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一:綠葉菜密封后放入冰箱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綠葉菜買的時候還水靈靈的,為何放冰箱一兩天就會腐爛了呢?這是因為,商家為了讓綠葉菜賣相更好,隔段時間就會在上面噴點水。蔬菜帶水存放,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葉類蔬菜生理活性較高,如果密封太嚴、水分過多,更容易腐爛變質、掉葉。
建議:綠葉菜買回家后,先把表面的水風干,再裝進專用食品袋放入冰箱。需要注意的是,袋子不需要完全密封,因為綠葉菜也需要呼吸透氣。存放前可以先把袋子扎幾個透氣孔,保證其透氣性良好。
錯誤二:西紅柿、沒熟的水果放入冰箱
研究發現,在低溫下,西紅柿中與產生芳香物質有關的基因就像被“凍僵”了,使芳香物質的產出大大減少,導致其風味大打折扣。而尚未熟透的水果放入冰箱冷藏,會因為低溫寒害而持續處于未熟狀態,就算移至室溫,也很快會腐敗。
建議:西紅柿放在常溫下儲存即可。水果買回家后,要盡早恢復購買時的狀態。例如購買時水果是冰的,表示已經冷藏過,買回家后就要盡早放冰箱,如果購買的是常溫狀態的水果,則要等其成熟了再冷藏。
錯誤三:剩飯剩菜、切開的水果裸露放入冰箱
這樣做不僅會造成食物之間串味,還會增加細菌交叉污染的風險。將熱的飯菜直接放入冰箱,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霉菌生長,導致冰箱里其他食物發生霉變。
建議:剩飯剩菜應涼透后用保鮮盒、保鮮袋等干凈的容器包好再放冰箱,吃之前一定要充分加熱;切開的水果應該蓋上干凈的保鮮膜后再放入冰箱,吃之前可以把表面的一層切掉。
錯誤四:雞蛋存放前先清洗
有些人認為雞蛋的外殼很臟,要清洗干凈后再存放。然而,這樣做反而加速了雞蛋變質,因為雞蛋殼上的氣孔還有一層很薄的膜,清洗的過程中會把膜破壞掉,細菌反而容易通過氣孔進入蛋內。
建議:市場上出售的雞蛋有品牌盒裝蛋和散裝蛋兩種。一般來說,盒裝蛋在廠里經過了清洗、消毒、上膜等工序,可以很好地保證雞蛋品質,無需再清洗;未經清洗的散裝雞蛋可先用干凈的布輕輕擦掉表面粉塵,再放進冷藏室獨立的盒子內,以免交叉感染。
錯誤五:大塊食物不拆開儲藏
很多人買回家的肉一次吃不完,會習慣把剩下的都凍起來,解凍后切下一塊,剩下的再放到冰箱里冷凍。這樣反復解凍不僅會讓肉的風味和營養損失較大,而且易導致微生物滋生,加劇肉類變質。
建議:將大塊食物分成若干份一次可吃完的量,分別包好儲存,每次只需解凍能吃完的量就可以了。
錯誤六:食用油放在灶臺上
爐灶旁的溫度通常很高,高溫下油脂的氧化反應會加快,容易產生酸敗現象。氧化的油不僅營養價值降低,而且可能引發人體衰老,給一系列疾病埋下隱患。
建議:食用油要遠離爐灶,避免靠近高溫電器,最好放在陰涼避光的櫥柜里,避免陽光和高溫。另外,最好選用能擰上蓋子的油壺或有蓋的油瓶,不要把油放在敞開口的容器中。
(金倩薦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