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臻
二十余年的軍旅生涯養成了閔行區人大代表孫林勤學善思、求真篤行的處事風格。轉業閔行,特別是到華漕鎮后的十余年里,他心甘情愿當起了華漕百姓的貼心人。尤其是當選為本屆鎮人大主席以來,他更是敢想、敢做、敢實踐,為人大工作打上了華漕烙印,使華漕人大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實”字是關鍵,“干”字見真章
凡事親力親為是孫林一貫作風,總說著“要把人大工作做實、做細、做活”的他,把創新工作模式放在了行動中,把做好人大工作刻在了骨子里。
例如被市人大領導評價為“承載了滿滿的基層民主”的聯系選民工作箱,從設計到配置,都由他親自把關。而這個讓“固化”的聯系選民場所“流動”起來的“神器”,體現了他扎實的群眾工作經驗、對基層工作的了如指掌和主動跨前的思維模式。
這個“神器”的配置還得從2017年的第一次聯系選民說起。每年6月是閔行區人大代表的集中聯系選民活動月,雖然一周前已在選區內廣泛張貼接待公告,但是現場選民還是不多。孫林于是特地為所有區、鎮人大代表制作了“亮身份”的聯系卡,將代表的個人微信二維碼、聯系方式、職務信息等印在卡上,發放給選區內的選民,使代表不僅能主動“下訪選區”,更能“線上線下”同步接受選民“預約看診”。但如此大量的聯系卡、選民“看診記錄”和代表出具“診斷結果報告”等材料管理又成了困擾基層的另一難題。孫林認為可以根據區、鎮代表選區劃分,在鎮域范圍內設立了6個固定的代表聯系站,并為每個站點配備專門聯系選民的工作箱,箱內統一配置資料冊、代表聯絡手冊、代表信息插片、聯系卡、臺卡、記錄本等。
從此,聯系選民工作箱也成為了接待選民的重要“裝備”,華漕鎮的人大代表聯系站不再是固定的場所,而是承載了基層民主的意見箱。“流動”的人大代表聯系站也實現了“拎包入駐”的設計初衷,真正“活了起來”。
抓住“進博會”關鍵詞,用好代表建議這個利器
孫林常說“發現堵點,輕而易舉,但要排除堵點,卻不容易。作為人大代表,要用好代表建議這個法律賦予的利器”。
2018年,他提出了《按照進博會保障要求,進一步加強北翟路、北青公路管養》的建議。在2018上半年集中聯系選民活動月中,有群眾反映北翟路沿線綠化帶裸露,白色垃圾無人清理,且此路段有大量土方車經過,對市容環境產生很大影響。在詢問相關職能部門后,孫林卻犯難了——原來除了北翟路,還有一條在建的北青公路也是相同情況,牽涉單位眾多,責任分工又不明確,管理主體為市路政局,而市政養護、綠化養護、道路保潔養護單位卻是虹橋運管公司。但因臨近進博會,市綠化市容局開設的“進博會督查平臺”連續6次派發了北翟路沿線管養整改督查問題。“這兩條道路的養護責任不明確不僅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也會讓日漸臨近的進博會‘明珠蒙塵!”孫林說,這個問題必須解決,而且必須要快。提交代表建議后,他多次與承辦方溝通、實地調研、面商處置方案,最終在區交通委的牽頭下,建立了“養護美麗華漕北翟路”微信群,召開了聯席會議,暢通了市路政局及下屬養護單位與華漕鎮相關職能部門的直接聯系渠道。終于,在進博會開幕的前11天,這條建議得到圓滿解決。
孫林常說:“人大工作要實干,更要把好方向,不僅要‘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正是勤學善思、求真篤行讓這名“半路出家”的外行人如今已華麗地轉變為一名地道的人大工作“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