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助理叫小蚊子,她是個勤儉的姑娘,很會替公司省錢。但有時候她的省法,也有一些副作用。
前段時間有一個培訓活動,因客戶領導突然生病,而被臨時取消。小蚊子很不好意思地告訴我,她為講師預訂的酒店無法取消,所以費用不能退回。
細問才知道,網訂的酒店有兩個房價,一個1200元,一個1150元,區別是前者可以在入住前取消,而后者無論怎樣都不予退款。因為差了50元,小蚊子選擇了后者,結果損失了1150元。
作為接手不久的新人,我并沒有埋怨她,而是告訴她,只有50元的優惠時,當然要選能退掉的。
小蚊子覺得委屈,說自己前幾次都是這么訂,一直沒有問題,誰知道會有這種突發狀況。我說,要會算前后賬,有時前面看起來占了一點兒便宜,后面可能會付出更多的成本。如果了解一下客戶臨時取消的概率,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50元要對沖1150元的風險,大概是1:20的賠率,但客戶臨時取消的概率,明顯是大于這個賠率的,所以,這個選擇并不明智。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價格歧視”,意思是,為了營銷需要,同一種產品,會根據不同的場景,設計不同的價格。商家往往會在低價的基礎上,設計一些限制,能占到便宜的是少數,多數人會付出更多的成本。
便宜的東西,到后來往往更貴。
還有一樣用起來便宜,還起來特別貴的東西,那就是人情。
剛剛大學畢業那會兒,我經營了一家服裝店,因為我挺愛交際,很自然地便和周邊的商戶打成一片。尤其是隔壁一個開飯店的哥們兒,熱情到不分彼此,讓我有種莫逆之交的感覺。
一次,我帶女朋友去那家飯店吃飯,三菜一湯,小酒一瓶,吃完飯去買單。那哥們兒趕緊從柜臺里跑出來,拉住我,義正詞嚴地說:“是哥們兒不?這頓飯哥請了,你要出錢,哥跟你急啊!”
遇到這么仗義的朋友,我心里激動似火,手里的錢又裝回了口袋,拍了拍那哥們兒的肩,意味深長地說:“夠兄弟!”
出來后,女朋友也甜甜地說:“你好有面子??!”
我得意地回到:“那是,哥們兒嘛!”
沒過幾天,開飯店的那哥們兒帶著他愛人來到了我的服裝店,一邊和我攀談,一邊讓他愛人試衣服。
他愛人挺有眼光的,直接挑了件最貴的衣服穿在了身上。那哥們兒眼睛一亮,說:“就這件了,太適合你了!兄弟,這件得多少錢?”
我沉吟著,考慮是按進貨價報,還是再便宜點兒給他。
他卻爽朗地大笑,對愛人說:“我都跟你說了,小徐兄弟肯定不好意思收錢,你還不趕緊謝謝他。”
他愛人連聲道謝,我一時蒙圈,回了句“別客氣,嫂子”,饋贈就這樣被坐實。
老哥用力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夠兄弟!”
仔細想一想,他那頓飯至多100元,我這套衣服進貨價都要280元,我虧大了!可誰讓我之前占了人家便宜,現在竟以更高的代價來償還。
因為年輕,人情世故懵懵懂懂,但那次我就通曉了一個道理:為什么叫“人情債”?因為是債,你就得還,而且這債還起來成本還更高。
很多人愛攀交情,愛利用交情,因為那意味著可以“抄近道”“占便宜”。殊不知,最貴的債就是人情債,最終往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就像《蝸居》里那句臺詞:“金錢的債能欠,就是人情債不能欠,你一旦沾上,就要掏心掏肺來還?!?/p>
在這世上,要說最便宜的東西,應該就是時間了,它甚至是免費的。
大多數人都享受著同樣的待遇,一天都是24小時,你幾乎可以交換任何東西。有人交換了低唱淺斟,有人交換了伏案疾書,有人交換了逍遙自在,有人交換了艱苦卓絕……
那些前期交換到甜頭而暗爽的人啊,豈不知,后期你可能會買更多的單。
網絡作家長風吟是傳播學專業畢業,最佳選擇是去地方報社,收入高,活又少。但他覺得沒有成長性,于是去了一家雜志社做了編輯,而很多同學都進了地方報社。
一次聚會,同學們都說他傻,去報社多好,根本不用干什么活,因為大家看的都是電視節目預告那欄,其他內容幾乎沒人看,但又不得不買。所以,隨便在百科全書上摘幾篇文章,就湊成一版,報紙永遠不愁賣,待遇也永遠低不了。
長風吟說,當時自己也挺失衡,雜志社待遇少得可憐,又是市場化運作,如果文章精選不好,銷量下降,還要挨領導罵。讀者的來信,他每封都要看,還要寫總結給領導,因為從讀者的反饋中,可以知道哪類文章受歡迎。遇到投稿質量不佳,或者投稿太少時,自己還要動筆充數。
總之,投入產出比太低,和同學比起來覺得太不公平了。但他覺得付出總會有點兒回報,說不定這家雜志社做大了呢?
結果,長風吟猜中了開頭,卻猜錯了結尾——雜志社不到三年就倒閉了,可是他竟然也等來了回報。
在老板的推薦下,他去了一家互聯網平臺,做新媒體編輯,再后來又被挖到某公眾號做主編兼合伙人。一年內,他就把那個公眾號,從原來一萬多粉絲做到百萬粉絲,物質上的回報也異常豐厚。
而那些去報社的同學,大多茍延殘喘,風雨飄零。
這讓我想起《斷頭女王》里的一句話:“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p>
生命就是時間的總和。時間雖免費,卻最昂貴,因為那張貨幣一旦花出去,就再也掙不回來了。
很多時候,便宜和昂貴是不能彼此分離的,它們總是在不同維度下,相互成全,相互轉化。
就像個守恒定律:做一件事情有許多路徑,無論選擇其中哪一條,都意味著某種取舍,比如說可以省時間,可以省資金,可以省人力,可以省麻煩,等等。但是到了最后你會發現,都避不開,都省不掉,之前省掉的時間在后面會耗費更多,資金、人力、麻煩都是一樣。
你怎么設計是你的事情,但總是由時間來負責審定總付出量。
(蔣小某薦自《時代青年·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