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洋 劉文利
1998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大辭典》對勞動教育的定義是:勞動、生產、技術和勞動素養方面的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基于《意見》,勞動教育需要從知識、態度和技能三個方面共同開展,既要通過知識理論及價值觀的引導,提升學生的勞動認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還需要通過勞動實踐,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在勞動教育實踐中,要根據教育目標,針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小學低年級要注重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的樂趣,知道人人都要勞動;小學中高年級要注重圍繞衛生、勞動習慣的養成,引導學生做好個人清潔衛生,主動分擔家務,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到勞動的光榮。在全面性教育中,勞動教育亦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意見》從四個方面強調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一是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地進行勞動,每年掌握1~2 項生活技能;二是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社會勞動;三是樹立崇尚勞動的家風,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習慣;四是學校聯合社區、婦聯等開展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加強對家庭勞動教育的指導。
家庭勞動教育從兒童的幼兒時期就可以開始。劉文利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 冊)(以下簡稱《繪本》)通過繪本故事的形式向幼兒傳遞科學的性教育知識、價值觀和生活技能。在《多彩的幸福》中,繪本通過展示故事主人公身邊的故事,幫助幼兒了解職業的多樣性,引導幼兒了解不同職業的內容以及工作特點,學會尊重不同職業的普通勞動者。在《我愛我家》中,繪本通過展現故事主人公的家庭生活故事,向幼兒介紹不同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幫助幼兒形成對不同生活方式的正確認識,培養幼兒為家庭貢獻力量的勞動意識,進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干活動作慢,甚至經常“幫倒忙”,還不如自己做來得快,這些做法剝奪了孩子做家務的機會,會逐漸消磨孩子做家務的興趣;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太懶了,就是要讓他多干活才行。事實上,讓孩子在家里做些家務活并不是讓孩子干苦力,也不是為了懲罰孩子,而是想讓孩子在與父母共同做家務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勞動意識。在幼兒時期,父母引導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主勞動的意識,還能夠提升孩子的自尊、自信、成就感和家庭歸屬感。
劉文利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12冊)(以下簡稱《讀本》)從知識、技能和態度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讀本》在開展勞動教育時,使用情景式對話的圖片進行教學,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參與角色扮演活動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價值判斷,形成正確的勞動態度,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讀本》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置了難易及深淺程度不同的勞動教育內容。
《讀本》一年級上冊在“家庭與朋友”單元中,向學生傳遞熱愛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并教授學生家庭有規矩,如相互關愛,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學會收拾自己的物品,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讀本》還教授學生尊重家庭成員的勞動成果,學會感恩,如感謝父母為自己做的一日三餐,保持房間整潔有序等。在“性別與權利”單元中,通過向學生傳遞性別平等的態度,引導學生理解男孩女孩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員,都應該分擔家務,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讀本》二年級上冊在“家庭與朋友”單元中,向學生傳遞家庭成員各有職責的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了解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很重要,都需要分擔家務,為家庭盡責任、做貢獻。在“生活與技能”單元中,向學生傳遞同伴積極影響的作用,如向愛勞動的同伴學習可以促進自身的進步。《讀本》二年級下冊在“身體發育”單元的“不同與平等”主題中,向學生傳遞人人都平等的價值觀,引導學生理解勞動無貴賤之分、無性別之分,勞動能夠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更加精彩、更加和諧。
《讀本》三年級上冊在“家庭與朋友”單元的“寬容、接納與尊重”主題中,向學生傳遞尊重是人的需要,是人際溝通的前提,包括尊重他人的職業、尊重他人的勞動等;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和個性,都可以通過勞動用不同方式為家庭、朋友和社會做出貢獻,包括殘障人。在“生活與技能”單元中,教授學生應謙虛地學習別人的優點,如熱愛勞動、積極承擔家務等。在“性別與權利”單元中,通過向學生介紹傳統的社會性別、現代社會性別和社會性別平等的知識,幫助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到新時代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從事各種職業、參與社會發展,通過勞動體現自己的價值。
《讀本》四年級上冊在“家庭與朋友”單元中,教授學生家庭成員的角色、責任以及健康與不健康人際關系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到勞動在家庭和社會人際關系中的重要作用。
《讀本》五年級上冊在“家庭與朋友”單元的主題二“消除歧視”中,通過向學生介紹歧視的概念、種類,幫助學生了解歧視的危害,讓學生認識到人生而平等,職業沒有貴賤之分,只要是通過誠實的勞動為社會做出貢獻,都應該獲得尊重。
《讀本》六年級上冊在“生活與技能”單元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價值觀,重視價值觀對個體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學生的價值觀會受到父母、同伴等的影響,因此,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共同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