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芳/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030032
在非洲豬瘟疫病發生之前,我國的養豬業水平處于世界中下游,存在著一定的疫病防控壓力。在養豬業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病害,如豬流感、豬瘟、圓環病毒病、豬偽狂犬病、口蹄疫等病,這些疾病嚴重威脅養豬場的健康發展。自從非洲豬瘟疫病發生之后,許多養豬場都將控制非洲豬瘟作為養豬疫病防控的重點,區分出了“非瘟”與非“非瘟”的疫病防控,忽視了養豬場的基礎免疫。在養豬場基礎性疾病免疫當中藍耳病檢出率最高,經濟損失也比較大。出現免疫抑制問題的話,能夠導致豬瘟抗體不理想,造成圓環病毒2型的繁殖與擴散。如果此時再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話,經濟損失將非常大,因而許多養豬場一旦感染非洲豬瘟,就可能在短時間內清場。為此,在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基礎上,必須重視對養豬場內的基礎疫病的防控,尤其是加強對豬藍耳病的防控工作。
非洲豬瘟和藍耳病都可能引起豬的免疫抑制,但是藍耳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更加持久。如果豬感染非洲豬瘟的話,可能出現全身性的免疫抑制而導致機體失去平衡,最后死亡。如果感染藍耳病的話,豬只會出現一個持續免疫抑制的過程,直接影響豬群的生產效益。其次,非洲豬瘟和豬藍耳病的共同特點就是侵害豬的巨噬細胞,如果豬只感染藍耳病毒,就會增加感染非洲豬瘟的概率。一些臨床案例也證明了如果感染藍耳病的話,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大。養殖場也出現免疫藍耳病弱毒疫苗后出現非洲豬瘟暴發的情況,該種情況就說明藍耳病弱毒疫苗對豬體造成了免疫抑制,導致豬很容易感染非洲豬瘟病。再次。藍耳病病毒導致豬體的免疫抑制,主要是因為藍耳病毒感染能夠造成胸腺萎縮。連不上一些非洲豬瘟感染成場,主要是母豬和大豬先感染病毒,有些專家認為這與大豬胸腺退化有關系,所以感染非洲豬瘟的概率提高。為此,非洲豬瘟疫情的形勢下必須做好藍耳病的防控工作,保護仔豬的胸腺,解除豬體免疫抑制,降低非洲豬瘟發病的概率,提高養豬場的經濟效益。
在非洲豬瘟大量暴發的情況下,對藍耳病的防控工作出現了挑戰和機遇,機遇主要表現在現階段的生物安全體系更加完善;挑戰表現在大量的三元母豬進入繁殖體系,引發新一輪的藍耳病的發生。為此,在品引種的過程中必須做好藍耳病的防控工作。此外,應該加強對藍耳病的監測,通過對抗體和抗原的檢測來掌握感染疾病的情況,科學的檢測工作能夠為預防藍耳病選擇適合的疫苗。
3.1 正確使用藍耳病疫苗在非洲豬瘟形式下,選擇藍耳病疫苗非常的關鍵。首先,弱毒苗如果頻繁使用的話,不利于藍耳病的控制,還可能加劇藍耳病病毒的變異和重組,導致防空更加困難。其次,弱毒苗能夠造成仔豬胸腺的損傷,引發豬體發生免疫抑制。為此,應該謹慎的選擇使用弱毒疫苗,可以通過使用藍耳病滅活疫苗來提高防疫的效果。相關研究顯示,藍耳病滅活疫苗能夠很好的控制住藍耳病的暴發,同時能夠對不同的毒株有很好的保護。相關實驗證明,我國研發的藍耳病滅活疫苗”藍立定”夠實現對藍耳病高致病性毒株的攻毒。為此,應該通過研制有效的藍耳病滅活疫苗來加強對藍耳病的防控。
3.2 藍耳病繼發感染控制現階段,存在著仔豬已免疫藍耳病經典毒株疫苗,但是放入養殖場后出現規律性的藍耳病繼發感染問題。為此,可以在發病前的一個月進行免疫毒株藍耳病疫苗的注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繼發感染所造成的死亡現象。其次,在一些繁殖場不免疫藍耳病疫苗,放入到養殖場后進行第一針免疫都出來耳病疫苗的注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繼發感染的發生。最后,如果生產模式發生改變,藍耳病會出現惡化的問題,應該在繁殖場的采訪階段開展三針保健工作,很好的彌補較差環境所帶來的疾病問題。
3.3 運輸應急控制首先,仔豬在斷奶上料期間,對不能達到投苗標準的仔豬需要進行篩選,為之后科學篩選奠定基礎。再次,運豬車內必須鋪設干草,在仔豬運輸的過程中必須保證良好的溫度。最后,在仔豬入群后的前三天,需要每天喂食一次姜糖水驅寒,同時觀察仔豬的糞便。
在非洲豬瘟疫情的背景之下,應該加強對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降低豬藍耳病發生的可能性,通過科學的生物安全措施和選擇有效的藍耳病滅活疫苗夠能夠實現對藍耳病的有效預防和控制,同時該種措施也能夠更好的降低非洲豬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