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慧
(河南省新蔡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新蔡 463500)
生長期雛鵝感染沙門氏菌病后表現為嗜睡、呆立,精神萎靡,飲欲強、食欲不佳,排粥樣或水樣黃綠色,混有氣泡的糞便,糞便嚴重污染病鵝肛門周圍,嚴重時糞便干涸堵塞肛門,造成鵝排便困難。
感染雛鵝呼吸困難,翅下垂,羽毛無光澤、蓬亂,結膜發炎,眼瞼濕潤,流淚,發病2~5 d 后大多數雛鵝死亡。
病死雛鵝肝臟充血、腫大,表面有黃白色斑點,且存在壞死灶,其腸黏膜充血,膽囊腫大,淋巴濾泡腫脹,盲腸內存在白色豆腐樣物質。
采取病鵝脾臟、肝臟涂片,自然干燥,革蘭氏染色,鏡檢,見兩端鈍圓的革蘭氏陰性細長桿菌,初步診斷雛鵝感染沙門氏菌。
無菌采取病鵝脾臟和肝臟分別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平皿、SS 瓊脂培養基、普通瓊脂培養基等培養基,37 ℃培養24 h,結果發現透明或半透明,光滑的圓形菌落。
之后可在尿素培養基和三糖鐵瓊脂斜面培養基中對菌落進行沙門氏菌鑒定,也可采用其他快速鑒定方法對沙門氏菌作出鑒定。
發現雛鵝感染沙門氏菌后需及時對飼養環境進行清掃和消毒,可連續一周每天用火堿、百毒殺、石灰乳等對墻面、地面及料槽等進行交叉消毒。
病雛鵝及時隔離治療,已死亡和無治療價值的雛鵝無害化處理。
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藥物對病鵝進行治療,本例選用鏈霉素注射,每天2次。后續可用電解多維和VC等飲水。
治療雛鵝沙門氏菌病也可用金霉素拌料,早中晚各投喂1 次,每只20 mg∕d,連續投喂4~5 d,或用0.5%磺胺嘧啶或磺胺二甲氧嘧啶拌料,連續投喂4~5 d,也可將中藥白頭翁、秦皮、黃柏、黃連研成粉末混料連喂3 d。
預防本病應搞好環境衛生,加強消毒。調控環境有利于預防發病,1~7 日齡鵝舍溫控制在27~28 ℃,隨后每周下調2~3 ℃,濕度保持在60%~65%,夜間需派專人看守雛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