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是唐代文學家,《蜂》這首詩便是他的杰作之一。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從小便聰明好學,鄉親們都夸他的詩和文章寫得好,而且他還很有正義感。
有一年臨近春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老老少少都準備過新年。羅隱也不例外,不過他買完年貨準備回家時,卻看見一個十來歲模樣、衣著粗陋的少年躲在墻腳抹眼淚。羅隱心想:他怎么這么傷心?我得去問問。他走上前去:“小兄弟,你怎么啦?”
原來,這少年家境貧寒,小小年紀便到財主家做長工,平日里干些劈(pī)柴挑水、燒火做飯的活兒。財主為人尖酸刻薄,雖然每天管他三頓飯,但是工錢卻一年一結。總算到了年底,要發工錢了,可財主想賴(lài)賬,就刁難(diāo nàn)小長工。“你去給我辦件事。若辦成了,我付給你雙倍的工錢;若辦不成,今年的工錢可就沒有了!”財主斜著眼睛,指著廚房灶臺,“瞧見那堆草灰了嗎?你用草灰搓一根繩子,再用繩子沿著我的屋子繞上一圈。”天哪!草灰那么酥(sū),手一碰就會斷,怎么可能編成繩子呢?小長工沒有辦法,這才躲在這兒傷心地哭了起來。
羅隱聽后很氣憤,他一邊安慰少年,一邊緊鎖眉頭思考。正巧,他看見街對面有一家面館,燒火老漢抓起一把干稻草,先對折,再一擰,麻利地塞進爐膛里。羅隱計上心頭:有了!他貼著少年的耳朵,輕聲細語起來……
第二天一早,小長工便去敲財主的門:“老爺,您吩咐的事兒,我都辦好了,您該給我雙倍的工錢了!”睡得正迷糊的財主出門一看,哎呀呀,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屋子周圍居然繞著一根草灰繩子!鄉親們都在一旁看著哪,當著眾人的面,他也無法抵賴,只好灰溜溜地付了工錢。
小長工是怎樣用草灰搓成繩子的?原來,他先用干稻草編了一根長繩子,繞在財主屋子周圍,再用火點著,等燒完之后,自然就形成了一根草灰繩子。
親子聊天室
媽 媽"你從前就背過羅隱的詩,讀了這個故事,對他有什么新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