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溢,王巍,方東輝,甘佳,付茂忠,易軍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
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分子式為C29H50O2,按照甲基位置不同主要分為α、β、γ和δ四種衍生物,其中α-生育酚是目前所知活性最高的。維生素E是具有高度生物學活性的有機化合物,是天然飼料中的成分,是維持牛正常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其需求量小,但是卻起著調控牛新陳代謝的重要作用,對牛的生長發育、免疫、繁殖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總結前人對維生素E 的研究,旨在為牛的科學飼養提出建議。
1.1 維生素E 在牛機體中的吸收和轉運 天然維生素E可被牛小腸直接吸收,維生素E從瘤胃進入腸管后,食物中的維生素E 和脂肪在動物消化道內形成微膠囊粒,通過被動擴散的方式進入小腸黏膜,在黏膜細胞的高爾基體內與膽汁、膽固醇、磷脂等形成乳糜微粒,然后以乳糜微粒的形式進入血液循環,最終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肝臟。在肝臟中通過α-生育酚轉移蛋白(α-TPP)選擇性地將α-生育酚轉運到肝細胞質的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貯存待用,而后經肝臟的重分泌作用釋放出來,在血液的脂蛋白中運輸,最后轉運到機體其他組織細胞的細胞器、酶或者受體[1]。
1.2 維生素E 在牛機體中的作用和功能 維生素E在牛機體中的主要作用和功能如下:(1)增強牛機體抗氧化能力。維生素E作為一種高效的抗氧化劑能抑制細胞膜內的過氧化反應,從而保護牛機體;(2)增強牛機體免疫力。研究表明,維生素E不僅能增強機體的體液免疫反應,還能提高細胞的免疫功能;(3)提高牛的繁殖力。維生素E與母牛的繁殖力有著密切關系,因為維生素E能刺激母牛垂體分泌性激素,調節性腺的發育和功能。
2.1 抗氧化機制 動物體經過線粒體的有氧呼吸過程獲得機體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這個過程同時會產生大量的含氧代謝產物,比如O2-、OH-、H2O2等,人們稱這些氧化代謝物為活性氧(ROS)。微量的ROS 在某些生理現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過量的活性氧卻會引起細胞損傷。ROS中存在未配對的自由電子,化學反應十分活躍[2]。生物細胞膜脂質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這些不飽和脂肪酸含有多個不飽和烯鍵,很容易被ROS自由基團破壞,這個過程被稱為膜脂質過氧化鏈式反應,引起膜系統和生物結構損傷,造成細胞變形、突變、衰老、死亡。維生素E的抗氧化功能主要取決于本身結構的特殊性,維生素E 是聚異戊二烯取代的6-羥基苯并二氫吡喃衍生物,在苯環上有個酚羥基,酚羥基與過氧化基團反應生成穩定的脂肪氫過氧化物和維生素E自由基團,從而打斷過氧化反應鏈,有效保護生物膜不被氧化。
2.2 影響免疫的機制 維生素E 增強動物機體免疫力的機理還存在爭論。有觀點認為,淋巴細胞膜上的維生素E通過阻止脂質過氧化反應和自由基對淋巴網狀細胞的破壞,保護淋巴細胞膜結構的完整性來促進免疫功能的正常發揮;另有觀點認為,維生素E 可調節淋巴細胞表面標識的分布,增強對抗原的識別和反應;最近有研究發現,血清中前列腺素(PG)水平與機體免疫能力呈負相關,PG通過抑制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功能來直接抑制淋巴細胞產生抗體,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維生素E通過防止花生四烯酸的過氧化來阻礙PG前體的合成,最終降低PG濃度[3]。但是維生素E影響機體免疫的主要機制尚未見報道。
2.3 影響繁殖性能的機制 維生素E 影響動物繁殖性能的機理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抗氧化作用,這是最被認可的調控機理。雄性動物睪丸壁的膜含有較多不飽和脂類,維生素E 作為外源性抗氧化劑,可阻斷膜脂質中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從而保護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二是調節激素分泌。有人認為,維生素E 可以影響垂體前葉分泌促性腺激素,調節性機能;三是調節生殖相關的酶活性。芳香化酶是類固醇激素合成的限速酶,主要存在于動物的卵巢、胎盤、睪丸、腦和脂肪組織中,研究發現,維生素E可以通過增強芳香化酶mRNA 的表達來促進雌激素等類固醇激素的合成;四是營養作用。維生素能增強黃體激素的分泌,促進受精過程的完成[4]。
維生素E調控動物繁殖性能的機制還處于探索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3.1 維生素E與種公牛精液品質 楊玉芹等[5]研究發現,給每頭荷斯坦種公牛補飼維生素E 膠囊20 粒∕d(100 mg∕粒),連續飼喂兩個月后,種公牛性欲、精液密度和鮮精活力都有明顯的提高。谷朝勇等[6]研究發現,日糧中添加維生素E 有助于提高魯西黃牛的精液品質,隨著日糧中維生素E濃度的不斷增加,魯西黃牛的采精量、精子密度和鮮精活率也隨之改善,但是當日糧中維生素E水平超過900 IU∕kg 時,精液指標出現小幅下降。表明適量的維生素E 能改善種公牛的精液品質,但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
3.2 維生素E 與精液保存 在牛冷凍精液保存和牛精液冷凍-解凍過程中,精液的稀釋和體外處理等程序會造成大量精子死亡,并產生大量ROS(活性氧),過量ROS 能引起精子脂膜過氧化、破壞精子膜結構、損傷精子核內DNA 的完整性、誘導精子凋亡等,造成精液品質嚴重下降[2]。陳曉英等[7]研究發現,在娟珊牛精液中添加0.03 mg∕mL維生素E可明顯提高4 ℃環境下保存的娟珊牛精液的品質。
3.3 維生素E 與母牛繁殖性能 適量補充維生素E 可改善母牛的免疫力,防止細胞膜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補充維生素E 還可以降低因大腸桿菌感染導致的乳腺炎發病率。張照喜等[8]對98頭荷斯坦奶牛研究發現,產前30 d在精料中添加亞硒酸維生素E 3.33 IU∕kg,并在產前20 d頸部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E 100 IU∕d,能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發病率。給產前奶牛補充維生素E 和硒,不僅能降低母牛產后發病率,還能影響犢牛的初生重。王傳蓉等[9]研究證明,給預產期前60 d 到產后30 d的中國荷斯坦奶牛自由舔飼維生素E富硒磚,能提高犢牛初生重和30日齡體重。李世林等[10]在給犏牛補飼維生素E的試驗中也得到相同的結果,試驗組從預產期前60 d 到產后30 d 每天補飼200 mg 維生素E(粉劑),其犢牛平均出生體重高于對照組。
3.4 維生素E 與牛肉保存 在肉牛日糧中添加適量維生素E 能改善牛肉質量,維持牛肉顏色穩定,減少滴水損失等。維生素對牛肉肉色起穩定性作用,作用效果為背最長肌>半膜肌>臀中肌。國外研究證明,在宰前100 d補充維生素E 1 840~3 610 IU∕d,牛背最長肌顏色的穩定性能延長3.4~5.7 d[11]。有試驗證明,補飼維生素E 2 150 IU∕d可顯著降低貯存過程中腱肌的滴水損失[12]。添加高水平維生素E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牛肉品質,延長貨架期,但是高水平維生素E并不影響肉牛的生長性能,因此在生產時為避免增加生產成本,應按照實際需求決定是否添加。
近年來學者研究維生素E的作用機制主要集中在維生素E 的抗氧化性,而維生素E 自身的作用、信號通路和分子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下一步的研究重點應圍繞維生素E作用的信號通路和分子機制開展,為維生素E 更好地應用于牛產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