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富/河北省秦皇島市野生動物園 066100
一直以來,我國一直重視對圈養野生動物的營養平衡問題,由于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以及特殊性,在對圈養野生動物進行飼養管理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各類問題,沒有形成統一的野生動物飼養標準。因此,對于圈養野生動物的營養平衡供給一直以來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動物園事業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野生動物飼養管理水平研究的提升,要求著野生動物飼養員必須更新對圈養野生動物的營養供給管理觀念,不斷提高對野生動物的飼養水平,保證圈養野生動物的營養平衡。
動物的繁殖能力以及疾病的發病率是作為野生動物被圈養后評定營養健康標準的重要指標之一。由于野生動物被圈養后的生活棲息地的減少以及野外日常作業的能量消耗的減少,飲食不標準則易于引發各類的代謝疾病。例如,由于商品水果中所包含的糖類物質較多,對于主要以商品水果喂食的靈長類動物而言,極易引發相應的糖尿病以及代謝骨病等。在對鶴類進行飼養時,大量的蛋白質物質的喂食,容易大量引發雛鶴翅膀發育不全的發病率,影響鶴群的自然生長。大量糖分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獲取以及部分維生素、微量元素的供應不足,將導致野生動物的疾病頻發。
因此,大量的營養物質的供給過剩以及部分營養物質的供給不足都會使得圈養野生動物的營養平衡受到嚴重的影響。而對于營養物質能否進行合理的供給,就需要野生動物飼養人員能夠憑借經驗總結以及通過營養搭配知識的學習進行合理的調節與管理。隨著國內外專業飼養的研究,通過相關資料顯示,營養過剩問題不僅會導致野生動物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等疾病的發生,影響動物正常的代謝活動,同時還會導致動物在孕育期間因營養過程導致難產、死胎等現象發生,野生動物的日常飲食中糖分的含量會影響葡萄糖的穩定性,影響動物正常的繁衍。
在兇險的野外環境中,野生動物面臨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因此,野生動物對食物的選擇往往根據自身的所需,選擇自身容易獲得的事物維持自身能量的消耗,這樣野生動物才能在激烈的自然斗爭中生活下來。例如,對于食肉性野生動物來說,動物有獲取自身所需營養物質的能力,通過身體的機能反應,對自身需要的元素作出選擇,同時,野生動物所捕食的一種食物,多半是因為容易捕獲并且較低消耗自身能量,這樣的營養需求并不意味著是正確、合理的。因此,在圈養食肉性野生動物時,肉類并不一定是動物的唯一選擇,雖然高脂肪的物質更易于被這樣的野生動物所接受,但是長期的飲食,往往會影響野生動物的營養平衡,危害它們的健康。
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由于受到野外自然環境的影響,因此在飼養的過程中顯得不是那么好控制,對于野生動物的營養需求也不是很好的把握與管理,動物對食物的氣味、顏色、狀態等的選擇往往遠大于食物本身所包含的營養價值。因此,這樣的條件往往加大了動物飼養員對野生動物的飼養難度,并且野外的自然環境與自然競爭條件在動物園中很難被復制,這也要求著動物飼養員能夠總結飼養經驗,對野生動物的營養需求進行自我調整,搭配出正確科學的飼養配方比例,保證動物的生長健康。
野生動物的野外飲食信息是野生動物飼養員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獲取動物的營養需求的重要條件。野生動物飼養員也應該充分總結、獲取飼養經驗,對人工原料以及自然原料對野生動物營養造成的差異有著詳細的了解和區分。
3.1 特殊營養物質的添加人們對野生動物的戶外生活條件是很難進行復制、營造的。野生動物被飼養以后,就不能保證日常的野外作業。因此,食物合理的營養配比是保證野生動物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同時,我國目前各野生動物園都很難對各類野生動物實現完全的野外食物復制。野生動物被飼養后,所投喂的食物大多數是各類的農產品以及部分農副產品,這類食物一般是滿足人類口味的,但是通過這些產品中所包含的特殊的野生動物在日常野外食物獲取中所不能獲得的營養物質來保證野生動物的營養平衡。同時,對于非“自然”的營養物質,不能通過食物獲取的,則要求飼養員要根據適當的營養配比,對特殊的營養物質進行合適的添加。
3.2 野生果子與商品水果的區別大多數的野生動物有采食自然果子的需求。但是當野生動物在被飼養后,人們對野生果子的獲取難度是很大的,因此,喂食的大多數是商品水果。野生果子與商品水果的差別是很大的。例如,在營養組成方面,野生水果的含糖量降低,在自然的生長下往往含糖量較低,但富含纖維等營養物質。商品水果為了滿足人類口味的需求,所含的糖分比較高,纖維含量比較低。同時,野生動物在被圈養后,生活棲息地減小,不能展現野外的活力,日常的能量消耗減少,在這樣的條件下,高糖的喂食以及低能量的消耗,往往會使得野生動物發胖,導致野生動物的代謝出現問題,引發部分疾病,影響野生動物的健康。
針對于這一問題,世界各國的野生動物飼養組織也在積極的尋找對策,改善動物的營養需求平衡。其中,部分野生動物營養工作協會總結出利用蔬菜以及綠色的植物高纖維、低糖的特點來代替商品水果,從而滿足動物的日常營養需求。
圈養野生動物的營養平衡問題一直存在,并遲遲難以形成特定的標準,但這不意味著圈養野生動物的營養平衡問題就無法實現。我國的野生動物營養平衡探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對野生動物的營養搭配以及飼養管理方面都還存在著各類問題。因此,這也要求著每一位動物飼養管理員能夠真正的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因地制宜,通過對野生動物的飼養和觀察,總結出相關的飼養經驗。例如,自然水果與商品水果在營養成分上的不同對野生動物營養健康的影響。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以及科學技術與飼養理論的引進,廣泛掌握野生動物所需求的各類營養物質,對野生動物潛在的各類疾病能夠進行正確的判斷與預防,了解圈養野生動物需要什么,是作為一名野生動物飼養管理員應承擔的責任,也是實現野生動物健康成長的最有效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