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津、命題及解析:淳安縣第二中學錢華南
材料一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需要在真實的語文學習任務情境中綜合考查。語文教師應根據實際需要,整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身的優勢和局限,教師應根據特定的評價目的選擇使用。可采用紙筆測試、現場觀察、對話交流、小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種評價方式,提高評價效率,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對學生的評價,既要有對基本目標的確定性要求,確保底線;也要注意以恰當的方式對希望繼續提高的學生予以引導。
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呈現鮮明的個體特點。教師要注意搜集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各類材料,如測試試卷、讀書筆記、文學作品、小組研討成果、調查報告、體驗性表演活動和個人反思日志等。通過這些材料了解學生在任務群學習中表現出的個性品質和精神態度,建立完整的學習檔案,全面記錄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軌跡。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表現性評價,形成多樣化的學生成長記錄,全面而科學地衡量學生的發展。
(摘編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材料二
如何將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與核心素養相融合?筆者認為,彰顯地方、學校特色且適合學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各個地區可以在理解核心素養框架的基礎上,構建適合地方發展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標體系。在此前提下,各個學校可以對該核心素養指標體系進行適當刪減、增加或整合,也可以根據學校實際與學生發展現狀重建部分指標。在完成該工作后,學校應將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指標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指標進行比對,重復的部分可以進行融合,不同的部分可以取“上位”者,這樣能夠更有效地開展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如,學校可將綜合素質評價中的思想品德擴展為品德發展與公民素養,將核心素養中的人文底蘊、責任擔當、國家認同與國際理解作為二級指標,重點考查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愛黨愛國與國際視野的情況;學業水平可擴展為學習能力與修習課程,可將核心素養中的樂學善學意識、反思意識、信息能力與修習課程的成績等作為二級指標;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可放在一起,將核心素養中的熱愛生命、健全人格、理解與鑒賞美的能力作為二級指標;社會實踐擴展為創新精神與實踐意識,可將核心素養中的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與創新發明作為二級指標。
(摘編自章全武《核心素養背景下綜合素質評價的發展路徑》)
材料三
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與綜合素質評價都是從學生全面發展所涉及的各個方面開展的評價活動,其所共同擔負的一個重要職責是扭轉以學業成績為單一評價標準的現狀。綜合素質評價的關注點是學生個體,是對全體學生層面進行的評價,主要通過日常中對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形成檔案,全面反映學生發展情況及優勢特長。這已成為中高考招生的重要參考材料。如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方法使用科學合理,所收集和積累的數據客觀可信,則其所使用的評價方式方法、所積累起來的評價數據都可以直接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服務,成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所需信息的一部分,而無須額外進行同樣內容的重復收集與評估,實現數據的共享與流通。
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用于指導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綜合評價改革的生命力所在。國家層面要綜合各實驗區結果,促進制度層面綜合素質評價和中高考的融通,構建動態、統一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進而撬動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實驗區在開展綜合評價改革中要主動對接中高考相應的指標與需求,提升綜合評價結果的可用性。
(摘編自辛濤、張彩《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現狀與前瞻》)
材料一選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屬于標準性文件。材料二、材料三選自學術論文。三篇選文均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對學生開展科學合理的素質評價為主題。
材料一從選用恰當評價方式的角度出發,探討了考查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可行辦法。材料二提出各地應在理解核心素養框架的基礎上,構建適合地方發展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材料三認為中小學學生的綜合
素質評價應與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實現數據的共享和流通,要讓從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
收集的數據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服務。
1.下列對材料中“核心素養”的相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考查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需要教師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在真實的學習任務情境中綜合考查。
B.教師搜集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各類材料,是基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呈現鮮明的個體特點。
C.大多數學校已經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表現性評價,從而全面、科學地衡量學生的核心素養。
D.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勞動意識、問題解決與技術運用可以對應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的社會實踐。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核心素養框架與綜合素質評價在內容上存在交叉,學校可根據實際對兩者內容指標進行比對、融合,甚至全部重建。
B.作者認為體現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與核心素養相融合,最好的是內容能彰顯地方、學校特色且適合學生需要。
C.使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方法,所積累起來的評價數據都可以直接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服務。
D.在我國現階段,只要實行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與綜合素質評價,就能扭轉以學業成績為單一評價標準的現狀。
3.根據上述材料,簡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學者的主要觀點。 (4 分)
(1)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
1.C
“大多數學校已經可以……”的表述不準確。材料一原文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表現性評價,形成多樣化的學生成長記錄,全面而科學地衡量學生的發展”。
2.B
A 選項,“甚至全部重建”表述不準確,原文為“也可以根據學校實際與學生發展現狀重建部分指標”;C 選項,材料三原文中有“如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方法使用科學合理,所收集和積累的數據客觀可信”等前提,因此選項中的表述不能成立;D 選項,“只要……就……”的表述過于絕對,與原文不符。
3.(1)結合核心素養,構建彰顯特色、適合學生需要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2 分)
(2)中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應實現對接(或數據共享和流通)。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