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紅
目前,心理健康教師對學生心理成長的評價比較籠統。為此,筆者嘗試設計小學生心理成長報告單,引導學生在期末的時候總結心理課的收獲,記錄心理成長路線,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強化積極情感體驗,激發正向行為,發展健康人格。
心理成長報告單的內容要與心育課程的輔導目標相結合。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心育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如,中年級心理課的重要主題是人際交往,設計了兩項內容:我最想感謝的三個人及感謝的理由;我為建設和諧班集體做的三點努力。這樣的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是心理課的重要目標。心理健康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面對各科學習,善于發現自己的學習優勢。如,本學期我最滿意的一次語文、數學、英語成績分別是多少?獲得這個成績的原因分別是什么?在技能學科(包括音樂、體育、美術、科學、信息、綜合實踐)的學習中,我的三點進步是什么?通過回顧學習歷程,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總結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信心。
現實生活是學生心理體驗的實驗田,是心理成長的滋養品。心理成長報告單的內容要具有開放性,涵蓋學生的整個生活。如,讓低年級學生總結體現自己長大的三件事,有的學生寫自己膽子變大了,能夠一個人在家了;有的學生寫自己愿意幫助別人,朋友變多了;有的學生寫自己不發火了,脾氣變好了;有的學生寫能夠認真完成作業,學習成績提高了……
每個年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程度不同,心理課的輔導目標自然也不同,因此,心理成長報告單的內容要因時制宜。如,六年級上學期讓學生自我評價:這個學期,我能覺察并接受自己身體上的哪些變化?六年級下學期開始填寫同學錄,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將“我的心理成長報告單”改成“我的美好童年儲蓄卡”,讓每個學生回顧小學生涯,記錄下美好的童年。
填寫心理成長報告單是引導學生回到當下,真實面對自己。為此,心理健康教師要創設安全的氛圍,先讓學生在音樂中放松,然后通過簡潔的引導語讓學生靜心填寫。如,五年級上學期的引導語:親愛的同學,本學期即將結束,請你認真回顧并記錄下你的成長足跡。你會有新的體驗,會變得更加有力量。五年級下學期的引導語:親愛的同學,成功者善于自我規劃和總結,能夠揚長避短。請你根據下面的提問進行自我評價,你會收獲很多的驚喜。
心理成長的表達需要感性與理性相結合,心理健康教師可以設計多種表達形式,催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促進自我練習。
1.第一人稱表達。
填寫心理成長報告單的過程其實是學生自我分析、自我探索的過程,采用第一人稱表達,可以促進學生集中心力,進行自我描述以及自我評價。如,這個學期我印象最深的一節心理課是 ,我的收獲是 。學生將想寫的內容填寫在橫線上,流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2.圖畫表達。
圖畫是非語言的表達方式,傳遞的信息比語言更豐富,能呈現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如,讓低年級學生畫出這學期最難忘的三個畫面。通過繪畫,學生將內心的情感投射在圖畫中,強化了自身的情感體驗。
3.九宮格表達。
心理成長報告單是對學生目前心理狀態的全面評價。小學生缺乏系統的思維能力,心理健康教師可以采用九宮格的方式幫助學生整合碎片化的體驗,幫助學生全面地認識自己。如,六年級下學期,讓學生在九宮格內記錄九個“童年之最”:最開心的一次活動、最喜歡的一項運動、最認真聽的一節課、發揮最好的一次考試、最喜歡的校園一景、最難忘的一句話、最喜歡的一本書、最佩服的一個人、最大的一次挑戰。
4.文圖結合。
文字與圖畫結合,理性分析與形象表達,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生活體驗,聚焦表達重點。如,六年級學生自測“我的童年輪”,紙上先印好一個向四周發散出七條等長線段的中心圓,七條等長線段各連著一個小圓圈,分別代表學習成績、道德品質、自信心、身體健康、人際關系、愛的支持以及自選內容。學生根據每項自評分在相應線段上標好分值點,再將七個點連起來組成一個童年輪。學生可以通過童年輪的形狀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心理健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外在支持系統,引導學生尋找來自父母、老師和同學等重要他人的積極評價,如肯定、鼓勵等,滿足學生健康的自戀需求,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知能力,激發積極向上的情感和行為。
1.感覺賦能。
感覺是認識客觀世界的開端,也是自我認識、自我探索的基礎。如,中年級設計這樣一項:在爸爸媽媽眼里,我的三個優點是什么?在老師眼里,我的三個優點是什么?在好朋友眼里,我的三個優點是什么?很多學生在做完練習后內心充滿了力量。
2.期待賦能。
心理成長報告單的內容不僅是對過去生活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內心有了期待,行動力就會增強。如,六年級上學期設計這樣一項:我期待在小學畢業前實現的一個愿望是,為此,我的努力是 。下學期,很多學生真的在這些方面不斷努力,并取得了很大進步。
3.行動賦能。
教師的當面肯定和表揚對學生更有激勵性。畢業季,很多學生找老師或同學寫留言,心理健康教師在“美好童年儲蓄卡”中設計了這樣的內容:在一周內,分別請五名同學寫出自己的三個優點,請學校老師寫出自己的三個優點,請父母寫出自己的五個優點。這些來自同學、老師和父母的肯定給學生的生活注入強大的能量。
記錄心理成長報告單重在過程體驗,心理健康教師一定要做好前期準備和后期反饋。
期末階段,學生考試壓力大,作業多。因此,心理成長報告單的填寫時間最好是在期末考試的前兩周。另外,教師和家長可以在兒童節前填寫“美好童年儲蓄卡”,并將此作為兒童節禮物。
心理成長報告單的內容要適量,保證學生能在一節課內完成。最好在集體分享環節填寫心理成長報告單,學生可以找朋友分享,也能得到朋友的積極回應。在收齊心理成長報告單后,教師可以在報告單上畫一個大拇指或者寫一句肯定的話,在期末休業式時將報告單發還給學生,由學生自己保存。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認識能力存在差異,有些學生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也感受不到來自父母、老師和同學的積極肯定。為此,心理健康教師要在課堂上給予他們鼓勵和指導,還可以在課后與他們的父母或班主任聯系,一起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進步,改變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激發內心的力量。
總之,心理成長報告單是對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價的一種積極嘗試,推動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探索,增進自我理解和自我接納,實現自我賦能和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