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實驗幼兒園 孫 娟
眾所周知,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對教育提出的許多獨到見解一直沿用到今日。作為新時期的幼兒教師,如何做一位有智慧、愛學習、會思考的教師,我們仍需向孔子借智慧。
孔子一生提出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學習觀、工作觀、人生觀、教育觀、交友觀等,這些思想至今仍對一線教育工作者有著廣泛影響。以下筆者將聯系自身體驗談談與教育工作有關的幾個觀點。
關于工作觀,孔子提出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即告誡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做好示范。教師是孩子在校學習的榜樣,對孩子的要求,教師也必須做到且做好示范效果,即教育的示范性原則。
教師首先通過自己的理解把教育內容融會貫通,把其中包含的知識、技能、世界觀和思想感情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并在了解兒童知識水平和心理狀況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并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兒童所掌握。所以與其說教師是用教育活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兒童,不如說是用自己的知識、技能、世界觀和思想感情去影響兒童,是用教師的人格去感染兒童。
教師的示范性也是由人的認識過程和心理過程的特點決定的。人對知識的掌握和心理的發展都是以感性活動為基礎的,具體的現實事物最容易在心理中引起反映。教師以自己的語言、形象、活動和激情表現知識內涵,能幫助兒童把握知識內涵,并留下深刻印象。
案例一小班幼兒吃飯時,總是往地上、桌上掉飯粒,或者把不喜歡吃的菜扔在桌子上。我們班三位老師每次在吃飯時都要告誡他們,不要把飯粒掉在桌子或地上,要保持桌面干凈,但是收效甚微。
有一天中午,我給樂樂盛飯時,不小心把勺子里的飯粒灑在了推車上。我剛想撿起來扔掉,可突然發現周圍有許多雙眼睛正在看著我,我馬上意識到幼兒是想看看老師的舉動。我仔細地撿起推車上的飯粒,小心地放回桶里,并且告訴他們,只要從碗里掉出來的飯菜沒有掉到地上,小朋友們都可以撿起來放回碗里。從這以后,每次給幼兒盛完飯,我都要檢查推車上是否有飯粒,如果有就撿起來放回桶里。孩子們看到老師這樣做,也就慢慢學會了把掉在桌子上的飯粒撿起來放在碗里,班里掉飯粒的現象就逐漸減少了。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孔子告誡我們,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不是給別人看,而是為了自己學。就拿“國培”來說,“國培”學習不應僅僅只是為了獲得證書、學時,而應該享受學習的過程,享受思想獲得時的喜悅,享受思想交匯、碰撞時的激情,享受知識裝進腦袋時的滿足……任何學習都應當是為充實、提升自身素養和專業水平。我們要把握這樣的理念,端正學習態度。
案例二有一次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魏峰為“國培”班學員開展主題為“經典閱讀與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的講座。
講座開始,魏老師先向學員們提出四個問題:“最近完整讀完一本書是什么時候”“這學期讀了幾本書”“印象最深的書什么?打動你的地方是什么”“你喜歡讀書嗎?影響你讀書的因素有哪些”。通過現場互動,他與學員們分享了對讀書的思考以及當下中國人均讀書現狀與日本、俄羅斯以及德國等西方國家之間的差距,引起現場學員的反思。之后魏老師又闡述了“我們為什么要讀書”的四點理由,即讀書可以增進知識、提升智慧、解放思想、堅定立場和滋養心靈。最后,他向學員們分別推薦了哲學、文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經典書籍,希望大家能夠多讀書,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通過此次學習,培訓班學員對閱讀有了重新認識,紛紛表示要開始讀書。此次講座,也更新了學員對于閱讀目的的認識,讀書不是為了功利化的需求,而是一種享受學習的過程,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
子路和冉有分別問孔子:“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對子路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么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卻對冉有說:“應該聽到后就去實行。”公西華不明白,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這個例子即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理解和真正落實的。每一位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個性。學前教育期教師要把握好每一個幼兒的性格特征、愛好等,再對其因材施教,這可對孩子一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例如膽小的孩子應當鼓勵他多舉手回答問題;說話不完整、不清楚的幼兒應當多給他提供完整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喜歡畫畫、做手工的孩子可以在區域游戲時安排到手工區;活潑膽大的孩子可以讓他當老師的小助手,幫忙組織活動……
案例三慶慶是我們班一位比較特殊的寶貝。在語言發展關鍵期時,由于父母及家人沒有注意其語言發展,導致慶慶將近四周歲的時候語言發展相比同齡幼兒要遲緩,完整的單句都說不清。孩子的媽媽很著急,小班開學初一直和我們老師不斷地交流并尋求幫助,希望可以提高慶慶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其盡早跟上其他幼兒的步伐。
后來,在幼兒園里只要慶慶愿意舉手回答問題,我們老師總是樂意給他說的機會。通過日常觀察,我發現,慶慶說話快的時候別人就聽不清楚他說話的內容。因此,我引導他慢慢一個字一個詞說出來。一段時間以后,我們都發現慶慶說話吐字明顯清楚了許多。除了在幼兒園注意發展他的語言之外,我跟家長交流,讓她每天晚上給孩子說故事,多啟發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需所求,不要總是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經過將近一個學年的學習和成長,慶慶的語言發展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們希望在和家長的不斷交流中促進孩子的發展。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時,樂以忘憂,不知老人將至云爾。”孔子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甚至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這是一種怎樣的學習境界啊!其實孔子是告訴我們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應當時刻秉持一種終身學習的態度。在信息時代,孩子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教師知識老化的周期很短。面對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隨時更新知識儲備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作為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平常要多讀書、常看報、勤上網,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時時處處采摘知識的花粉,釀出美味的蜂蜜。每一次園本培訓,每一次“國培”學習,讀一本幼教專業書籍,年級集體備課……這些其實都是終身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片段。作為新時期的幼兒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接觸新思想、新理念,為自己“充電”,才能更好地服務幼兒。
案例四早操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節,對幼兒心智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大多數幼兒教師一樣,在每學期早操編排時我通常會選擇借鑒網絡視頻,直接下載來“照搬照抄”,或者適當修改不適合本年級幼兒做的動作,很少會主動創新編排幼兒園早操活動。
在一次“國培”學習中,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迮林老師通過短短兩個半小時的時間里帶著學員們真正地動起來——通過展示“小貓叫”“小鳥飛”等不同體態,引導學員們如何創新早操動作。每一個基本的早操動作通過結合手勢、腳位、空間方位等各個方面可以創新出無數的新動作。掌握幼兒操一般編排順序后,迮老師又安排學員們根據兒歌編排早操動作,組員們團結合作,各組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早操動作。通過這次學習和實踐,我發現其實幼兒園早操創新編排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難,只要掌握幼兒操編排的基本理念及基本動作,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每個老師都可以創新出合適的幼兒園早操,而不必“照搬照抄”。
通過這樣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國培”學習不是坐在椅子上的靜態學習,不是單純理論的學習,也不是被動接受的學習,它是終身學習的一個片段,是我接受新理念、新思想的“加油站”。
孔子提出的思想還有很多對我們教育、做人、做事可以產生重要影響的話語,這里不再贅述。最后,用“國培”時學到的一句話總結:“學習是為了讓我們的內心有足夠強大的知識體系,支撐我們快樂地調整面對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