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云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六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836801羅文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一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836001
牛前胃弛緩病在養牛生產過程中較為普遍,是瘤胃的神經傳導和胃壁的肌肉收縮功能出現一定程度的紊亂,從而引發瘤胃中的食糜無法正常得到消化、轉運和排除的現象。本病一般不會導致病牛的死亡,但會使其生產性能短時間內下降,臨床危害較大。
前胃即瘤胃,正常情況下胃內容物的菌群處于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且以益生菌和纖毛蟲占大多數,為優勢微生物群。當牛受到外界某種條件影響時,這些菌群平衡就會被打亂,從而造成食物異常分解、發酵與腐敗,瘤胃中大量有毒物質積累,消化出現不良。特別是粗纖維類飼料無法正常消化,影響瘤胃的蠕動,牛表現食欲減退,甚至廢絕,反芻次數減少,奶牛產奶量下降,肉牛生長速度減慢。誘發該病的主要條件包括長期飼喂難以消化的劣質飼料,日糧配比不合理,大劑量或長時間喂服抗生素,飼喂刺激小或缺乏刺激性的飼料,飼料種類頻繁更換等等。另外,本病也可繼發于瘤胃膨脹、瘤胃積食、創傷性胃炎等常見瘤胃病。
病牛在疾病初期癥狀不明顯,只表現采食量下降,不與其他牛搶食,反芻功能減弱,次數減少,瘤胃蠕動能力下降,聽診蠕動音減弱,明顯無力。隨著疾病的發展,病牛采食停止,食欲廢絕,腸道蠕動音也減弱,排糞不暢,有時會出現便秘,有時會出現腹瀉。病牛的鼻鏡干燥皸裂,對瘤胃進行按壓觸診,病牛可表現躲避或反抗。強行將瘤胃內容物抽出,可見到呈稀糊樣。發病時間長的牛體重會逐漸下降,機體消瘦,臥地后長久不起,一般呈單發或少數群發。
3.1 科學管理牛場采用青貯飼料飼喂的牛,在飼料取出后要對料堆重新密封掩蓋,保持厭氧環境。經過雨、霜、露、雪浸潤過的草要晾曬,去除水分后再飼喂。精料在飼喂時要確保在粗料中拌勻,且務必在通風、陰涼和干燥的環境中儲存。每周不低于3次的舍外運動,飼養密度大的牛場建議每天一次不低于2h的運動時間,運動場要與牛舍相連,便于管理。由于瘤胃一旦出現疾病,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糞便性狀改變和采食受到影響,故如果發現牛群中有這些現象時一定要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3.2 加強瘤胃的保健在飼料中長期添加益生菌制劑,確保瘤胃中的優勢菌群為益生菌類,防止出現菌群失調。當下獸用益生菌制劑臨床有多種,以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酵母菌、乳酸菌、丁酸梭菌等最為常見,使用后效果也最為明顯。筆者建議多使用乳酸菌和丁酸梭菌類,因反芻動物有別于單胃動物,營養物質主要經有機酸的糖異生作用生成的,有機酸種類包括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等。乳酸菌和丁酸梭菌等有益菌代謝過程中可產生有機酸,不但能夠起到酸化瘤胃環境功效,進入腸道后還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效果更加明顯。
3.3 減少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對病原微生物具有強烈的殺滅作用,治療消化道感染時,口服使用生物利用度更高,但對于反芻動物來講,由于抗生素口服后直接進入瘤胃中,而瘤胃內除了感染的有害微生物外,還存在大量的有益菌,也會遭到抗生素的殺滅,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造成病情加重的情況。臨床建議,輕癥的患牛治療時以注射使用抗生素為主,重癥感染時,因瘤胃微生態環境已經失調,以有害菌為主,此時可灌服抗生素,待癥狀緩解進入康復期后,抗生素應立即停用,從而減弱藥物的傷害。
輕度的前胃弛緩可采用興奮瘤胃的藥進行治療,如酒石酸銻鉀、硫酸新斯的明、鹽酸毛果蕓香堿等,促進瘤胃的蠕動,加速飼料的消化。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可對病牛強行灌服硫酸鎂、松節油、液體石蠟等藥物,硫酸鎂能引導瘤胃壁的滲出,緩解癥狀,松節油和液體石蠟具有一定的潤滑和殺菌作用,有利于緩瀉和制止發酵。如果病牛已經長時間出現采食量下降,營養不良,則需靜脈注射25%葡萄糖溶液補充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病治療期間一定要注意觀察病牛的恢復情況,并加強護理,以少食多餐的原則進行飼喂。已經治好的牛前期不要飼喂過多,以易消化的青綠飼料為主,多運動,多曬太陽,直至采食量完全恢復,精神狀態完全正常,之后再進行正常大群式飼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