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政務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上出現了一批很有影響力的各級政府機構所辦的新媒體。它們經常會成為網絡發聲的主力,所有參與者積極發聲、有效疏導,贏得了網友的點贊。
政府的反應速度,提升了民生的溫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①。順應這一趨勢,中國各級政府積極“上線上網”,建設自己的新媒體,“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6.94億,較2018年底增長76.3%,占整體網民的76.8%。截至2019年12月,經過新浪平臺認證的政務機構微博為13.9萬個,我國31個省(區、市)均已開通政務機構微博;各級政府共開通政務頭條號82937個,較2018年底增加4757個;各級政府共開通政務抖音號17380個,我國31個省(區、市)均已開通政務抖音號②。使用政務新媒體了解政策法規、網上辦事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的日常操作。
然而,政務新媒體的建設運營現狀遠不如數據顯示得那樣好,它們中還有一部分存在建設和運營兩張皮、運營效率低、缺少優秀編采人員、缺乏新媒體創意策劃,導致一些很多平臺屢屢出現更新遲緩、停更、無互動、標題黨等現象,因此專業新聞機構的介入服務,已經成為政務媒體十分必要的需求,要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一、政務新媒體存在的問題
政務新媒體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前沿技術發展起來的,它與新聞機構所辦的新媒體在形式、內容、渠道以及受眾、傳播規律、運營模式等方面既存在交叉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經過調研了解,筆者總結目前的政務新媒體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一)運營效率較低
以內蒙古某盟市政務新媒體的運行現狀來看,多數平臺能夠持續發布信息,實現日更新或周更新,但也存在不少平臺發布數量較低、原創信息較少、形式缺乏創新等情況。甚至于,還有個別部門未開辦政務新媒體賬號。
(二)從業人員缺乏新聞素養
黨政部門與黨報社、廣播電視臺和新聞網站等媒體行業在從業人員招聘和培養方式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別,導致黨政部門所辦新媒體中采編人員多數缺乏專業的新聞素養,缺少正規的媒體培訓,以至于在運營新媒體過程中與專業的新媒體機構差距較大。
(三)從業人員短缺
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和各委、辦、廳、局都擁有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多數的平臺是由宣傳部(處)或者政務中心負責運維,但是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運維新媒體平臺的同時,還承擔著其他各類日常工作,甚至于其他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超過維護運營新媒體平臺的。長此以往就導致很多新媒體平臺都存在人員短缺、更新頻率底下等問題,難以打造出原創高質量產品,也就很難提升影響力。
二、“政媒合作”有利于促進政務媒體產品質量提升
各地政務新媒體與當地日報社、廣播電視臺和新聞網站的合作有利于促進政務媒體產品質量提升,可以充分發揮日報社、廣播電視臺和新聞網站在內容建設方面的雄厚實力,深度挖掘打造政務機構新聞宣傳的優質內容,結合新媒體制作手段、遵從新媒體傳播規律,提升政務機構宣傳質量,增強內容建設水平,制作符合政務機構宣傳需要、易于網絡傳播、群眾喜聞樂見的新媒體產品。
近年來,內蒙古日報社先后與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外宣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大學生處等部門和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期間,內蒙古日報社成立專門的項目運維小組負責這些部門和單位的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報等新媒體的運維工作。
在負責運營的幾個新媒體平臺中,內蒙古日報社先后為其推出了《直播: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聯組會議》《直播: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新聞發布會》《MG動畫:實用視頻|一分鐘帶你了解“蒙速辦APP”》《MG動畫:解讀內蒙古自治區全面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的實施意見》《圖解:全區政務公開工作推進情況》《H5:帶著民聲上兩會》《系列微海報:讀懂民法典》等直播活動和新媒體產品。其中《直播: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聯組會議》通過圖文和視頻錄播的形式,對自治區人民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養老機構“放管服”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做了全程現場直播,播放量達到166114;《MG動畫:解讀內蒙古自治區全面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的實施意見》全網傳播量達到121678;《系列微海報:讀懂民法典》通過解析典型案例,以案說法,集中展示民法典各分編中的亮點、特點,進而見微知著,讓大家充分了解、掌握這本“社會生活百科全書”,使其成為人人會用的“人民權利寶典”,目前已發布10期,平均閱讀量達到2000多,后續還將繼續制作推出40期。這些直播和新媒體產品的推出都是以往這些政務新媒體的短板,“政媒合作”后,內蒙古日報社充分發揮了其在采編、技術、攝影、攝像及H5制作、后期剪輯等方面的技術和人才優勢,為政務新媒體平臺實現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的融媒體格局,全力做好內容生產發布,及時制作推出各種形式的解讀、評論、專訪等,通過直播、數字化、圖表圖解、音頻、視頻、H5、動漫等形式予以展現,極大地提高了合作政務新媒體的產品質量和傳播力。
三、“政媒合作”有利于提升政務媒體的影響力
各地政務新媒體與當地日報社、廣播電視臺和新聞網站應該加強合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組建項目組,合力推進政媒融合發展,努力實現政務宣傳工作向主流媒體資源借力發展,全力打造政務宣傳大矩陣,大格局。合作雙方能夠更好發揮各自優勢,聚焦各自主業,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打造“政媒合作”新模式,提升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品牌優勢和綜合競爭力。
據河南日報大河網政務中心負責人介紹,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與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于2018年11月12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組建融媒體中心,從組織架構、運行模式、人員配置等方面,初步實現了黨政機關與黨媒集團的深度融合。2019年全國人代會、河南省人代會上,該融媒體中心初次亮相,共采訪代表240余人次,共發布文字稿件560篇,視頻86個,圖解圖說24幅,推出的多個新聞產品形成爆款,訪問量總計超過2.8億。打造的紀錄片《中原藏珍》總訪問量近4000萬,通過5G網絡搭建起京豫之間代表與市民超高清無延遲視頻連線交流橋梁。雙方的合作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好,今后要從好到優,河南省人大融媒體中心將繼續不斷加強人大網站、客戶端、微信微博公眾號等平臺建設,以人民為中心講好人大故事,推出更加豐富多彩、貼近百姓生活的新聞作品和融媒產品。
筆者認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和河南省人大的合作,極大地提升了河南人大的宣傳工作和品牌影響力,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充分發揮了其在內容建設方面的雄厚實力,深度挖掘了河南人大新聞宣傳的優質內容,結合新媒體制作手段、遵從新媒體傳播規律,提升河南人大新聞宣傳質量、增強了主流宣傳聲音,不斷增強了河南人大全媒體的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綜上,筆者認為,政府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強與當地日報社、廣播電視臺和新聞網站的深度合作,積極構建長期穩定的政媒合作關系,切實通過當地日報、廣播電視臺和新聞網站在技術支撐、內容建設、品牌打造、形象宣傳等方面的優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注釋:
①人民網.人民日報: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 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目標不懈努力[R /OL](2016-10-11)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011/c117092-28768107.html.
②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 /OL](2020-04-28)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
作者簡介:李中鋒,北方新報、正北方網副總編輯
編輯:長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