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平 陳垣銚 劉佳/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農業農村局 628100
傳統的畜牧業大多是粗獷經營,對環境的破壞較大,而且以家庭為單位的畜牧業生產方式無法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對于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有限的。青川地區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是影響當地農牧經濟的發展水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當地畜牧業發展的水平。
1.1 畜牧業基礎差,養殖科技含量低畜禽圈舍簡陋,畜禽圈舍相連,圈內積肥,臭氣熏天、蚊蠅多,造成寄生蟲對畜禽的侵害和環境污染。養殖戶仍是傳統的“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下蛋換點油鹽錢”的落后觀念,不成規模。畜禽種類多而雜,管理粗放,飼喂單一(有啥喂啥),品種差。養殖畜禽的真正目的,主要是積糞還田,生活開支。現階段青川縣圍繞畜牧養殖形成了一些企業,但企業散、小、弱問題還比較突出,缺少加工型、流通型龍頭企業,企業大多未與農民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有效機制,從而制約了畜牧業的規?;l展。
1.2 市場化程度低,防范市場風險能力弱青川縣處于幾個大城市等距的狀態,距離較遠。與市郊縣相比:一是接受市場畜產品需求信息相對遲緩,渠道單一;二是產品進入市場運輸時間長,成本高,多種因素導致難以適應市場的價格浮動和需求變;三是養殖戶以單個家庭生產為主的生產模式小,產銷受市場影響,導致收益不穩定,在畜牧養殖成為農民主要收入來源,潛在的市場風險導致養殖戶不敢投入較大的資金擴大養殖規模,為了避免風險,只能在可承受的風險范圍內保持較小的養殖規模,市場看好的時候一哄而上,盲目發展,造成畜產品過剩,利潤低,市場低迷的時候,惡性擠壓沒有飼養熱情,造成存出欄下降;四是低層次傳統簡單畜牧業生產方式,改良滯后導致品種差,粗放管理導致飼養周期長,產品質量沒有保障,市場競爭力低,經濟效益也不高。
1.3 畜禽結構不夠合理青川縣的畜牧業發展起步較晚,規?;l展程度不高,因此在畜禽養殖的過程中大多處于養殖成本的考慮而選擇本地的養殖品種,相比于其他品種,本地品種產量小,品質較低,而且很難實現較大規模的發展,雖然養殖成本不高,但是經濟效益也較低。同時,這種畜禽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也影響著當地現代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1.4 養殖人員防疫意識不強,行業監管難度大青川地區的不少養殖戶都是農民,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具備科學養殖的意識,在防疫工作上也缺乏重視,不懂“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防疫原則,導致在日常的飼養管理中缺少必要的防疫措施,因而造成畜禽疫病的蔓延和流行,導致養殖戶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再者,雖然國家、政府、農業部門對每個村都安排專職的村級動物防疫人員,并對他們進行培訓,負責每個村的防疫任務,但是山區農村居住分散,飼養的畜禽種類較多,而且交通不便,給執法監督帶來很大難度,行業監管工作中也遇到諸多阻礙。
2.1 發展思路與傳統養殖相比,規?;B殖既能降低飼料成本,又能加快飼養周期,資金流動較快,可以適應市場影響,提高勞動報酬。因此發展青川畜牧產業首先要與市場接軌,與畜牧業發展同步。青川地處山區,農業人口居多,人均收入偏低,規?;B殖場投入大,風險高,資金周轉難度很大,所以青川縣畜牧業的發展應大力扶持養殖大戶,提升養殖規模,成立專業合作社,以小區的建設帶動轄區農民的養殖。
2.2 發展措施
2.2.1 樹立典型,做好宣傳示范針對農民謹小慎微的特點,著重培訓一批有代表性、有上進心、能帶動農民增產增收的養殖大戶,建立養殖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帶頭作用和抗風險能力,按照“合作社+農戶”模式指導農村畜牧業的發展,在政策扶持及市場信息方面給予傾斜。培養宣傳好各類典型,通過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和生產熱情,以點帶面,帶動整個區域的畜牧業發展。
2.2.2 因地制宜,生態協調發展一是青川地處山區,山高坡陡。主要栽種粗糧農作物,人均耕地面積多,加之退耕還林后,荒山荒坡增多,可鼓勵農戶開發荒山荒坡種植牧草發展牛、羊養殖
業,可以將林養結合方式作為生態養殖的主攻方向。青川農業人口居多,農作物秸稈豐富,加大對青貯設備建設及飼料氨化的技術指導,使玉米秸稈等優質青飼料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改變農村單純依靠四季牧草養殖的傳統模式,克服養殖過程中出現的“飼草荒”,節約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降低粗放型養殖對生態的破壞。二是根據青川森林覆蓋面積廣這一資源優勢,鼓勵養蜂,唐家河生產的野生蜂蜜及蜂產品已通過了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審批和無公害蜂產品認定?!凹t石河”牌野生蜂蜜系列產品先后被省、市工商行政部門確定為“四川省著名商標”“廣元市知名商標”。三是青川縣各級政府對回民吃肉難問題特別關注,在落實生豬發展政策的同時,積極爭取牛羊生產扶持政策,圍繞優化產業結構和農民增收的目標,發揮自然優勢在青溪、橋樓、蒿溪、大院回民集居區提高牛羊規模養殖,確保畜產品有效供給。
2.2.3 創建特色,注重品牌建設原產地品牌建設產業的發展,不僅注重內部的質量,還應有商業意識。很多地方畜牧業發展起來了,但是在市場上并不是很出名,原因之一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設。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眾多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加大了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綠色無公害肉食品越來越被推崇認可,大部分消費者愿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額外費用。青川縣遠離大中城市,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工礦業少,生產環境安全無污染,具有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是發展綠色畜產品的天然生產基地,具有發展“無公害產品”的獨特優。加強畜禽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管力度,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地震后青川被越來越多的人熟悉和關注,借“建立生態旅游強縣”這一契機,青川畜牧產業應加強“生產-深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加強和知名企業的聯動合作,加強媒體廣告宣傳,在質量、科技、創新、管理方面下大工夫,推進畜產品市場建設,以初級集貿市場為基礎,批發市場為中心,建成一個結構完整、功能互補的市場網絡,通過與大中城市的集貿市場、超市建立供銷關系,借助海伶山珍等網銷平臺。加強與青川本地如山珍實業這些知名企業的合作聯動,不斷擴大產品銷路,切實加大品牌建立和宣傳力度。
2.2.4 加強改良,強化科技服務一是改良品種,良種是標準化養殖的基礎,是規模效益的前提。在保護本地優良品種的同時,應引進外種優良血緣,實行良種補貼、建立人工授精站或配種站,不斷優化青川地區的畜禽養殖結構。二是改良圈舍,堅持“六分離六配套”原則,嚴格遵照政府文件精神,確保養殖場(小區)環境衛生安全,對選址布局合理,排放合理的養殖場(小區)重點扶持。三是革新養殖技術,發展循環養殖。四是加大對獸醫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專業防治技能和生產指導技術,規范從業獸醫行為。
資金保障構建投資體系,產業的發展要有足夠的資金做保障,畜牧產業的見效有一定的周期性,且農民多無充足的資金,投入不足將會嚴重制約產業的發展。為此,要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廣泛吸引個人、社會對產業的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可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真正有養殖創業激情的農戶發展生產,防止“只建不養、多建少養”的現象;金融部門要為農戶大膽提供小額信貸,農戶聯保貸款等,支持發展規模生產。
防疫保障產業的發展須以防疫作保障,增強對動物疫病的快速診斷、檢測、控制和撲滅能力。建立重大疾病應急預案,加快動物疫病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疫情測報和防治系統,特別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加強與各基層站的聯絡溝通,及時掌握疫情動態,繼續加強騸割雙免工作的開展,嚴格控制疫病流行,繼續加大流行病學的調查監管,發現疫情時及時上報;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在基層,要加強縣、鄉鎮、村社防疫隊伍的建設,加大對村級防疫人員的關注力度,及時進行防、免、治專業技術的培訓,加強信息流通,提高其勞動報酬以便更專注于防疫工作;從疫苗的保管、免疫方式、免疫密度、免疫時間、免疫制度等方面逐個落實防疫質量;保證物資儲備,加強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
加大監管力度,完善動物產品、飼料、獸藥安全監管制度和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機制;強化獸藥、飼料投入品監管,嚴厲查處銷售、使用違禁藥物的行為;全面落實動物,動物產品全程監管,完善動物衛生證章管理;全面貫徹落實新飼料條例,深入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
總之,畜牧業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重而道遠,應與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相結合起來,積極優化畜牧產業結構,轉變生產發展方式,抓好動物衛生、畜產品質量、生態環境安全;要與完成各年的項目任務結合起來,對照各級的考核目標任務,查漏補缺,增添措施,確保任務按時保質完成;要與謀劃未來的打算結合起來,創新思路。多措并舉推動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千方百計恢復畜牧業正常生產秩序,努力確保肉、蛋、奶穩產保供,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作出貢獻。加強畜牧隊伍建設,加強畜牧系統作風建設,加強對基層畜牧獸醫站管理,努力為畜牧產業又好又快的發展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