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和“月”,最初是一個字,字形像彎彎的月亮。后來漸漸地有了各自不同的意思。“夕”指傍晚、日暮;而“月”還是指月亮,引申為月份。
“迢(tiáo)迢牽牛星,皎(jiǎo)皎河漢女。”八月的星空里,藏著“七夕”的故事。“七夕”,就是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晚上。傳說,狠心的王母娘娘用一條寬寬的銀河將牛郎織女一家拆散,只有每年七夕,才允許牛郎帶著一雙兒女在“鵲橋”與織女相見。這鵲橋跨越天河之上,是由成千上萬只喜鵲搭成的……自從有了這個傳說,原先就有的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又多了一個習(xí)俗——“坐看牽牛織女星”。
書寫攻略
“夕”,就像一彎新月斜斜地攀上柳梢頭,字形偏斜,斜中求正。
“夕”字形態(tài)修長,書寫時主筆橫撇要突出,撇畫平行,但出尖方向不同。中間一點別寫滿,要留白。
書寫難點"主筆橫撇斜而不倒
“月”的字形整體修長秀美。書寫時,豎撇略收,橫折鉤背部挺起,出鉤有力。中間兩短橫靠上,粘左不粘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