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延婷/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727300
牛肉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都比較高,受到許多消費者的喜愛。為了給人們提供更多優質的牛肉,滿足市場的需求,必須采取科學的措施解決牛養殖業中存在的問題,不斷促進牛養殖業向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1.1 品種質量較低從現階段牛養殖業的發展來看,存在著以下問題:牛養殖品種單一,質量不高,出現大量的散養戶;選種不科學的飼養方式在一定影響了肉牛的品質;從現階段的牛養殖情況看,我國的牛品種主要是黃牛,其生長速度慢、產量低,加之一些雜交品種進入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牛品種的質量,也降低了牛肉的口感,改良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1.2 飼養方式缺乏科學性農村地區的牛養殖業是我國養殖的主要形式,這種養殖形式的主要特點是規模小,放牧是主要的飼養形式,不重視應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即使一些牛能夠接觸到新鮮的牧草,但蛋白質含量不足。尤其是在冬季,一些寒冷地區的牧草比較缺乏,只能喂養干草和秸稈飼料,這些飼料中缺乏氨基酸和礦物質,不能很好的滿足牛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直接影響了牛的生長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牛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時造成牛只患病可能性的增加,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1.3 牛舍建設不合理做好牛舍的選址工作是促進牛養殖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但選址過程中卻存在著缺乏調研、選擇模糊的問題,不能考慮環境和通風等方面的因素對牛生長的影響。加之,在牛舍建設的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而沒有設計隔離區和生產區,導致牛在生長的過程中通風條件和光照不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牛群的健康成長。
1.4 防御體系需完善只有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體系才能夠很好的避免疾病的發生和蔓延。但是一些養殖戶沒有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養殖戶為了節約成本,不重視動物的免疫工作。同時,日常的衛生管理工作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就很容易引發疾病的發生。此外,一些養殖戶不能采取科學的疫病防治技術,在出現疾病之后不能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而是結合自身的經驗,在加重病情的同時造成疾病的蔓延和擴散。
2.1 保證養牛規模的科學性一些養殖戶為了提高經濟收入,不能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而任意的擴大規模,同時經驗的不足也會出現經濟的損失。為此,養殖場應該結合自身的能力采取科學的養殖規模,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設施,為促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2.2 推廣科學的養牛技術我國不同地區的養殖技術存在差異性,為此,各個地區應該結合養殖業發展的情況成立技術指導小組,重視對養殖技術的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養殖戶認識到牛養殖技術和養殖模式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加強養殖戶的養殖技術,為以后的養殖工作奠定基礎。
2.3 積極采取雜交育種措施育種工作對提高肉牛的產量和質量非常關鍵。通過雜交技術能夠改良牛的品種和質量。此外,還可以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不斷提高牛的繁殖效率和品質。
2.4 加強飼養管理科學的飼養方式對促進牛的生長和發育有極大幫助。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牛的飼養管路:一是要為牛提供充足的飼料,保證飼料的均衡性;二是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等成分,不斷提高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三是需要為牛只提供充足的光照和通風條件等,四是在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通風和驅蟲工作;五是要及時清理牛舍中的糞便和污染物,做好定期的消毒和清理工作,重視對墻角和地面的清潔和消毒,防止細菌的蔓延和滋生;六是要加強對牛只的鍛煉,為牛群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飼養的過程中保證飼料的干凈和衛生,禁止喂養變質和發霉的飼料,從而飼料根源上抑制疾病的發生,保證牛的健康生長。
2.5 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為了降低牛疾病發生的概率,必須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可以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體系,進行免疫接種。定期進行驅蟲,降低疾病發生的概率。如果牛一旦發生疾病,必須及時做好隔離,避免疾病的傳染和蔓延,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2.6 采取科學的管理機制我國的牛養殖業主要以散養為主,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性,造成管理的困難。為此,必須采取集約化的養殖模式,采取科學的管理機制。為了促進牛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可以通過建立養牛合作社加強養殖戶之間的溝通和聯系。視對市場的聯系,及時掌握市場上的信息,降低養殖的風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牛肉制品的需求量也在提升,為我國牛養殖業的規模化奠定了基礎。但在牛養殖業發展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一些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提高養殖水平,促進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