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昊 楚 天 高 晗
(山東新巨龍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巨野 274918)
新巨龍公司是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在巨野礦區投資開發建設的特大型礦井,設計生產能力600 萬t/a,核定能力780 萬t/a,配套建有特大型煉焦煤選煤廠。礦井位于巨野煤田中南部,地質儲量14.8 億t,煤種以肥煤和1/3 焦煤為主,屬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強粘結性的優質稀缺性煉焦煤。煤礦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對壓煤村莊實施搬遷是釋放村莊下煤炭資源的有效途徑,也是合理利用資源的現實要求。
隨著礦井開采面積不斷增大,巷道不斷延伸,煤炭壓覆問題成了制約煤礦發展的首要問題。而要解決煤炭資源壓覆,最大限度地解放礦井優質資源,首當其沖的就是壓煤村莊的搬遷工作。為適應現代化智慧礦井的高速發展,顛覆過去固有思維,創建了同步式和諧搬遷新模式?!巴绞健笔侵覆蓞^設計、搬遷規劃、城鎮化建設、塌陷治理四同步原則進行搬遷?!昂椭C”搬遷由公司對采動影響范圍內的舊村址及沉陷地進行流轉、復墾綜合治理,吸引搬遷村剩余勞動力參與沉陷地治理,增加了群眾收入,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集中安置搬遷村,開辟了新村用地新途徑,建設宜商宜居的新型社區。
新巨龍公司資源開采范圍內村莊稠密,人口眾多,經濟相對落后,且煤炭開采后極易形成大面積沉陷區,影響區域經濟發展和企業生態可持續發展。隨著礦區資源延伸,不少煤礦企業逐步進入房屋建筑物、交通道路、水體下進行采煤,勢必造成地表沉陷。煤礦企業必須將采煤沉陷地的生態修復工作盡快做起來,在治理復墾過程中對沉陷區土地實施綜合利用、生態開發。地方政府作為主政一方的政府機構,必須協調煤礦企業與礦區村莊長遠發展的關系,特別是支持煤礦企業實施沉陷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在煤礦企業復墾治理沉陷地過程需要勞動力時,地方政府應協調解決搬遷人口參與沉陷地的恢復治理,只有形成地企共贏,才能有效解決搬遷群眾長遠生活的難題。企業的社會目標反映在企業對社會的貢獻程度,只有與地方政府、區域群眾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獲得地方政府的認同與區域群眾的共生,才能更好地促進地企、工農關系和諧發展,讓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壓煤村莊搬遷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程序復雜,工作難度大,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具體實踐中,存在政策執行依據不足、違章搭建搶建嚴重、用地手續辦理困難、安置困難以及群眾不愿搬遷、阻撓搬遷等各種難題。新形勢下,壓煤村莊搬遷工作一頭系著經濟的發展,一頭系著社會的穩定,關系著企業的經濟,更關系著搬遷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著實推進,創新開展,妥善處理各種難題,維護群眾根本利益,控制煤礦生產成本,實現合理搬遷、合法搬遷、和諧搬遷。
同步式和諧搬遷模式的創建根本是強調以人為本,扎實推進壓煤村莊搬遷工作,促進企業和諧穩定健康發展。在新型社區建設中,從新村整體規劃設計、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社區服務管理等各方面著手,并將環保理念納入新農村建設,全面提高了搬遷群眾幸福指數,使百姓從開始搬遷時“寸土難舍、不愿搬遷”轉變為“我要搬遷、主動搬遷”,極大地改善了企業與村民之間的工農關系,提高了搬遷效率,促進了地企、工農關系和諧穩定發展。
公司在確立和諧搬遷思路的基礎上,通過加強與地方政府、礦區村莊的協調和戰略合作,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互信機制,夯實了煤礦企業與區域城鄉建設共贏的基礎。
建立了依靠政府主導,緊密協調配合,實行“政府主導、鄉鎮主辦、企業配合、村民參與”的工作機制,促成地方政府成立了市、縣、鎮三級搬遷及沉陷地治理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了政府是壓煤搬遷實施主體、搬遷機構是協調主體、煤礦是投資主體、村莊村委會是搬遷主體的工作模式,具體工作中,宜統則統,宜分則分,民主集中,合力推進。
地企形成了定期聯系制度,各自明確了工作任務,建立了日常工作機制,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地召開聯席會議,協商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公司與地方政府在涉及煤礦開采與區域城鄉建設的結合等重大問題上,地企主要領導定期會晤協商,研究矛盾的焦點和問題解決的方式方法,出臺有關的辦法文件,保證各項工作有效進行。
公司把壓煤搬遷的負面性問題解決工作納入礦井建設和發展進行統籌考慮,積極與地方政府發展有關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各類規劃結合,做到定期修改完善,確保符合礦區規劃。同時,地方政府在規劃礦區城鄉建設發展時,一并考慮到企業實施壓煤搬遷、沉陷地治理問題,盡力維護企業利益,避免造成浪費。
對搬遷舊村塌陷的綜合治理不是簡單地恢復土地原貌,而是根據塌陷實際,對塌陷區科學規劃、綜合治理,以最大限度地獲得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因此統籌搬遷舊村治理開發就是要采取“邊治理、邊經營、邊收益”的模式,推行“政府、企業、群眾”三方協作成立專業公司,按照“統一規劃、綜合治理,整合資金、市場化運作、配套政策、試點先行、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思路,加強采煤舊村塌陷地治理工作,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以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礦區、城鄉建設共同發展作為企業的一種戰略發展模式,可以切實有效地融入到區域經濟、社會、民生發展之中,最終形成共同發展的進程,是新形勢下壓煤村莊搬遷的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理念的積極嘗試。該方式的實施,有效地解決了煤礦搬遷整體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負面問題,形成了地企發展與區域城鄉建設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對煤礦企業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好的推動作用,對新形勢下開發煤礦區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與地方城鄉建設共同發展,有效克服了資源開采的負面性影響,協調理順了壓煤村莊搬遷、采煤沉陷地治理等工作利益沖突。一是讓區域群眾得到了巨大實惠,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二是地方政府結合新農村建設,拆舊建新,全面建成現代化新型社區;三是煤礦企業生產接續和秩序發展得到了保證,企業生態文明建設大幅向前發展。
煤礦企業的接續開采必須與村莊建設、環境保護三者之間統籌協調,建設生態文明企業,形成自然資源節約、生態環境友好、經濟效益良好、地企關系和諧的優良格局,打造出一片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將農村變成小城鎮,將沉陷區改造為景區,帶動周邊共同發展,走出一條綠色、循環、低碳、和諧發展的礦區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道路,全面進入生態文明發展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