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怦怦……怦怦……”你聽,我們的心臟跳動得多么有力!
“心”的古文字像一顆小愛心,是我們的祖先根據人和動物心臟的樣子造出來的。“心”的本義指心臟。經過演變,“心”字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你看,它的臥鉤還是有點像心臟的輪廓(kuò)呢。
開愛熱粗細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后,中國向多國獻出心。
小朋友做事情要心,不能馬馬虎虎,心大意。
樂樂很心,經常幫助同學,大家都說他是班里的心果。
你發現了嗎?“心”字組成的詞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這是因為古時候人們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和感情、思想相關的字或詞中,常常會出現“心”。
瞧,“心”變成了偏旁,躲在大鼻子先生“自”的下面,就組成了“息”字。古人認為,氣是從心里通過鼻子呼吸的,這也是“息”字本來的意思。聰明的古人用“息”告訴我們:休息不僅讓身體得到放松,也讓心靈得到放松。
如果心靈不能放松,不滿的情緒積壓在心中,心情就不好,就是“悶”。
“心”被關在了“門”里,這可不好,“相”從“門”里把“心”請了出來,組成了“想”。有了心的幫助,我們就能展開海闊天空的想象,做有思想的人。
“思”的古文字和現在的樣子完全不同。你看,古文字的“思”上面是“囟”(xìn),“囟”就是腦門。古人認為,心、腦合作產生思維。“思”字中既有腦又有心,它不斷地提醒我們只有多思考,才能越來越聰明。
咦?“心”又跑到哪里去了?原來它變成了“”,藏在漢字的下面。“恭”就是恭敬,發自內心的尊敬;“慕”則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調皮的“心”又變身了,這次它伸了伸腿,把自己變到了漢字的左邊,成了“忄”。
小朋友,你能想到哪些帶有“忄”的字呢?試著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