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蔚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 成都 610041)
2020年一季度,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季農業生產,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總體而言,一季度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農村生產生活已恢復正常秩序,有效發揮了“三農”“壓艙石”重要作用。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為804.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3%,好于全國形勢(全國下降3.2%),好于全省二、三產業形勢(全省第二產業下降3.4%,第三產業下降2.9%)。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農業生產實現穩定增長,努力爭取為全省經濟發展做貢獻。
1.1 種植業 小春糧油長勢較好,春播進展順利,農業生產形勢穩步向好。
1.1.1 小春面積穩中有增,作物長勢較好。全省小春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 625.9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增加90萬畝,同比增長2.0%。作物長勢較好,去冬今春以來,全省農業氣象條件良好,光照充足,小麥、油菜一二類苗占比均超過九成,苗架基礎好于常年,中后期病蟲害防治到位,有效降低了病蟲害危害損失。目前,全省小麥處于灌漿成熟期,油菜進入角果成熟期。據典型調查,小麥、油菜理論測產產量,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再獲豐收已成定局。
1.1.2 大春備耕全面展開,育播進度好于上年。全省大春糧食育播,已于2 月中旬從南向北全面展開,川南片區水稻、玉米移栽已過半,川中、川東、川東北平壩丘陵區水稻、春玉米已進入育播掃尾階段,川西平原及盆周山區正處于育播高峰,進度普遍比去年提早3~5天。據農情調度,截至4月16日,全省已播栽大春糧食2 664.3萬畝,占預計完成的33.9%,同比多播栽65.4萬畝,快0.4個百分點。
1.1.3 經濟作物持續向好,蔬菜產量繼續增長。隨著天氣回暖,蔬菜生產逐漸進入旺季,產量穩步上升,供應量總體充足。1季度全省蔬菜及食用菌產量936.0萬噸,同比增長4.1%。瓜果產量9.3萬噸,增長14.4%。各地春茶生產有序開展,目前川西南進入春茶生產后期,川東北進入春茶生產高峰期,全省采摘面積達到495萬畝,比上年增加15萬畝,茶葉加工企業全面復工。
1.1.4 擴面、提質、增效增加糧食產量,確保穩產保供。一方面從擴面上增產量,壓緊壓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把面積和產量任務分解落實到縣到鄉。做到應播盡播、應種盡種,確保大春播面增加100萬畝,增產2.5億千克。另一方面從提質上增產量,確保按期完成38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同時加快補齊水利設施短板,確保旱澇保收,實現“藏糧于地”。同時從科技上增產量。進一步優化糧食供給科技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形成糧食科技投入主體多元化。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實現“藏糧于技”,確保既增產又提質。
1.2 畜牧業 生豬生產持續恢復,家禽出欄形勢明顯好轉,生產形勢持續回暖。
1.2.1 生豬環比連續增長,產能恢復勢頭良好。1季度末,全省生豬存欄2986.7萬頭,較去年底上漲4.0%,比全國高出0.5個百分點,其中能繁母豬存欄308.3萬頭,較去年底上漲12.5%,比全國水平高出2.7個百分點。據監測,全省規模豬場生豬存欄連續5個月增長、較去年10月增長34.5%,能繁母豬存欄連續6個月增長,生豬生產逐步恢復。1季度,生豬出欄1 115.9萬頭,豬肉市場價格已連續8周從高位回落。
1.2.2 牛羊肉出欄基本穩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牛羊肉消費減少,牛羊出欄略有下降。1季度,全省牛出欄79.3 萬只,同比下降0.7%;羊出欄406.7萬只,同比下降2.4%。牛、羊肉產量,同比下降0.8%和2.8%。
1.2.3 家禽出欄形勢好轉。作為生豬替代產業,去年以來,全省家禽養殖業蓬勃發展。隨著近期防控政策的調整,物流、交通和活禽交易市場逐步放開,家禽生產、消費逐漸好轉。1季度,全省家禽出欄17 299.6 萬只,同比增長2.6%,禽肉產量增長2.6%。
1.3 涉農企業生產情況 復工復產穩步加快,已達到常年水平。通過簡化審批程序、“點對點”幫扶、暢通運輸渠道等方式,全力解決企業復工問題。當前,種業企業、屠宰及獸藥生產企業復工復產率100%。肥料生產企業復工率85.2%,重點企業已全面復工復產。農藥、配合飼料生產、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復工復產率為96%、97.3%、96%。
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全年糧食、生豬生產和農民增收等目標任務,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的基礎上,推動相關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努力爭取為全省經濟發展做貢獻。
2.1 落實糧食主產省政治責任,實現糧食生產擴面增產 嚴格開展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壓實地方政府抓糧主體責任。強化春耕備耕措施,繼續做好“四項服務”,做到應播盡播、應種盡種。深入推進重大病蟲害防治,強化草地貪夜蛾監測和防控,做好沙漠蝗蟲應對準備,突出抓好200萬畝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600萬畝“稻香杯”優質稻生產示范區建設,確保大春播面增加100萬畝、糧食增產2.5億千克、總產達到352.35億千克。
2.2 加快推進恢復生豬生產,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全面開展生豬生產專項考核,對恢復生產進度滯后的進行約談。毫不放松抓好禽流感和非洲豬瘟防控,嚴厲打擊非法調運等行為,扎實做好春季集中強制免疫,確保“應免盡免”。全面落實“豬九條”“新八條”等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新開工規模養殖場建設進度,推廣“公司+農戶”等模式,幫帶中小養殖戶發展標準化養殖,確保今年完成出欄生豬6000萬頭的目標任務。
2.3 以現代農業園區為引領,加快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重點項目建設 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分類分級新建現代農業園區300個以上,新認定國家級園區2個以上,評定省級星級園區30個以上,新建380萬畝高標準農田,大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項目和鄉村振興先進縣、先進鄉、示范村培育項目。
2.4 加強工作督導,確保政策落地落實 按照《進一步轉變干部作風、增強工作執行力“1+5”工作方案》,派出21個工作組,共計100人,由1名廳領導任組長,聯系1~2個市(州)“三農”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重點圍繞“糧豬生產、農田農業項目建設、10+3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宜居鄉村建設、農民增收與產業扶貧”5大重點工作開展調研指導,工作組在市(州)的縣鄉村工作一年以上,每月在基層一線工作10天以上,當好巡回式的“一兵四員”,即“三農”工作的“偵察兵”和“調研員、服務員、信息員、考核員”,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問題。全力以赴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督導各項惠農政策落地落實,確保今年各項目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