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花園外的徜徉
記得剛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總對我們說:“字,是我們的第二張臉,一定要把字寫漂亮。”雖然當時我對書法沒有什么特別的概念,但也一心想著要把字寫端正。于是,我認認真真地書寫我的每一份作業(yè)。我最喜歡的作業(yè)就數(shù)《小學硬筆習字》了,從描紅到自己書寫,看著《小學硬筆習字》上那一個個“A☆”,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樣甜!
叩響書法的門
一眨眼的工夫,我升入了三年級。有一次,學校舉辦書法比賽,語文老師推薦了我去參加。我感到驚喜又意外,每個班級只有一個名額,老師把這樣寶貴的機會給了我!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取得好成績,不辜(gū)負老師對我的信任。那是我第一次參加書法比賽,結(jié)果獲得了二等獎。拿到獎狀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媽媽立即召開家庭會議,向大家宣布了喜訊,還鼓勵我堅持下去。媽媽說,她小時候生活在小鎮(zhèn)上,四年級開始練習硬筆書法,作品也登過報,可由于當時交通不發(fā)達,她沒能找到名師堅持學習,至今都很懊悔。所以,媽媽希望我能珍惜現(xiàn)在這么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經(jīng)過一番討論,爸爸媽媽最終決定送我去向太倉有名的書法家王浩老師拜師學藝。
書法長路不獨行
三年級的暑假,我成了書法班的一名新生。王老師很有耐心,幫我指導糾正寫字的姿勢,每次字帖中寫得好的字,他都會用紅筆圈出來。漸漸地,王老師給我畫的圈圈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喜歡練字了。
每次書法課的時間總是過得那么快,仿佛沒過幾分鐘就下課了。回家后,我每天堅持書寫兩頁字帖,字帖寫完了還會繼續(xù)練。久而久之,我寫過的練習紙越積越多,于是媽媽買了收藏夾,和我一起把寫得好的書法紙夾起來,并且標注好時間。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收藏夾也慢慢地“鼓”了起來。媽媽又想了個好辦法,每到周末,她就將我一周中寫得最好的書法作品挑出來,釘在我房間的展覽板上,讓我每天路過時都能看看自己的作品,找找其中的不足。媽媽有時會拉著爸爸一起來看我新一周的書法作品,有進步的話還會給我獎勵呢!
我相信,只要堅持練習,我就會不斷進步的!
熱愛美食的我是一個“小吃貨”。疫情期間,我更是喜歡上了制作美食。從番茄炒蛋到蛋奶黃油煎餅,我堅持全程自己動手,“作品”好吃得讓全家人都停不下來,每次盤子里干干凈凈的,連碎屑都不剩。媽媽向我請教做煎餅的秘訣,我可不會吝嗇(lìn sè):先在碗中打兩個雞蛋,加一小勺白砂糖后,順時針打散蛋液,再舀兩大勺面粉,攪拌均勻后再加少量純牛奶。好吃的秘訣在于往面糊里加入一小塊融化的黃油。多次煎制,我得出了經(jīng)驗:一定要小火慢煎,并且勤翻面,才能保證餅不焦且滿是黃油混合牛奶的香氣。
我會不斷研究更多的美食,讓大家都樂于品嘗我的手藝!
從幼兒園小班開始接觸兒童畫,到后來學習水粉畫,我一直堅持畫畫。一旦提起畫筆,我就仿佛進入了一個歡樂王國,眨眼半天時間就過去了。平時一有時間,我就會拿出一本圖畫冊,聚精會神地畫著童話故事里的人物。我特別崇拜荷蘭的著名畫家凡·高,最喜歡他的風景油畫作品《星月夜》,還臨摹過好多遍呢!