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人
天下為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寄寓著人們對治國理政的美好期盼。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包含著“天下為公”的理想圖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堅持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己任,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的思想,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時刻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習近平總書記闡釋的中國夢——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正是天下為公的生動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須有天下為公的寬闊胸襟,摒棄任何私心雜念,把為全中國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唯一的追求,為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鞠躬盡瘁。要帶頭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嚴格按制度和程序辦事,嚴格管理自己的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不搞以權謀私,不搞特殊化,為全黨同志樹立愛黨愛民、勤政敬業、廉潔奉公的榜樣。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對政治局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全黨、對所有領導干部的要求。對于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而言,更要不忘來路,不忘初心,葆有天下為公的情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舉旗定向,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新高度,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經濟發展基礎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這是中國共產黨贏得群眾擁戴的關鍵所在。
實踐證明,領導干部只有做到天下為公,才能牢記人民至上;只有做到天下為公,才能真正“我將無我”;只有做到天下為公,才能扛起責任擔當。從毛澤東的“人民萬歲”,到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哪個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根基所在。
“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履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莊嚴承諾,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更要增強宗旨意識和責任擔當,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歷史賦予的崇高使命,以天下為公的情懷為官做事,摒棄私心雜念,牢記初心使命,使我們的黨永遠知民情、聚民智、順民意、得民心、謀民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劉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