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云
今年,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開展了“鄉村振興重點問題”專題調研,圍繞產業興旺、城鄉融合、土地制度、集體經濟、農民增收等五方面內容,深入涉農區、鎮、村實地走訪,并召開市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并赴江蘇省蘇州市學習考察張家港市、太倉市、昆山市鄉村振興情況。
基礎薄弱后勁不足。雖然本市鄉村振興取得較好成效,但調研發現還存在明顯不足。農村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鄉村產業沒有充分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尚未形成,鄉村產業發展的用地政策尚未得到很好落實,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還有明顯差距,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5G網絡、AI人工智能、無人機、物聯網等新基建水平十分落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等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展緩慢;農村集體經濟缺乏新的發展途徑,后勁不足;城鄉收入差距絕對值持續擴大,農民增收困難。
振興產業共享成果。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在蘇州學習考察期間,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給調研組留下深刻印象,該村擁有鋼鐵企業股權,年度可用財力達1.68億元,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就能按照農民意愿描繪美好的藍圖,農民集中居住的“永聯小鎮”被打造成為景色宜人的“4A”級景區、五星級鄉村旅游示范區、國家級生態村。為此,調研組提出建議:明確目標定位,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切實做到干部配備優先、要素配置優先、資金投入優先、公共服務安排優先;壯大鄉村產業,推動綠色農業、品牌農業、種源農業、智慧農業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智慧農業、數字農村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大力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加快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引導農村集體經濟參與產業園區和公益項目開發建設,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構建長效機制,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