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國平
(福建鑫華筑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13)
本工程為福建省福州市二環五四路口改造工程,位于福州市鼓樓區二環路與五四路路口處。北二環路及五四路改造車行道路面設計標高基本維持原路面標高不變,本次設計將銑刨路面病害層及水穩碎石基層,重新鋪設基層及路面層。原始路面鑿除應采用機械銑刨配合人工開挖的方式,原公路邊石通過人工移除,銑刨廢料和邊石應集中清運。
1)施工放樣:①用全站儀每10 m定出級配碎石鋪設基準線,以保證橫向鋪設寬度;②控制樁布置間距為10 m,鋪設標高采用邊樁控制,標高控制樁布設完成后,在施工標段內兩側布置鋼筋樁,鋼筋樁之間張拉鋼絲繩作為控制基準線;③借助鋼絲繩控制攤鋪機械的傳感器,以保證水穩碎石基層頂面的標高。
2)混合料拌和及運輸:①為保證水穩碎石的質量穩定,應采用集中廠拌,拌和設備有WCD-600和WCD-500型兩種可供選擇;②采用15 t~20 t自卸汽車運料,料斗上用篷布覆蓋;③為保證連續攤鋪,現場存料車不少于5輛,卸車時防止沖撞攤鋪機械。
3)碎石層攤鋪:攤鋪前應保證基層表面濕潤,碎石攤鋪應使用專用攤鋪機械,常用攤鋪機械有ABG423型。
4)碎石基層壓實:初壓實工況為靜壓實,壓實機械選用YZ18型,復壓實先選用LSS220型壓實機械振動壓實兩次,再選用XP261型壓實機械強夯后檢測壓實度指標;如果壓實度指標達標,則使用XP261型壓實機械終壓收面,如果壓實度指標不達標,則應繼續采用YZ18型壓實機械振動壓實兩次,再次檢測壓實度指標,達標后再使用XP261型壓實機械終壓收面。
5)現場技術人員應做好全程監測,監測內容、施測頻率及對應的誤差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墊層施工階段檢驗項目、頻率及質量標準
1)對于局部拓寬改造的路段,為了控制施工規范,可采用混凝土現澆技術,具體施工工藝如下:基層清表→支設混凝土模板→現澆混凝土→混凝土振搗→混凝土表面找平→混凝土結構養生。
2)基層清表:為了保證水穩碎石基層的施工質量,攤鋪前應先清理基底雜物,同時應整平基底表面,攤鋪前保證表面清潔潮濕。
3)支設混凝土模板:采用木質模板,板厚30 mm,應保證木模內表面平整光滑,且不存在扭曲變形、開裂等問題,模板高度應與混凝土現澆厚度相同。
4)現澆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應提前試配,應保證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及坍落度等指標滿足施工及規范要求。
5)養護:采用草袋覆蓋灑水養護,養護期間應經常灑水以保持草袋濕潤。
1)封層施工流程詳如圖1所示。
2)下封層鋪設厚度應為10~15 mm,封層選用灑布型乳化瀝青。
3)瀝青混凝土路面下封層鋪設前應先驗收基層,在基層各項技術指標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后,方可開展封層施工環節。
4)鋪設封層前應保證基層表面清潔濕潤,且基層表面的平整度和密實性均應滿足規范要求。
5)封層攤鋪機作業時應勻速推進,保證封層厚度均一,且表面平整密實。
6)封層鋪設完工后,應待到乳化瀝青破乳且水分蒸干后方可正常通行。

圖1 瀝青下封層施工工藝流程圖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流程見圖2。

圖2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流程
1)瀝青基質:選用70A級瀝青作為基質瀝青,以保證瀝青混凝土的溫穩性;如需使用改性基質瀝青,則優先選用SBS改性瀝青基質。
2)粗粒徑集料:粗粒徑集料優先選用質地硬、抗腐蝕能力強、耐磨的碎石原料,同時應測定碎石的瀝青粘附性,確保碎石能夠完全被瀝青基質裹覆;禁止使用軟質碎石或篩分礫石作為粗粒徑集料。
3)細粒徑集料:細粒徑集料應保證表面清潔、無風化,建議根據《建筑用砂》(GB/T 14684—2001)中選擇Ⅱ類以上的機制標準砂,碎石屑粒徑應控制在3~5 mm。
4)填料采用憎水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外加礦粉表面應清潔干燥,禁止添加已結塊的礦粉。
5)纖維外加劑:為提高瀝青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可摻加適量的纖維材料,纖維應具備分散性好、吸附能力強等特點。
6)瀝青混凝土技術標準詳如表2所示。
1)為控制混合料的溫度,應使用具備保溫功能的后傾倒式載重車輛運輸,現場應做好車輛調度,以保證混合料運輸的連續性;為防止粒料粘壁,應在車廂的底板和側板表面均勻涂抹隔離劑。
2)混合料運輸至施工現場時,應保證混合料表面色澤均一、無結塊、油重正常。
3)運輸至施工現場的混合料應現場測溫,對于溫度不達標的混合料禁止傾倒入攤鋪機械中。

表2 瀝青混凝土技術標準
1)攤鋪瀝青混凝土面層前,應先檢查下承層,存在施工質量缺陷的區域應及時處治。
2)瀝青攤鋪機應配套調平裝置,大粒徑瀝青混凝土的松鋪系數應為1.10~1.25;小粒徑瀝青混凝土的松鋪系數應為1.10~1.25。
3)為避免多余的橫向接縫,應選用全幅攤鋪技術,攤鋪機械應配合人工局部修整。
4)如需攤鋪多層,則上下層接縫應錯開布置,避免接縫位置出現應力集中問題。
1)瀝青混凝土路面壓實應分初壓實、復壓實及終壓實三個環節進行,不同壓實環節中均應控制好壓實機械的行進速率。
2)壓實機械應跟隨攤鋪機械同步前進,攤鋪機械和壓實機械中途禁止停機、掉頭。
3)初壓實環節采用靜壓實工況,壓實次數兩次,壓實速率應為1.5~2.0 km/h,壓實溫度應140℃~150℃。
4)復壓實環節應與初壓實環節無縫銜接,復壓實工況為靜壓實與振動壓實組合,壓實總次數為4~6次。
5)終壓實環節應與復壓實環節無縫銜接,終壓實工況為靜壓實,壓實次數兩次,主要目的是消除振動壓實輪跡,保證路面平整密實,終壓實溫度不能低于80℃。
6)壓實機械單程應均勻推進,禁止中途停機、掉頭或轉向;經壓實成型的面層應暫時封閉交通,不允許長時間停放攤鋪及壓實機械。
1)盡可能減少橫縫數量,上下層及相鄰層間應錯縫布置,以避免接縫位置的應力集中問題,錯縫距離不能低于1 m。
2)瀝青面層橫縫選用垂直接縫,在接縫位置均勻涂抹與瀝青混凝土相同的基質瀝青,同時做好接縫處理,保證接縫位置平整、貼合。
3)如需布置縱縫時,應選用冷縫。
4)瀝青混凝土配合比方案應結合技術規范和現場試驗綜合確定,大規模攤鋪前可先進行試驗段試鋪。
5)攤鋪平整度:平整度控制標準應滿足均方差不大于0.7,達標率不低于95%的硬性標準。
綜上,市政舊病害路面改造,應先進行舊瀝青路面的質
量檢測及評估,并確定相應的改造方案。施工階段需高度重視墊層、局部修補及拓寬處基層混凝土澆筑、瀝青下封層、瀝青混凝土面層的施工技術要點,并加強瀝青混合料級配調整及施工質量關鍵點的控制,重視后期養生及交通維護,如此才能確保舊路改造加鋪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質量。
[ID:01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