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群/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薩呼騰鎮獸醫站 815399
牦牛瘤胃積食又被稱為急性瘤胃擴張,是一種發病率高、易復發的疾病,輕則會導致生牛食欲不振、體態消瘦,嚴重則會影響生牛的生命特征。
分析牦牛瘤胃積食的病因,主要原因五點:第一,牦牛食量大,在圈養期間如果過食用過多營養超標的飼料,將會導致牦牛患瘤胃積食的幾率提升。第二,牦牛瘤胃積食的誘發還與喂養谷物種類和數量相關。據動物學家研究,研磨過細的小麥和玉米對牦牛來說具有一定毒性,過量食用這種飼料,將會使得谷物中的淀粉大量暴露在牦牛瘤胃菌叢中,進而誘發瘤胃積食。第三,在圈養牦牛的過程中,如果飼養管理不合理,導致牦牛出現“飽一頓,餓一頓”的情況,也會加重瘤胃積食的發病癥狀。第四,嚴寒時期,飼養人員通常會增加飼料中的谷類含量,會加大此病的發病率。第五,牦牛的其他胃病也可能導致瘤胃積食的產生,如前胃松弛、真胃變位、皺胃潰瘍等。
患有瘤胃積食的牦牛會出現神經系統紊亂,生理機制失常的情況,具體表現為:瘤胃收縮功能減弱、擴張,真胃幽門痙攣,胃內留有大量難消化的飼料或纖維,進而導致瘤胃中的纖毛蟲活性降低甚至死亡。由于牦牛瘤胃內部缺少有益微生物,殘留的食物殘渣會在牛胃內部發酵,進而產生過量的毒素并隨血液遍及牦牛全身。
3.1 過食胃病型瘤胃積食由于過食導致的瘤胃積食的病牦牛在發病初期會出現精神不振、頭低耳聳、食欲減退等情況;發病中期牦牛的左腹逐漸膨脹凸出,由于疼痛會出現嚎叫,時而臥地時而起立,糞便干黑且奇臭無比;后期臥地不起,聽診瘤胃時聲音消失,牛眼結膜潮紅,出現明顯的酸中毒癥狀。對于過食胃病型牦牛瘤胃積食有中藥療法和西藥療法,具體如下:
中藥療法建議使用大承氣湯或者曲蘗散,按組方和劑量科學服用方能夠達到消食導滯的功效。具體處方為厚樸20g、甘草20g、蒼術30g、陳皮40g、香附40g、神曲50g、麥芽50g、大黃60g、檳榔60g、積實60g、山楂100g,在此基礎上還適當添加當歸、黨參等其他中草藥。飼養戶需要將上述中藥材研磨成細粒后,用開水混合,1天1次。在牦牛患病初期服用上述中藥能夠取得較好的康復效果,如果牦牛患病時間較長或體態虛弱,可添加大黃50g、當歸50g、黨參50g和白術50g,如牦牛病情仍未好轉,需要及時尋求獸醫。
西藥療法見效較快,獸醫需要根據牦牛的具體針狀選擇合適的注射方案。若需要促進瘤胃蠕動,每次在牦牛皮下注射10~20mg的新斯的明和30~50mg的毛果蕓香堿,同時需要叮囑飼養戶觀察牦牛注射后的反應,以便做好對癥治療。若需要促進反芻,可以通過靜脈注射1次100ml Nacl溶液、200ml氟化鈣溶液、10ml安鈉加溶液。若需要進一步防治牦牛瘤胃腐爛,可以先注射20~30ml稀鹽酸,并一天內服一次100ml酒精和500ml水的混合溶液,具有較好的防腐止瀉效果或者注射15~20ml魚石脂,并一天內服一次50ml酒精和1000ml水的混合溶液。若需要緩解牦牛的腹瀉癥狀,可以考慮400g硫酸鈉和20g魚石脂通過溫水混勻給牦牛內服或者同1000ml的石蠟油混水給牦牛內服,能夠起到潤腸消導的效果。如需要緩解牦牛的脫水癥狀,可以通過靜脈注射體積含量為25%的葡萄糖水溶液,用量為500~1000ml,一天1次。如需要緩解牦牛的酸中毒癥狀,可以靜脈注射1000~2000ml的葡萄糖水溶液,40ml烏洛托品,10~20ml安鈉加注射液。
3.2 胃熱型牦牛由于胃熱產生的瘤胃積食在初期會出現采食降低、口氣酸臭等癥狀,隨著病情嚴重,牦牛左腹逐漸膨大,用手觸摸其左腹能夠明顯有堅硬感,病程中期牦牛活動量減少且呈不安狀態。觀察牦牛糞便能夠發現其色暗且味臭,糞便量明顯減少。后期牦牛呼吸不暢,鼻鏡少汗或無汗,有的牛鼻出現干裂,口涎少而黏稠,食量降低飲水量卻明顯提升。
中藥療法處方如下:麥冬25g、砂仁30g、玄參30g、生地30g、厚樸40g、連翹40g、陳皮40g、石膏40g、焦三仙50g、雞內金50g、黨參50g,全部研磨成粉,開水沖服,一天一次。西藥療法可以參照過食胃病型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