉
(火箭軍廣州特勤療養中心,廣東 廣州)
消毒供應中心在醫院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承擔醫療器械和器具以及物品的消毒與滅菌,直接關系到醫療質量和醫患人員的人身安全,并且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區域。隨著管理模式的不斷改善,集中式管理逐漸的應用到醫院管理中,并且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療養院雖然工作性質及對象與應用有所不同,但與醫院一樣屬于醫療單位,療養院供應室和醫院一樣,院內所使用的無菌用品均是源自該科室,其日常工作主要為回收醫院每天已使用過的醫療用品、設備以及器械等,并對其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殺菌以及包裝[1]醫療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裝、消毒滅菌、儲存、發放等工作,是療養院無菌物品的供應站,在療養院感染控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療養院供應室消毒監測的管理已成為療養院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有效地控制療養院院內感染的發生,才能更好地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提高療養院的管理水平。
療養院因以治療任務為輔,康復理療任務為主,迄今為止院里尚未建立感染委員會,科室未成立感控小組,也未明確各方職責。
療養院供應室器材、敷料供應量不大,供應室場地較小,雖有區域劃分,但未完全遵循“三同時”的原則,遵循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原則,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對醫院建筑和職業防護的相關要求,三區劃分不嚴格;人與物共用一個通道未分流。
相對于醫院來說,療養院供應室感染控制管理還是一個新課題,現行的消毒隔離制度也都在逐步完善中。還有其他一些原因(資金問題),造成了療養院感染監測不夠到位,如供應室高壓滅菌器的生物監測,無菌包、貯槽罐化學監測等操作不規范。
由于療養院面對的都是健康、亞健康人群,感染性疾病不多,治療任務不重,無形中淡化了醫務人員醫院感染控制意識,消毒隔離制度,標準預防雖有學習,但未熟記在心,流于形式,實際操作中未體現出來。
由于療養院供應室感染控制工作只投入無產出,沒有將療養院供應室感染控制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來認識,普遍認為療養院供應室沒什么活干,有一些基本的條件就行;療養院感染控制工作不產生效益,不如將資金投入到產生效益的科室,這樣得到的回報也來的快,而且感染控制操作起來較麻煩,療養院只要完成好療養康復任務,搞好理療、體療、自然因子和自然景觀療法就能帶來效益,因而,避免感染發生這一環節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在實際工作中也導致了某些環節上的不規范。
由于療養院的護理工作主要以療養護理、康復護理、景觀護理、健康教育等為主,護理培訓也重在禮儀、服務、景觀、健康教育等方面。但隨著感染控制工作越來越被重視,對療養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往對醫護人員的培訓雖然每年進行1~2次培訓,所能牢記的知識不多,了解的常識很膚淺,沒有深入地去探討,顯得相對滯后。
感染控制程序應當包括成立專事主動監督和執行策略或方針的職責委員會,即必須建立一個健全而有效的適合于療養院防感染管理的組織體系。取得院領導和全員的重視和支持,確保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權威性[2]:學習衛生部頒發的《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管理規定》。掌握各項管理標準和要求,培養慎獨工作的意識、行為和良好的職業素質,使大家充分認識到供應室的工作質量與醫院感染密不可分。根據供應室的實際情況,建立療養院感染管理科及護理部、護士長、科室質控護士的三級質量管理體系,科室質控護士協助護士長抓好各環節中的質量控制和終末質量控制,隨時反饋存在問題,提出持續改進措施。
建筑布局符合中心供應室的建筑要求及特殊用途,區域間應建屏障分隔,工作范圍固定,規范設備及功能配套,做到“四分開”,即工作區與生活區分開;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分開;消毒物品與未消毒物品分開;人流與物流分開。室內三區劃分明確,嚴格區分為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在物品供應過程中,采取強制通過方式,形成“污-凈-無菌”的運行路線,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逆行設,設立對外窗口,減少外來者進入供應室,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
3.3.1 加強供應室滅菌質量監測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
為了保證消毒滅菌的質量控制,應對消毒滅菌物品處理過程中的滅菌設備、環境、操作臺、工作人員手等進行監測:滅菌設備(壓力蒸汽滅菌器)監測,每鍋進行物理監測,進行嗜熱脂肪桿菌、芽孢菌片生物學檢測,每包進行化學監測,每月對滅菌物品抽樣做細菌培養;要求無菌物品存放區,空氣培養細菌菌落總數≦200cfu/m3,操作臺、工作人員手細菌菌落總數≦5cfu/cm2[3]。供應室消毒液的監測。對一次性用品使用前應抽樣做熱源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確保了滅菌合格率達到100%。保證了各類物品的合格供應,有效地切斷了供應室在醫院感染中的傳播途徑。
3.3.2 紫外線燈的檢測
為確保紫外線燈管效能的有效發揮,對紫外線燈管采取日常檢測、強度檢測、生物檢測,嚴格燈管的使用保養原則。日常檢測的內容包括燈管的使用時間、累計照射時間和使用人簽名。強度檢測每季度1次,且保證新燈管強度不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燈管不低于 70μW/cm2,必要時進行生物檢測。
加強對醫務人員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教育培訓,特別是新上崗人員崗前培訓。組織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進行以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等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為主要內容的講座,制定具體培訓計劃,定期進行醫院感染、無菌技術操作、自我防護等知識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學習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并不定期進行消毒滅菌隔離知識更新講座及考核。
療養院感染管理控制成本與效益的相關性研究及具體措施管理等,將成為療養院及療養院運行成本控制中的重點。感染控制的成本傳統上由療養院承擔,人們通??偸钦J為感染控制不會帶來收益,它只會花錢而不會賺錢,因此,需要削減成本時感染控制項目便首當其沖,避免感染發生而帶來的資金節省常常得不到人們理解或被忽視。然而院內感染引起的并發癥使病人推遲出院,增加消耗資源,結果是療養院內感染加大了成本支出。有效的感染控制程序可預防醫院內感染發生,從而產生經濟效益。控制感染工作未來的經濟問題依賴于其是否能不斷地證明控制是有效的,同時能帶來有效的成本效益[4]。
總之,療養院供應室醫院感染控制管理應在借鑒醫院感染控制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求大同存小異,根據自己的客觀實際,既看到與醫院工作性質和對象的不同,也看到療養院工作的特殊性,“療養、療養有療有養”,卻不能忽視其中治療工作及其對感染控制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